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绿色包装 可持续发展 责任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肖德荣
【单 位】
【摘 要】 摘要:绿色设计不仅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更需要设计师的理性和责任,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持久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从设
摘要:绿色设计不仅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更需要设计师的理性和责任,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持久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从设计、实施、完善为结构的良性循环将对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包装 可持续发展 责任
Abstract:Green Packaging design does not only need the require of new 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reas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signers,even more socail and lasting .The broadcast of Green design is not only for designers themselves,but also the deeply joining by consumers and publics.It will make great meaning o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ization socail,which based on good cycle of constructure from designing ,undergoing and consummating.
Key words:green package;continuous development;responsibility
包装的目的,旨在使商品在运输与售卖时有一个与其内容相符的外壳;这便要求包装既具有良好的技术设计以保护和表征包装的完整品质,又兼备良好的视觉设计效果以确保商品的顺利销售。当商品开始投入使用时,其包装的使命便告完结,大多数的包装材料往往即被任意丢弃。进入廿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生产制造大量包装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速毁坏自身的家园,大自然在不断为人类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连年不断的灾难!已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身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在这绿色浪潮的带动下,绿色包装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使绿色设计不应仅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相应的绿色包装的开发与设计方法也成为设计师们的责任和所关注的焦点。
一、注重绿色包装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它具有节省资源、能源、减量、易回收利用,避免或减少废弃物产生,不污染环境等特点[1]。绿色包装设计不应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温室效应,资源殆尽,每个地球人都感到生存的危机。 因此,设计者作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设计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绿色包装的实质就是使包装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并在本质上更接近自然。绿色包装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包装原料和能源的无公害和低消耗。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为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隐患。绿色设计的概念经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与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设计机构从对人类的切身利益与持续发展的考虑出发,将生态保护引入到新一轮的设计思维过程中。最早的绿色设计是由英国一家生产洗涤用品的公司所研制,在包装设计中采用了"天然可回收的原料,可充式的包装"等环保理念:便于清洁、经久耐用、可反复充装的包装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一次性包装对其包装资源的恶意耗费,因而,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1991年6月德国政府制定了《包装条例》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包装垃圾,使包装材料在收集、回收后重新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最终实现圈状循环的经济运作[2]。
为了确保自然界维持其正常运作免受人为的破坏,除了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之外,包装设计师开始构思利用纯正天然的材质对包装设计进行革命化的改良,使之能融人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之中。有似于生命系统的新陈代谢,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一旦这种循环失去平衡乃至遭到毁坏,则为我们生命提供物质基础的生态系统本身也将失去平衡乃至崩溃,到那时地球上的生命离烟飞灰灭也就不远了。因此,这不仅仅是审美的问题,而是根本意义上的生存悠关的问题。于是设计师们设想,如果能将人造物——包装纳入到大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之中,使其材质能以系统接受的方式取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从而可获得再利用或再生的机会;而不是强索于自然,又以垃圾的形式抛回给自然,最后以毁坏我们生存质量的悲剧而告终——如果能以这种方式使得包装真正地美化我们的生活并随着生活的发展而生长,那么不仅是设计事业的幸事,也是人类的一桩幸事。于是就包装而言,这种生长的概念、这种与环境的亲和力的理念,便成为设计师们自觉的使命,成为其进行包装设计时所考虑的焦点。
生态保护的观念虽经大力弘扬并已广为人知,但要将包装设计中的环保意识贯彻始终却有赖设计师、厂家以及全社会继续共同的努力。绿色的包装设计从材料的获取到加工都与现存的渠道和生产程序截然不同,在起步阶段毫无疑问地会占据更多的资金、提高包装的成本,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随着环保意识在整个社会中的提高并逐步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的一部分,绿色商品及其包装无疑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企业的生命就在于投合公众的消费行为和欲望。在凝聚着希望与成功的路途上,环保的包装设计可谓任重而道远。
包装具有促进高品经济发展的功能,但是包装的大量制造使用,却又给社会带来相当的负面效应。包装工业要消耗大量资源,废旧的包装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包装设计师应该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充分考虑包装的盒体结构、材料的运用及印刷的工艺,直至最终的垃圾处理等方面,尽可能做到合理、省料、美观实用,因此,倡导绿色包装设计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树立绿色观念审视现代包装设计
