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三聚氰胺;乳制品;检测方法;综述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薛树科 宋金凤 时丽艳 敦惠娟*
【单 位】
【摘 要】 摘要: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添加到食品中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重量法、电位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摘要: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添加到食品中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重量法、电位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近红外线吸收法、比色法、免疫学法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建立对乳制品高效、快速的初筛选方法;开发研究具有更低检出限、更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方法。
关键词:三聚氰胺;乳制品;检测方法;综述
1 概述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2008年9月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使得三聚氰胺这个不为大家熟知的化工原料一下变成整个社会的焦点。随后香港陆续从对鸡蛋、肉制品的检测中发现了三聚氰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0年1月三聚氰胺再次出现在乳制品中,逐渐被人们淡化的焦点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聚氰胺(Melamine)分子式C3H6N6、分子量126.12,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属于难代谢物质,如果进入人和动物体内能够不同程度的导致肾衰竭或者是死亡。三聚氰胺还能导致结石从而诱发膀胱和泌尿系统疾病。因此严格控制三聚氰胺用途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高达66.6%,而蛋白质中的含氮量只有16%左右。检验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传统方法是“凯氏定氮法”,即先检测乳制品中氮的含量,然后折合成蛋白质的含量。这种测定方法恰好给了不法商人可乘之机,向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作为伪蛋白来提高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因此怎样
作者简介:薛树科,男,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敦惠娟,女,研究员,主要从事液相色谱工作。E-mail:dunhj2008@sina.com
高效、快速检测食用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成为保护人们生命安全攸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2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在对三聚氰胺的安全报告评估中指出,人体每天三聚氰胺的安全摄入量为0.63 毫克每公斤体重。我国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院士根据上述三聚氰胺的安全摄入量以0-6个月婴儿为重点保护对象,每天奶粉平均摄入量为150克,平均体重为7公斤计算,则婴儿奶粉中三聚氰胺安全含量应小于15mg/kg[1]。
早期工业上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是重量法和电位滴定法,这些方法对样品的前处理和检出限的要求都达不到国家食品中三聚氰胺检测的要求,其次这些方法耗时长,实验步骤繁琐,限制了它的运用。GB/ T22388 — 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中规定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为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这三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是2mg/kg、0.05mg/kg、0.01mg/kg。此外近几年来随着科学飞速发展,免疫学法、近红外吸收检测法、毛细管电泳检测法也用于检测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2.1 重量法
该方法包括苦味酸法[2]和升华法[3]。苦味酸法的原理是将三聚氰胺样品用水溶解,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苦味酸使其与三聚氰胺生成沉淀,根据生成沉淀的量计算出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升华法的原理是将样品置于升华装置中,使样品中三聚氰胺受热升华,准确称取剩余固体的质量。这两种方法用于工业上检测三聚氰胺的含量准确度相对较高,但分析时间都比较长,操作繁琐,不适合高效快速检测。
2.2 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4]在工业中检测三聚氰胺较重量法简单,实验时间较短,但准确度不高。其实验原理为:以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含有三聚氰胺的溶液,通过公式用当量点时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三聚氰胺的含量。该方法多用于化工产品中三聚氰胺的常量检测。由于食品基质中化学组成比较复杂,运用此法时准确度会受到影响。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用HPLC检测三聚氰胺含量,检出限低,准确度相对较高,可用于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是;用沉淀法先将奶粉中的蛋白质沉淀,然后提取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将提取液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常用的色谱柱分两类:
(1)C18[5-8]和C8[9-11]柱。由于三聚氰胺为强极性化合物,在传统的反相色谱中无保留能力,需向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与三聚氰胺形成弱极性物质达到分离效果,一般采用缓冲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大量文献中[9、10]流动相多数以柠檬酸为缓冲溶液,以庚烷磺酸钠、辛烷磺酸钠、己烷磺酸钠为离子对试剂和乙腈以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样品多用三氯乙酸-乙腈[12]或者是三氯乙酸-甲醇[6]提取,再经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后进行测定。该方法需要固定相萃取法净化提取液、同时分离过程中也需要加入离子对试剂,所以该法具有成本高,周期长的缺点。
