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项目群管理;工程项目群构建;项目优选;层次灰色评价法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李世蓉 伊文
【单 位】
【摘 要】 摘 要:针对工程项目群管理的首要任务项目选择问题,提出基于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模型。从工程项目群构建的基本理论出发,重点论述了构建工程项目群构建
摘 要:针对工程项目群管理的首要任务项目选择问题,提出基于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模型。从工程项目群构建的基本理论出发,重点论述了构建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主观性强、信息不完全对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评价方法,并通过算例给出了相应的算法,为项目群的项目选择和项目优劣排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项目群管理;工程项目群构建;项目优选;层次灰色评价法
Abstract: Aimed at project choice that is primary task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the dissertation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oject selection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me building,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programme building selection. As the evaluating index is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selection evaluation model of multilevel grey evaluation method to construction programme building.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is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ject choice and preferential order in programme.
Keywords: Programme Management;Construction Programme Building;Project Option; Multilevel Grey Evaluation Method
引言
项目群就是对现有的和将开展的一些项目进行集群的一种组织框架,这些项目基于组织的战略建立共同的目标体系,以适应组织内部、外部环境的方式相互关联,最终创造出超出集群个体项目综合的价值[1]。工程项目群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群定义、项目群构建和项目群管理实施三个方面,其中难点是项目群构建,包括对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模型与资源分配模型的研究与建立。即结合项目的相关性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依赖性,进行项目筛选组合及优先次序排定,确定项目群的构成,确保项目群中的每个项目都反映由高级管理层所建立的各项战略目标[2]。因此科学实用的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模型将是项目群构建和项目群管理成功的重要保证。
目前对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对项目群构建和优选的方法主要有:根据项目的风险性大小进行的项目构建与优选[3-5];根据项目群信息控制与管理进行项目构建与选择[6][7]等,但是这些评价方法只是针对项目某一方面进行,不能全面反映项目的构成属性,对工程项目群构建意义不大。因此有人提出根据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群构建与优选,如目标规划模型[8]、有效梯度模型[9]、层次分析模型[10]、模糊综合评价法[11]、支持向量机(SVM)法[12]等。但这些方法都不具有很大的适用性。比如模糊综合评价缺乏必要的权重量化指,主观随意性太大;层次分析法虽然考虑了量化,但仅仅是以目标计算比重,没有结合多方面的经验数据[13]。蔡建春[14]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了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该模型最大利用了各类灰色程度的评价信息,能够较好解决评价指标难以准确量化和统计的问题。因此论文将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引入到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上,与其他模型和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项目是否具有构成项目群的条件,而且根据各单项目的评价结果,可以找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分析单项目相对于项目群构成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善和调整,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评价灰类数、评价指标权重数等来满足不同项目群的不同精度、不同侧重点的实际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1. 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分析
工程项目群构建指的是为了更加合理高效的管理好多个工程项目,通过对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和对一系列工程项目的相互关系、风险等的属性的分析,将多个工程项目组合成一个或几个满足战略与约束的工程项目群,从而有利于多个项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充分、高效的利用项目之间的资源,减少组织管理之间的冲突,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15]。工程项目群构建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15][16]:
(1)单项目各方面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包括单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数据、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目标效益、费用成本、人力资源需求、风险因素等。项目群构建的选择评价是在完整的项目数据基础上进行的。
