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建筑工程方向,培养目标,建筑施工
【出 处】 2016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韩玉文 申颖
【单 位】
【摘 要】 摘要:社会越来越多地需要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对这一新型的本科人才类型的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新的定位。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
摘要:社会越来越多地需要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对这一新型的本科人才类型的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新的定位。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探讨:将以往培养结构设计的工程型人才为主改为培养建筑施工的技术型人才为主,并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与社会需求吻合,效果良好。
关键词: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建筑工程方向,培养目标,建筑施工。
1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含义理解
强调“应用”,而非研究。
强调“技术”,即 “技术型”(工艺型),而非“工程型”(设计型)。
强调“工程”,而非“工学”。工程侧重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这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而工学侧重基础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
强调实践能力,使毕业生工作后上手快、能力强。
强调专业方向,不过于“宽口径”。
强调教学,而非科研。
2人才社会需求现状与改革要点
2.1人才社会需求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应具备两种能力,即建筑结构设计能力和建筑施工设计与指导、管理能力。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就业去向看,目前社会需要的多数是建筑施工方面人才。而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多数以培养结构设计人才绝对为主,建筑施工方面课程涉及甚少,导致目前所学非所用,不适应用人单位要要。建筑施工需要高层次的本科人才,即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2.2改革要点
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1年11月)比较,该专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有以下不同:
由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改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由培养结构设计能力为主,改为培养建筑施工能力为主;
由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改为获得建造师基本训练;
由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矿山建筑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改为主要从事房屋建筑施工工作,能在设计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等工作。
3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新生事物,当然要具有自己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高林早在2005年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分层,不能是一个目标和一种模式,尤其是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后的今天”。
3.1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社会需求是本科教育的定位依据,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由以往的以培养结构设计人才为主转化为培养社会更需要的以培养建筑施工人才为主。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建筑施工能力为主,获得建造师基本训练,毕业生主要到建筑施工部门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在设计部门从事结构设计工作等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以上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据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含义和社会需求而进行的意义重大的改革,并具有一定普遍性。譬如土木工程专业其他方向(道路与桥梁方向、地下结构方向等)以及许多其他专业,也会涉及到类似的目标调整问题。
改革后本科与高职的主要区别: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侧重岗位能力,注重应用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人才培养,侧重单项工程施工综合能力,即建造师能力,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还要具有足够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学生的学科知识面更宽一些,基础更厚一些,掌握的技术层次更高一些。
3.2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从而必须对人才培养规格重新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较差,因而应对人才培养规格重新设计。
培养规格上应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带来巨大的建筑类人才需求,许多城市跃居第一位,如辽宁省有可就业相关单位5000余家。然而,辽宁省本科院校共40所,其中17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全国近几年新建本科翻了一翻。要想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不宜“样样通样样松”。
《高等教育法》提出了统一性要求,同时还要满足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需要:譬如在专业能力上,要具有进行单项工程建筑施工设计、指导、检测、验收、预算、事故分析处理及组织管理能力;掌握建筑结构设计基本理论与技巧,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3.3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落脚点。
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强化建筑工程,强化建筑施工,强化技术应用,强化专业训练,强化实践能力,强化育人教学。
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课程结构方向上应明确,将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等其它方向课程安排在选修课中。课程结构种类上应合理,重视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各类课程复杂的理论内容均应减少。课程结构形式上应灵活,结构设计能力仍然是所需能力之一,也是解决建筑施工中与结构有关的结构设计和结构事故分析处理所需的能力,但应减少结构类课程,大量增加建筑施工方面专业课程门类,并增加卫生工程和电气工程等施工课程。课程结构素质上应清晰,对一般素质、专业素质和岗位素质,更注重一般素质,以免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
改革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建筑施工的技术型人才为主,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与社会需求吻合,就业率高,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具有深厚的施工根基与较强的创新后劲,在与他校同行的竞争上占有明显优势,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
[2] 高林.高等教育要多样化发展[Z].南方网讯,2005.
[3] 张丽萍等. 关于我国高师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综述[J]. 硅谷,2008,(9).
[4] 邹昀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3).
[5] 邢邦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创新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