(2)阳离子交换色谱中的LC-SCX柱[12-13]或IonPac CS柱[14]。该法使用离子交换色谱的原理来检测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何强等[13]采用水和乙腈提取样品,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流动相,在紫外波长240nm处检测,外标法定量,样品的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和重现性都比较好。然而此法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基,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溶液浑浊,出现菌落沉淀。因此有人也用乙酸铵和毒性相对较小的甲醇做流动相[15]。
2.4气相色谱法和质谱联用法(GC-MS)
与HPLC法比较,GC-MS具有准确度高,检出限低达0.05mg/kg,更适合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微量检测。该方法样品经蛋白沉淀离心后过MCX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硅烷化衍生,再由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检测。由于三聚氰胺为强极性化合物难气化,直接对其进行GC-MS不但灵敏度低且峰拖尾严重,为此王征[16]采用N,O-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化,极性的减弱使其容易进行气化,有利于待测物和基质的分离,降低了背景化学噪音的影响。王立媛等[17]用GC-MS方法检测奶粉和鲜奶中三聚氰胺的加标回收率在82.3%—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方法净化效果好,准确度高,灵敏度好。但是GC - MS法需要进行衍生化,样品处理步骤复杂,不适用于杂质生物检材中三聚氰胺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2.5 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HPLC—MS)
HPLC—MS法[18]对样品的前处理和HPLC法大致相同,但是此法具有更低的检出限、更高的灵敏度。样品同样用三氯乙酸提取三聚氰胺,用阳离子净化柱净化提取液。色谱柱多用SCX-C18柱,流动相以乙酸铵和乙腈进行色谱分析。刘梅等[19]以母离子m / z127脱掉NCNH2得到的子离子m / z 85作为定量离子,由m / z 85进一步脱NH3得到的子离子m / z 68作为辅助定性离子,并在流动相中添加0. 1%甲酸改善质谱的离子化效果,从而提高质谱检测的灵敏度。
此法相对于HPLC法此法具备以下几个优点:(1)检测过程简便。由于不用添加离子对试剂就可以实现对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因此避免了复杂流动相的配制过程。(2)该法使用质谱作为检测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灵敏度,降低了检出限。(3)色谱柱使用寿命的到了延长。不使用离子对试剂减小了对色谱柱的腐蚀。然而HPLC-MS法的仪器价格昂贵,使用成本较高,从而也限制了该法的普及。
2.6 毛细管电泳检测法(CE)
毛细管电泳检测法作为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20-23]之一具有实验用量少、不需要昂贵的离子对试剂,分析成本低、以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无污染等优点。该方法是基于被分离组分之间的淌度和其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电分离方法,常以缓冲溶液为流动相,在pH=2-3之间进行分离。该法常用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安培检测器、四级管阵列和质谱检测器。毛细管电泳法由于进样量少、流动相消耗量较少,使得稳定性没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好。
2.7 近红外线吸收检测法
在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中,三个碳原子分别与两个N原子和一个NH2连接。虽然 C-N键的谱峰很难识别,但是NH2的波动却是正好处于近红外区域,因此可以对三聚氰胺进行近红外分析[24]。该技术原理是用一种特定波长的近红外线照射被检样品,根据样品中三聚氰胺对红外线的吸收强弱来实现其含量的实时监测,该法是一种无接触、无损伤和无危害的检测方法。对于三聚氰胺来说,其含量越高所反射出的光线强度就越弱。同时该法预先扣除了蛋白质中NH2含量的影响,选择性相对较好。
2.8 比色法
由于牛奶中各种蛋白质基质可能干扰三聚氰胺的检测, Fang Wei等[25]把基于酪蛋白的牛奶成分分离,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金的纳米颗粒。金的纳米颗粒与三聚氰胺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显著的颜色变化,显示出三聚氰胺的存在。当三聚氰胺存在的时候,溶液的颜色在几秒钟内从红色变成了蓝色,而且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和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该法提供了一种使用纳米颗粒的高灵敏度探测手段,从而防止人们因为摄入三聚氰胺而受到伤害的独特机遇,对乳制品早期筛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2.9免疫学法——试剂盒检测法(ELISA)
免疫学法是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萃取液通过均质及震荡的方式提取样品中的三聚氰胺进行免疫测定。样品经过甲醇离心处理,氮气吹干再次甲醇溶解后放入到试剂盒中,加入三聚氰胺HRP酶标记物,轻轻混合60S,孵育半小时。将微空中的溶液倒入水槽中,用洗液洗板多次。在吸水纸上拍打,向个孔中加入底物溶液,孵育半小时,最后加入终止液体,用酶标记仪在450nm下测吸光度。然后以三聚氰胺浓度半对数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 确定被测样品的浓度[26]。该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可大批量筛选,其检出限达到10ug/kg。但是在检测过程中有假阳性问题,因此对阳性样品需确证方法进行确证。
3 展望
以上叙述的三聚氰胺几种检测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满足实验室对三聚氰胺的检测,分析工作者需要根据三聚氰胺的用途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其中重量法、电位滴定法可用于工业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GC-MS、HPLC、LC-MS、CE、比色法、免疫学法可以用于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微量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方法的更新日新月异,简单、快速、高效检测三聚氰胺将是众望所归。
