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浅谈

【关键字】留守儿童 基本情况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何礼胜

【单   位】

【摘   要】  内容摘要:本文说明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状况、身心健康、行为情况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形成其问题的原因:户籍和教育制度、农村教育观念、家庭经济收入


  内容摘要:本文说明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状况、身心健康、行为情况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形成其问题的原因:户籍和教育制度、农村教育观念、家庭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取舍失衡、家长自身素质、学校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即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建立农村教育监护体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五个五”工程和一些丰富多彩的爱心活动。

  关键词:留守儿童 基本情况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日俱增,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伴随全面建议小康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具体地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也指父母一方流动后另外一方无照管和监护能力,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儿童。这是在西部地区普遍存在,且特别突出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却因亲新的缺失和监护不力,学业、生活面临诸多困难,生理、心理问题突出,成为新时期农村的特殊群体。做好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希望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涉及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关系全局的现代化工程。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 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大多数监护人年龄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对孩子学习的监控不力,多娇贯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放纵、任性的习惯。二是亲朋监护型,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或叔婶、姑舅等人监管。这类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的满足。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很少关注,相互沟通少。三是自我监护,这种类型的孩子因各种原因无人监管和照顾,就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

  2、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大多数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无人辅导功课,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感到无助。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绝在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严学情绪比较重,存在缀学的隐患。但也有很少一部分留守儿童能理解家长的苦心,以此为学习的动力,能严格约束自己,学习成绩优异。

  3、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一般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也不善于寻求帮助。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自卑感严重,逆反心理较强,与长期有父母直接照顾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敏感,往往因一点小事就有强烈的反应,对监护人或老师的批评比一般同学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4、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最最严重的一个方面。在身体方面,多数留守儿童的早餐得不到保障,都是随便对付,甚至不吃早餐。就短时间看,在身体健康上不一定有明显的问题表现出来,但长期如此,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他们很孤独,缺乏自信,很多有自卑心理。

  5、留守儿童的行为情况 由于缺乏家庭及时有效的约束和管教,好多留守儿童出现过行为偏差,如说谎、偷窃、报复以及破坏行为,但也有很少一部分留守儿童能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品德修养,能善解人意,能尊敬长辈,关爱他人。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户籍、教育管理制度是是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农村对孩子文化教育的忽视 农业利润的微薄使得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他们往往从事着建筑、维修等工作,这些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并且收入比务农要高。因此形成了一种“读书无用论”、“没文化照样赚大钱”的观点。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许多人开始忽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很多孩子都缀学在家或外出打工,很多学生认为不上学也可以很好的生活,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容易会退缩。不过,正是家庭对文化教育的忽视,使得父亲的外出没有给留守儿童造成太大的影响,父亲在家时并不经常督促孩子的学习,所以,父亲外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大。

  3、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化中成长。

  4、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差距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声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5、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不论是留守儿童教育,还是流动子女教育,他们都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突现,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2、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深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参与程度 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帮助机构,其中留守儿童是重要的内容。在我国,这类系统尚欠发达。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制度建立应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协作,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面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 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但是,就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看,社会对少年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展在社区教育这一块尚处于真实之中。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健全各自的教育功能,相互合作,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带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这对于保护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沟通学校与家庭都会产生有利的影响。这是家庭与学校之外的另一种与孩子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起到了一种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4、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弥补。同时,学校要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5、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编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几乎在所有的国家,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在哲学家和道德学家那里,在大多数教育理论家和思想家那里,都可以找到这个教育理想。”我们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我们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呼吁所有学校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要专设心理教育教师,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共同对儿童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6、实施“五个五”工程,有效促进留守学生成长 针对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五自”教育;学生要从“五个一”做起;教师要有“五心”;教师在“五个一”活动中提高;家长要做到“五个一”要求。简称“五个五”工程。(1)对学生的“五自”教育。“自觉、处理、自律、自强、自信”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品质,对留守学生尤其重要。在留守学生缺少家庭教育与指导的情况下,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十分重要。对此,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学校、班级和教师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习惯上做起,学校和班级还定期召开座谈会或个别交流,制定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2)在教师中提出“五心”要求。针对留守学生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差异较大、问题比较多、容易反复的实际情况,学校提出教师在教育上要多动脑筋,别具匠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要求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五心”,即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学校精心挑选综合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留守学生教育的带头人,老师们用真挚的爱对待留守学生,以“关爱、尊重、科学”前提,工作中有“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3)在学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学校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个合格小学生”。(4)在教师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这个情况,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开展一次调研,召开一次研讨会,上一堂优质课,从各个方面提升素质,做到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5)对家长提出“五个一”要求。外出的家长,因为远离家乡,很少与家庭,特别是孩子联系。为了弥补在亲情上的缺失,从实际出发,对家长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要求外出务工期间要经常和孩子联系,同学校联系,关心孩子成长。具体要求是:最好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月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孩子的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与孩子团聚。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留守学生更多温暖 (1)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亲情大放送活动。以“一帮一”活动形式,让教师每人帮扶1人以上留守学生,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教育辅导。过节了,为了让孩子感到更多的温暖与关爱,每位教师可以向帮扶的留守学生赠送新礼物,还可以把那些父母不能回家的留守学生,接到家里吃“团年饭”。这样一来,为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送去物质帮助,更为重要的是给他们送去了心灵的温暖。(2)开展军训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学校可以聘请部队官兵对全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旨在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紧张而艰苦的军训可以让同学们经受严格的考验,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军训对留守学生具有特别的意义,既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又增强了独立生活的能力。(3)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集体活动机会。学校要把各种活动形成制度,定期举行,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以减轻孤独感。学校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田径运动会,每学期三次的单项体育比赛活动,各种学科竞赛、技能比赛,与兄弟学校进行联谊活动,举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尽可能多给留守学生提供机会。这些众多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留守学生的孤独感,增加了成功的体验。有学生在“六一”汇演获得一等奖后写道:“想不到自己还能表演得如此好!能在全校文艺‘尖子’的比拼中我能获胜,我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超过他们呢?我想,我一定能!”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意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在良好的教育沐浴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贺乐凡:《中小学教育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