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生态课堂构架要素关系的思考
【关键字】化学教学; 生态课堂; 学生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 杨子亮
【单 位】
【摘 要】 [摘要] 化学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课堂天然环境、课堂人文环境4 个要素组成的动态平衡、开放有序的微观生态系统。构建化学生态课堂, 要创设良好的生本学习环境; 树立教
[摘要] 化学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课堂天然环境、课堂人文环境4 个要素组成的动态平衡、开放有序的微观生态系统。构建化学生态课堂, 要创设良好的生本学习环境; 树立教师提高前辈教学理念;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丰硕化学课程内容; 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开展绿色化学实验; 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生态课堂; 学生
一、化学生态课堂含义及特征
当前, 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课堂为很多学者所关注。本文拟依据新课程理念, 鉴戒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 就构建和谐化学生态课堂作初步的探讨。生态学中的“生态”指的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本文中的“生态”则包含平衡、绿色、健康、和谐之意。化学生态课堂是指由教师、学生、课堂天然环境、课堂人文环境4 个要素组成的动态平衡、开放有序的微观生态系统。化学课堂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是学生和教师, 客体要素是天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天然环境包括教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课堂布置、卫生状况等; 人文环境包括化学课程内容、班级文化氛围、师生文化素养、师生关系、男女性别比等。化学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客体要素相互依靠、相互影响, 共同维护化学课堂的和谐、平衡。化学课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 开放有序。从生态学的观点看,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化学课堂作为一种微观生态系统, 也是开放的。化学课堂生态系统不仅要与外界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流和知识流的输入与输出发生联系, 而且其系统内部各组成因子之间也在发生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教师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流动, 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 使学生熟悉化学的作用, 学会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糊口中的常见题目,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学生之间也在进行知识和情感的交流。
(2) 互利共生。共生性是进化过程中生命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互利共生是指双方的共生关系有利于彼此的存在和发展。化学课堂中的互利共生, 表现为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教师和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教师的教学推动学生的发学生教师化学课程内容指导拓展输目反实馈践入标课堂天然环境课堂, 学生的发展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两者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
(3) 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丰硕多彩。按照生态学观点, 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比一个简朴的生态系统更为不乱。化学课堂生态系统也具有多样性。这表现在: 化学课堂中学生是多样的,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是多样的。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生态环境的重要特征。化学课堂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重任。化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递给学生知识, 更要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使之学会终身学习, 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二、构建化学生态课堂的途径
( 1) 创设良好的生本学习环境良好的生本学习环境是开展有效化学教学的条件。良好的生本学习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部门。在天然环境方面, 要建设生态化的校园天然环境, 保持教室内充足的光线、相宜的温度和湿度、合适的颜色搭配, 尽量采用提高前辈的教学举措措施等; 在人文环境方面, 要吸收学校的文化历史底蕴, 营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 进步师生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
(2) 树立提高前辈教学理念化学教师应树立以下提高前辈的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以培养人为主旨; 以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贴近糊口、贴近社会, 留意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 既正视学习结果, 也正视学习过程; 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增长发展潜能; 教学评价要匡助学生增强发展的决心信念, 使之追求更好的发展。教师具有提高前辈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建立开放有序的生态课堂。
(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条件。新课程夸大建立民主、同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教师的角度看,应转变思惟,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 当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题目, 施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 增加与学生的交流; 从学生角度看, 要尊敬教师, 虚心接受教师的准确指导, 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在日常学习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等。
( 4) 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生态学观点夸大: 要通过丰硕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使生态系统保持不乱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各种简朴与复杂、单向与双向、直接与间接、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交往, 使课堂呈现动态的特征; 施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营造学生互帮互助、良性竞争的生态环境。
( 5) 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以改革化学实验为途径, 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例如: 在设计有毒气体的装置时必需加装尾气吸收装置, 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实验之前对化学反应进行大致的计算, 公道添加药品的量, 以减少废气的排放和药品的铺张; 涉及有毒物质时,尽量设计微型实验, 尽可能减少中间天生物, 减少实验产生的污染物; 实验结束后, 正视实验后药品的处理, 及时妥善处理废弃物。通过开展绿色实验, 进步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题目的能力, 使化学课堂环境更加绿色、生态。
( 6) 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从生态学的观点看, 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特定价值, 生物多样性应受到保护。在课堂中, 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就教学评价而言, 应当通过实施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改进化学教学方法;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不仅评价学生把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 而且评价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综合采用纸笔测验、学习档案和流动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 促进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理论学术转换为公共学术, 把高深的理论转换为大众的理论。理论学术的使命在于批判与思索,公共学术的使命在于应对。“公共学术可以使人类的聪明得以推广, 它使大多数人包括治理层、普通人如教育界中的教师与校长易懂易行。”
[ 参考文献]
[1] BROOKFIELD STEPHEN D. 批判反思性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产业出版社,2002:267.
[2] 徐继存.教学理论的批判与建设[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11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2.
[4] 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2001(4):3-8.
[5]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0.
[6] 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7 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