食品检测中对三聚氰胺的检测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分析方法的选择需具备以下几个优点。(1)对三聚氰胺的检测准确,检测限小,重现性好; (2)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平均每个样品检测时间小于30分钟(包括样品前处理时间);(3)技术产品或仪器设备成本较低,运行费用低。 今后的三聚氰胺检测进展可分为以下两个方向:一是进一步研发成本更低,更高效的化学显色法,免疫学法,作为三聚氰胺含量检测的初次筛选方法;二是研发精度更高的仪器,使得准确度更高,检出限更低。
参考文献
[1]FDA,2007-05-25, Interim Melamine and Analogues Safety/Risk Assessment
[2]GB/T9567-1997,[S]工业三聚氰胺 .1997.6.26
[3]汪勇.升华法测定三聚氰胺纯度的局限.[J]分析检测,2008,28(5):52-53
[4]袁立勇,马朝卫,杜亚辉.溶液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快速测定. [J]河南化工, 2004, 27(4):24
[5]俞建君,吴芳珍.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工业三聚氰胺含量. [J]广东化工,2007,34 (7):126-127
[6]贾涛.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探讨. [J]检测分析, 2009,10:34-36
[7]侯冬岩,刘晓媛,刁全平等.奶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研究. [J]分析检测,2009, 30, (14):210-212
[8]王向平,沈立荣,李红艳.液态乳中三聚氰胺的 HPLC法检测研究. [J]浙江农业科学,2009 (3):134-135
[9]宋书锋,鲁杰,方从容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 [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 21(1):33-37
[10]贾玉珠,骆和东,苏炳元.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粉和液态乳中三聚氰胺含量的研究. [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 ,19 ( 1):19-20,+177
[11]王洋,王一梅.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20(2):89-90
[12]张祥楼.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禽蛋及其制品中三聚氰胺. [J]福建分析测试, 2009,18(2):55-58
[13]何强.离子交换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 [J]中国乳品工业,2008(6):57-59
[14]林立,王海波,梁立娜.离子色谱-紫外检测测定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 [J]食品科学,2009, 30 (14 ):240-242
[15]张微,杨秀飚,黄定芳等.改进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液相色谱检验方法的研究. [J]现代食品科技,2009, 25(7):133+,136-137
[16]王征.GC - MS法测定动物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J]福建分析测试,2008, 17 (2):5-8
[17]王立媛,吴平谷,沈向红等.GC/MS测定奶粉及鲜奶中三聚氰胺含量. [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2009, 19(3):556-557
[18] María Ibá˜nez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in milk-based products and other food and beve- rage products by ion-pair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Analytica Chimi- ca Acta 649 (2009):91–97
[19] 刘梅,李金强,田德金等.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J]化学分析计量,2008, 17( 2):48-50
[20]丁晓静,杨媛媛,赵珊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 [J]食品科学,2009, 30( 18):245
[21] Xia, J., Zhou, N., Liu, Y., Chen, B., Wu, Y., Yao, S.,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and related compounds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J]Food Control 2010,21(6):912-918
[22] Jinyan Wang, Lianmei Jiang, Qingcui Chu *, Jiannong Ye, Residue analysis of mela- mine in milk products by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with amperometric detection. [J] Food Chemistry2010,121(1):215-219
[23]Thuy Diep Thanh Voa, Markus Himmelsbacha, Manuela Haunschmidta, Improved analysis of melamine formaldeh- yde resins by capillary zone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 using ion tr- ap and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s. [J]Journal of Chro- matography A, 2008, 1213:83–87
[24] 赛默飞世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Spectra-Quad实现三聚氰胺含量在线检测[J]物料设备,56-57
[25] Fang Wei,Robert Lam,Stacy Cheng.Rapid detection of melamine in whole milk mediated by ynmodified gold nanoparticl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10,96 (133702) :1-3
[26]谢荣国,武晓宏,杨俊华.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及其危害. [J]饲料广角,2008 ,(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