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策略及临床效果分析

【关键字】支气管动脉CTA;大咯血介入栓塞;DSA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谭普

【单   位】

【摘   要】  【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策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0例进行研究,入院时间均在2014年8月至2016年5


  【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策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0例进行研究,入院时间均在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分别为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CTA检查与术中DSA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支气管动脉、侧支供血动脉以及异常支气管动脉的检出情况,并将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支气管动脉检出率、侧支供血动脉检出率以及异常支气管动脉检出率与DSA检查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但其对侧支供血动脉以及异常支气管动脉的检出效果欠佳,因此临床对出血血管进行确认时应当增加DSA检查。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CTA;大咯血介入栓塞;DSA

  内科针对治疗无效的大咯血通常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虽然该治疗措施的有效率高达90%[1]。但是由于支气管动脉变异较为复杂,侧支供血动脉极为常见,使得临床多数患者在进行BAE治疗时无法准确将出血的血管找出,使得疾病的复发概率提升。CT血管造影技术(CTA)伴随着CT技术的发展逐渐在全身血管的检查中广泛应用。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支气管动脉CTA对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我院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患者30例(2014.8-2016.5)选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为(49.93±3.85)岁;根据术前诊断结果可将患者分为16例肺结核患者,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5例肺癌患者,3例肺血管畸形患者。

  1.2 方法

  给予患者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后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为患者实施的检查与治疗措施均在咯血情况暂时稳定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开展。

  支气管动脉CTA检查:使用CT扫描机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扫描,将颈部-上腹部作为扫描的范围。将层厚调节为0.75毫米,重建间隔调整为0.5毫米。取350mgI/mL碘海醇注射液于患者的周静脉团注80-100毫升。在工作站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后,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与容积重建(VR)技术重建胸段主动脉与其分支,对支气管动脉以及侧支供血动脉进行仔细的查找。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支气管动脉CTA与术中DSA检查中支气管动脉、异常支气管动脉以及侧支供血动脉数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种检查方式的支气管动脉及异常支气管动脉、侧支供血动脉检出情况均为计数资料(%表示,X²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种检查方式各项观察指标间有明显差异,且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 结果

  支气管动脉CTA检查中,支气管动脉、异常支气管动脉检出率与术中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其侧支供血动脉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支气管动脉CTA检查与术中DSA检查支气管动脉检出率、异常支气管动脉检出率以及侧支供血动脉检出率 方式 支气管动脉 检出率 异常支气管动脉 检出率 侧支供血动脉 检出率 支气管动脉CTA检查 82 96.47 38 92.68 13 81.25 术中DSA检查 85 100.00 41 100.00 16 100.00 X² - 3.05 - 3.11 - 3.31 P - 0.08 - 0.07 - 0.01

  3 讨论

  大咯血可随时导致患者因失血过多休克或血液对气道阻塞而出现窒息,对其生命安全存在威胁,需开展紧急处理[2]。BAE是止血效果较好的治疗措施,以往临床中常通过临床医生的经验开展血管造影,对参与咯血的责任血管进行探查,甚至为患者开展胸主动脉造影,但是可存在遗漏供血血管的情况,且均具有较大的损伤,检查用时过长且操作难度较高,无法对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开展该项检查[3]。

  近年来,CTA技术逐步完善,其后处理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检查技术可以通过三维重建的技术将人体内多数细小血管的解剖特征清楚的显现出。该技术具有无创、扫描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势[4]。为大咯血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前开展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以将支气管动脉准确的发现,尤其对异常起源的支气管动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此外该检查技术可以依据血管形态将咯血的责任血管进行初步确定,一定程度上将寻找出血血管的时间缩短[5]。但是CTA检查的支气管动脉检出率、异常支气管动脉检出率以及侧支供血动脉检出率与DSA检查均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其原因发现,由于CTA检查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对其细节显示的能力产生影响。因此临床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仍需要进行DSA检查,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降低疾病复发的概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TA检查的支气管动脉、异常支气管动脉以及侧支供血动脉检出率与术中DSA检查比较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该结果表明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以对支气管动脉进行准确的定位,可以将手术的风险降低,减少操作的时间,但是该检查技术对异常支气管动脉与侧支供血动脉的检出率相对较弱,因此不可将其作为对出血血管进行确认的最终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昱, 王宏辉, 王法,等. 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12):1915-1919.

  [2]孔杰俊, 丁建春, 孙梅,等. 支气管动脉CTA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16(10):1273-1275.

  [3]徐伟, 李颖, 金书强,等. 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3, 10(12):743-746.

  [4]李继军, 尚建强, 唐军,等. 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25(2):230-233.

  [5]金鑫, 施海彬, 刘圣,等. 采用不同栓塞材料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09(3):179-182.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