(2)工程项目的选择标准。如何根据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定义的项目群来选择工程项目,以组成工程项目群。根据标准选择到的“正确的项目”既要符合项目群的定义,同时还要兼顾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3)工程项目的评价方法。如何根据制定的工程项目选择评价标准,通过特定的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模型,来确定工程项目群的构成和各个组成项目实施的优先顺序。
(4)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项目群面临的外部环境比一般项目要复杂很多,从而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多。在工程项目群中某一个项目的风险可能影响到整个项目群的顺利实施,因此需要对工程项目群及其组成项目的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识别项目风险,建立相关的评价系统,制定措施应对风险,保证整个项目群的顺利实施。
2. 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指标
工程项目群构建就是选择合适的单项目组成项目群。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能敏感的反映工程项目对项目群的适应性及优先权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所选择的单项目要符合项目群定义的目标、范围和产出等内容;
(2)所选择的单项目要存在相互关系与资源调配,包括资源利用影响,产出影响,技术管理影响等;
(3)所选择的单项目要符合项目群风险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遵从系统性、动态性、相对独立性、可比性和可测性原则,论文构建工程项目群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1所示。指标体系由适宜度和关联度两大类指标构成,评价对象相对于某一特定属性值的匹配程度,用适宜度来衡量,匹配程度越高,评价越高,如单项目符合项目群定义各指标,单项目风险情况中的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等;评价对象相互之间关联程度,用关联度来衡量,如单项目相互关系各指标,单项目风险情况中的项目风险关联等。
(1)单项目符合项目群定义。主要包括项目群范围、项目群产出、项目群功能、项目群进度目标,项目群质量目标和项目群投资目标六个指标。单项目符合项目群的定义是构建项目群的前提与基础。主要评价单项目在范围、成果,功能以及目标等方面是否与项目群的整体要求相匹配。其中,项目群范围指标既包括项目的内容属性要求,还包括项目实施的时间、空间和地域的范围要求。
(2)单项目的相互关系[17]。主要包括资源利用影响关系、产出成果影响关系和技术管理影响关系三个指标。资源利用影响关系指项目之间存在可以通过资源的相互统筹安排,集约使用和规模效益,使得项目群所消耗的资源或成本小于单个项目所消耗的资源或成本之和的利用关系。产出成果影响关系指项目之间存在某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完成会对另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实施产生影响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这种影响包括导致另一工程成功的可能性增大、成本的降低和价值的提升等,产出成果影响相关性指标反映了项目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技术影响关系指工程项目都要运用某一特定技术,通过对这一类工程项目该技术的应用,以降低技术成本,提高技术使用率;管理影响关系指项目之间存在可以通过对一类工程项目的集权与授权,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关系。
资源利用影响关系U21 产出成果影响关系U22 技术管理影响关系U23 项 目 选 择 评 价 体 系 单项目符合项目群定义U1 单项目风险情况U3 项目群范围U11 项目群产出U12 项目群功能U13 项目群进度目标U14 项目群质量目标U15 项目群投资目标U16 风险发生的概率U31 风险发生的损失U32 项目风险的关联U33 单项目间相互关系U2 图2-1 项目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3)单项目风险情况[18]。包括单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的损失和项目风险的关联三个指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的损失主要评价单项目对项目群的风险造成的影响,评价单项目是否符合项目群的风险要求。项目风险的关联指某一项目的实施对其他项目实施风险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其他项目风险发生概率的影响,风险发生损失的影响和导致新的风险出现的影响等方面。
3. 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相关研究[19-22],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步骤:
(1)进行单因素评价,求评价样本矩阵
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制定出评价等级和评分标准,组织专家对各单项目评分,将定性指标量化。将评价指标划分优劣等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分值越大表示等级越高。设评价者序号为K,K=1,2,…,P。组织P个评价者对第S个子项目按照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打分。根据第K个评价者对第S个子项目的评分,得到第S个子项目的评价样本矩阵:
(2)确定评价灰类
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类的灰数以及灰数的白化权函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评价灰类(如“优”、“良”、“中”、“差”、“很差”等),用e表示评价灰类的序列号,以及相应的白化权函数,用表示。
(3)计算灰色评价权矩阵
对评价指标,第S个单项目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记为,则有: ;对评价指标,第S个单项目属于各类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系数记为,则有:;所有评价者就评价指标,对第S个单项目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记为有:;则第S个单项目的评价指标对于各类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
将第S个单项目的全部所属指标对于各类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到第S个单项目的所属指标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
(4)综合评价
对第S个单项目的做出综合评价,其结果 ,其中Ai是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各级=指标的权重。由得到第S个单项目所属指标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
