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赵元森
【单 位】
【摘 要】 茼蒿又名蓬蒿、蒿菜,以嫩茎叶供食用,具有清心、降压、润肺、清痰等功效,且脆嫩可口,有独特清香味,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叶菜类之一。但因茼蒿属半耐寒蔬菜,喜冷凉温和气候,怕炎
茼蒿又名蓬蒿、蒿菜,以嫩茎叶供食用,具有清心、降压、润肺、清痰等功效,且脆嫩可口,有独特清香味,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叶菜类之一。但因茼蒿属半耐寒蔬菜,喜冷凉温和气候,怕炎热,生长适温17—20℃,29℃以上明显表现为叶小而少,质地粗老;茼蒿又是长日照植物,可耐弱光,高温长日照可引起抽薹开花,因此我国北方多为春、秋露地种植和冬季保护地种植。由于遮阳网及其它栽培技术的配套应用,越夏(5-7月)栽培的茼蒿每667m2可收获高达1500kg,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选地、整地、施肥、作畦
1.1选地。栽培茼蒿的土地最好选用肥沃的沙壤土,具备方便的灌排条件,且前茬未打过普施特、豆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种植。
1.2整地、施肥
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667m2,磷酸二铵25㎏/667m2或复合肥40㎏/667m2,撒施地面翻耙入土,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精细整地备播。
1.3做畦。茼蒿属浅根性蔬菜,生长速度快,单株营养面积小,要求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需经常保持湿润。因此栽培茼蒿的畦子应做成独立的平畦,以便浇水和浇水后无个别处积水。做成畦宽1.7m,长10-20m。
2搭建遮阳、防雨拱棚。夏季的高温、雨水是导致茼蒿越夏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防高温、雨水是茼蒿越夏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遮阳、防雨棚是解决高温、雨水的简便设施,同时还有防冰雹的作用。拱棚的宽为一拱跨二畦、棚长由畦长而定。棚架上覆遮阳网,备5米宽的塑膜,塑膜应保证在雨前及时覆盖在棚上,雨后撤掉塑膜,严禁雨水进畦。一旦畦内灌入雨水,要及时用井水浇一遍,防死棵现象发生。定苗后,遮阳网可只在每天的高温时段覆盖。注意中午温度高时浇水降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在地温过高时浇水降温会导致茼蒿根系受伤,易出现萎黫死苗。
3播种
3.1品种选择。种植越夏茼蒿,应首选“毛腿”,即大叶茼蒿,次为“光杆”,即小叶茼蒿。
3.2浸种催芽。为出苗整齐和早出苗,播前宜进行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25-30℃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晾后在15-2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一遍,大多数种子“露白”时播种。
3.3播种方式。在造好墒的畦内开沟条播,将催好芽的种子播深1厘米,浇水浸入后盖
过筛细土1厘米,轻轻拍实。3天后可出苗。在阴天或晴天的两头播种最佳,每667m2用种1.5-2㎏,每畦12-13行。
4田间管理
4.1及时间苗。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并拔除杂草,使株距2-3cm。
4.2肥水管理。幼苗出土前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出苗至间苗浇水应掌握“见干见湿,小水勤浇”的原则,防幼苗徒长或诱发病害。因夏季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间苗后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但畦内不能长时间积水,当苗高10cm时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20kg每667m2,在收获前1-2天可浇一水。浇水以经常保持地面湿润而不涝为宜。天气热时宜晚上浇水。追肥的前后可视苗情喷施丰收一号1000倍液以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4.3病虫害防治。茼蒿的嫩茎、嫩叶为食用器官,如遭受病虫危害会影响产量、品质、收益。越夏栽培高温、高湿,常受到叶枯病、猝倒病、霜霉病、蚜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病虫的危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在收获10—15天前防治,如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叶枯病、霜霉病,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叶枯病、猝倒病,甲维盐或菜喜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蚜虫。
5适时采收。茼蒿采收分一次采收和分期采收,最好清晨采收。一次采收是在播后30—40天,苗高20cm时贴地面割收,分期采收法有两种,一是疏间采收,二是保留基部1-2个侧枝割收,收后浇水并每667m2追施40kg尿素,20-30天后再次割收。
参考文献:吴国兴、陈杏禹 名优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 【M】 2007.07
王金海 无公害茼蒿高产栽培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业科学与信息 2009.9
金莹 金彦文 茼蒿越夏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 西北园艺 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