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循证护理;产后尿失禁;应用效果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邓小玲
【单 位】
【摘 要】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产后尿失禁产妇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循证组进行循证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产后尿失禁产妇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循证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尿失禁1周治愈率;最低漏尿点压力、24小时漏尿量、最大应力下漏尿量;护理前和护理后产妇主观幸福感指数的差异。结果:循证组跟常规组比较,产后尿失禁1周治愈率更高,P<0.05;循证组相较于常规组最低漏尿点压力、24小时漏尿量、最大应力下漏尿量更好,P<0.05;护理前两组主观幸福感指数相似,P>0.05;护理后循证组相较于常规组主观幸福感指数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产妇尿动力学指标,提高产妇幸福感,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产后尿失禁;应用效果
产后尿失禁为妊娠和分娩女性常见症状,是失去小便控制能力,可影响产妇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其是根据产妇病情和临床实际,并结合最新、科学性、可行性方法为支持,制定合理护理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护理方式[1]。本研究对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产后尿失禁产妇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所有产妇均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无沟通或意识障碍,无其他产后并发症,无精神疾病,可配合本次研究。
循证组产妇21-34岁,年龄(25.34±2.13)岁。发病时间1-8小时,平均(2.51±0.29)小时。初产妇和经产妇各有30例和15例。
常规组产妇21-35岁,年龄(25.18±2.45)岁。发病时间1-8小时,平均(2.54±0.31)小时。初产妇和经产妇各有29例和16例。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循证组进行循证护理。(1)循证问题。产后尿失禁可影响产妇生活,引发产妇心理障碍,导致产后抵抗力降低、身体虚弱,还可导致会阴侧切水肿,引发生殖和泌尿感染等。(2)循证支持和评价。根据循证问题查找相关文献和教科书,查找循证支持,并结合产妇实际和临床经验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计划。(3)循证护理的实施。第一,心理护理。跟产妇和家属进行亲切交流,介绍产后尿失禁相关知识,并对其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告知治疗注意事项和方法,并采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法消除产妇负面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治疗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第二,生活护理。指导产妇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饮水量,预防因便秘导致腹压升高。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及时排空膀胱,避免憋尿。第三,功能锻炼。指导产妇进行凯格尔运动,用力收缩肛门,夹紧臀部,持续5秒后休息10秒,重复20组,每天锻炼4次[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尿失禁1周治愈率;最低漏尿点压力、24小时漏尿量、最大应力下漏尿量;护理前和护理后产妇主观幸福感指数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尿失禁1周治愈率相比较
循证组跟常规组比较,产后尿失禁1周治愈率更高,P<0.05,如表1.
表1两组产妇产后尿失禁1周治愈率相比较[例数(%)] 组别 1周治愈率 常规组 37(82.22) 循证组 43(95.56) X2 4.050 P 0.044 2.2护理前和护理后主观幸福感指数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主观幸福感指数相似,P>0.05;护理后循证组相较于常规组主观幸福感指数改善更显著,P<0.05。如表2.
表2护理前和护理后主观幸福感指数相比较(`x±s) 组别 时期 主观幸福感指数 循证组 护理前 6.37±2.72 护理后 32.18±10.21#* 常规组 护理前 6.35±2.76 护理后 26.01±1.59# 注:与护理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常规组护理后相比较,*表示P<0.05
2.3两组产妇最低漏尿点压力、24小时漏尿量、最大应力下漏尿量相比较
循证组相较于常规组最低漏尿点压力、24小时漏尿量、最大应力下漏尿量更好,P<0.05,见表3.
表3两组产妇最低漏尿点压力、24小时漏尿量、最大应力下漏尿量相比较(x±s) 组别 最低漏尿点压力(cmH20) 24小时漏尿量(ml) 最大应力下漏尿量(ml) 常规组 46.39±2877 20.39±2.57 2.91±0.59 循证组 55.51±10.41 15.51±3.61 2.10±0.29 t 8.274 9.024 10.761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产后尿失禁为产妇分娩后常见疾病,以小便频繁、尿中有血丝、尿时淋漓不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在产后1周左右发病。近年来,产后尿失禁发病率逐年升高,可影响产妇日常生活,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产后抑郁[3-4]。另外,产后尿失禁还可导致膀胱逆行感染、外阴红肿等,危害产妇身体健康。良好有效的护理服务对产后尿失禁的改善意义重大。循证护理为新型护理措施,其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并根据产妇实际,用科学证据制定合理护理方案,达到加速产妇疾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的目的[5-6]。近年来,随着护理事业不断发展,循证护理在临床多领域中广泛应用,效果确切。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中的应用可为产妇提供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盆底肌锻炼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不良情绪,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另外,通过生活护理,可为产妇提供良好饮食护理,促使产妇多饮水,预防便秘;通过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肌肉收缩和盆底功能的改善,缓解产妇病情,减轻疾病对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7-8]。
本研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循证组进行循证护理。结果显示,循证组跟常规组比较,产后尿失禁1周治愈率更高,循证组相较于常规组最低漏尿点压力、24小时漏尿量、最大应力下漏尿量更好,护理后循证组相较于常规组主观幸福感指数改善更显著,说明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产妇尿动力学指标,提高产妇幸福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曲航菲,张田苗.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0):951-952.
[2] 庄惠萍,戴凤英,王淑燕等.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1):6513-6514.
[3] 周英凤.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39-1541.
[4] 徐萍.循证护理用于产后尿失禁护理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446.
[5] 雷永春,雷雅云.产后尿失禁中循证护理的价值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9):4150.
[6] 高华.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107.
[7] 朱秀梅,蒋联群.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3):49-51.
[8] 卢惠,黄飘,李秋霞等.盆底肌功能训练防治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09(31):2859-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