对第S个单项目的U作综合评价,其结果,其中A是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各级指标的权重。将各灰类等级按“灰类水平”赋值,得到各评价灰类等级化向量。于是求得第S个单项目的综合评价值。
求出各个单项目的W后就可以根据大小判断各单项目的优先级,值越大说明评价越高,即对于该工程项目的构成有更好的支持。
4.算例
某工程公司基于组织战略和商业目标,拟在其在建和拟建的三个建设工程项目中选择合适项目构建项目群。用层次分析法求得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为A=(0.5,0.3,0.2),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为A1=(0.1,0.15,0.15,0.2,0.2,0.2),A2=(0.45,0.25,0.3),A3=(0.3,0.4,0.3)。组织10位专家分别对待选项目按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打分,得到评价样本矩阵如下表所示。
将评价指标的优劣等级划分为5级,由优到劣分别赋值5、4、3、2、1分,指标等级介于两相邻等级之间时,相应评分4.5、3.5、2.5、1.5分,经计算得到灰色矩阵:
3.5414 ,,
因为全体评价专家都认为评价项目的每个指标评分都为2.5时才算符合项目群的构成要求,对应。将所有待评项目的综合评价值计算出来后与比较,如果满足≥,则该项目可以选为项目群的构成项目。对所有构成项目按照从高到低排列,可以确定项目实施的优先顺序。因为,所以应该排除第三个项目,选择第一、二两个项目构成项目群,且在关键资源等发生冲突时,优先实施第一个项目。
同时, ,分别比较各组成项目的,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调配。如果较大,说明该项目符合项目群的定义程度高;如果较大,说明该项目在资源组合优化利用方面有较大的空间;如果较小,则要对该项目进行重点的风险监控与管理。
5.结论
(1)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项目群的构成和项目实施优先顺序,进而影响到项目的执行顺序。由于论文的指标体系是基于整体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包含了项目群定义、资源利用关系和风险因素等方面,因此通过对多个项目进行选择评价而构建成的项目群将保证实施的项目与整个战略紧密相连,项目与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合理的协调。
(2)可以根据评价结果E,判断项目是否具有构成该项目群的条件,如果存在欠缺与不足,则可以从找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项目对于项目群构成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善和调整,为后续的项目群管理实施提供支持。
(3)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是根据项目群的实际情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随着不同项目群的不同要求、不同侧重点而变化;同时模型的评价灰类数也可以根据项目群评价的不同精度要求来确定,因此该模型运用灵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王祎望,杜纲,齐庆祝.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3):75~79
[2] 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基础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1):109~112
[3] 殷波,王顺洪.基于风险排序的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J].工程项目管理,2007,(8):90~93
[4] 唐玉龙.非确定条件下项目群的优选模型[J].生产率系统,2000,(2):40~41
[5] 何鹏,谭章禄.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70~74
[6] 丁勇,梁昌勇,蒋翠清.基于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项目群决策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7,16(5):62~65
[7] 郭长有,陈军.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10):18~21
[8] 陈德泉,计雷,唐玉龙.模拟退火算法在项目群优选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1994,2(1):11~17
[9] 王祎望,杜纲,齐庆祝.项目群管理中项目选择方法的研究[J].工业工程,2004,7(6):37~40
[10] 王允光.“层次分析法”在技改项目群择优排序应用的探讨[J].广西经济研究,1991,(11):17~18
[11] 韩传峰,陈建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群组决策的模糊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33~137
[12] 任玉珑,蒋莉.基于SVM的项目群优选模型及其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3):131~134
[13] 邵超群,宇德明.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房地产开发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综合管理,2008,(10):175~176
[14] 蔡建春,王勇,李汉铃.风险投资中投资风险的灰色多层次评价[J].管理工程学报,2003,(2):94~97
[15] 陈峰.工程项目群构建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16] 殷波,王顺洪,刘涛.项目群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4):20~22
[17] 张朝勇,王卓甫.项目群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及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2):49~52
[18] 何鹏,谭章禄.项目群中风险传播理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5):44~46
[19] 陈涛.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及应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5):79~81
[20] 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1] 邓涛,余承华.多层次灰色方法在绿色施工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08,37(S1):442~445
[22] 任丽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学建模方法简介[J].商场现代化,2006,(4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