绝大多数包装在使用后,都逃脱不了成为垃圾的可能,而在物流过程中,包装又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如何减少废弃物,如何利用好垃圾。这是摆在考虑全球化生态平衡面前的大问题。 据有关材料表明,我国塑料包装目前年量在200万吨以上,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占30%,另有数字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物约有1600万吨,其中主要是塑料包装制品的废弃物,每年废弃多达100万吨,其中主要是塑料包装餐饭盒、杯盘、发泡材料、饮料瓶、各种糖果及食品的塑料外包装,以及各种塑料包装袋等等。据专家称,这些白色垃圾将在地表呆上相当一段时间也不会消失。由此可见,包装垃圾已经在慢慢侵蚀着我们的生存环境,除了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科学处理每次产出的生活垃圾的同时,关于生产或使用各种塑料材质的包装厂家或有关监督部门,更应责无旁贷的找寻科学合理的途径或通过研发或替代性的包装,遏制包装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往包装设计最终目标,是针对包装的基本属性:即在完成了该包装应达到的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的目标后,传统的设计目标就算大功告成了。而绿色设计则包含包装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的各个过程,也就是包括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考虑包装环境属性的同时,预先考虑防止包装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以此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树立绿色设计的观念就是要让设计师认识到绿色设计包装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因为个体的消费动机虽然来自于他们的心理需求,但那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却不能不受到社会消费时尚的强烈影响。西方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日本也相继建立了绿色标志认证制度,以保证消费者能识别包装的环保属性,从而也激励企业去生产无公害、低污染的绿色包装。
进入新世纪,设计师今天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艰辛,他们必须面对许多新问题:要关注包装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包装,以减少一次性包装的使用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包装使用和废品处理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使材料和部件能够循环使用,把包装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环境指数列入同等的设计指标,使更多无污染的绿色包装进入市场。
包装设计从以往单调的机械化造型转向具有语意化、人性化的造型设计,并力求使造型简洁,设法减少空间、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消耗,使包装能耐久和持续使用,绿色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绿色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应有的良知和责任。在设计中表达现代与传统的统一,设计与生产的调和,生产与消费的默契,生活与生态的和谐。包装设计师应经常提醒自己:你的设计会不会减少人类带给环境的压力?能否保护自然资源?能否抛弃不切实际的设计?是否是民众真正需要的包装设计?是否能用少量能源而发挥更大的功能,以保护不再生之能源? 等等。
三、顺应绿色潮流加强设计责任
近一个时期以来,回归自然的热浪从西方席卷到东方,且波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生活领域: 国际消费者协会从1997年开始连续开展了以“可继续发展和绿色消费”为主题的活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绿色环保组织的极大关注[4]。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出现许多新的绿色消费群,而且每年以20%的数量递增。他们在购商品时,拒绝购买受到保护动植物制成的包装。他们不光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要考虑商品的环保、回收等一系列的问题,如:纯棉的服装穿着虽然十分舒适,但由于种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化肥,所以纯棉的制品也许是破坏环境的非绿色包装。
在广大消费者积极欢迎环保商品的同时,包装设计师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被激发起来。在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设计师担任了协调合作的角色。他们倡导“绿色消费指南”、使社会各界了解与支持绿色设计;引导“绿色资本家”如何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获得利润。绿色设计,绿色包装的提法和倡议,可谓是该领域的令人欣慰的讯息,成为文明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率先推出有“绿点”(DER GRUNE PUNKT,即产品包装的绿色图案)标志的“绿色包装”。在此后的十几年中,绿色包装声速在世界各国发展,至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成立了“环保委员会”着手制定绿色环保标准,于96年1月正式在全球施行,现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知和推广。
我国虽然于1993年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订了严格的绿色标志包装标准,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尽人意:我国每天都有数量惊人的不能回收的快餐盒流放市场,这些白色垃圾掩埋地下200年都不会腐烂,常年累月与废水、废气等一起充斥我们的空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生态环境。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08年6月限塑令实施,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尽量不使用不易分解的塑料袋,而改用布袋或纸袋。合格的绿色包装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先进的发达国家,全民生态意识、绿色消费群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蕴含在包装里生态方面的价值因素,并且从心里乐意接受它们,这就对绿色包装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只有无公害、耗能少的包装方能问世,方能走向市场,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没有发展的潜力。
可降解性的材料是一种值得深入研发的材料,该种材料使用后,在光和作用或地壤及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分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如法国一家奶制品公司制造出一种从甜菜中提取的乳酸,制成的酸奶盒和杯盘。这种生态盒的基本原料是甜菜,通过掺入矿物质后便成为一种轻型、坚固的材料,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盒(杯)可在摄氏55底以下、60天内分解为农家肥料。纵观我们的历史,流传至今的许许多多包装仍然值得我们设计时借鉴的。动物的皮在古代用作贮料和食品的包装,动物的毛也被古代用作存放禽蛋、果实的保温或隔热包装。因此,动物的皮、毛也是一种天然绿色包装材料。[4]就我国的陶器而言,陶制品自古就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陶器取材于自然泥沙,质地坚硬易于盛装,便于使用与回归自然。现今在中国酒包装设计上,仍然随处可见陶器与瓷器的良好应用。造型上经过匠心独具的设计,加之色调及文字的艺术处理与巧妙搭配,此类包装仍然不失其现代感,又深浸中国古文化的素养,可谓与绿色包装原则形成了神奇的吻合。这说明只要因地制宜、巧于意匠,立足于地方材质,既可节省能源又利于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在包装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再者,应尽量使用可回收材料和再生的材料,增加材料的循环利用,节约全球资源。如我们常见的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的玻璃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回收材料:可再生材料是指聚酯类包装再回收之后,可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再生使其循环使用。在芬兰,塑料瓶的回收率高达99%,商场里,人们自学地把废瓶子送入回收机,回收机找回金额。在这里,环保意识得到了具体的再现与实施。综上所述,从包装材料的开发上解决绿色包装问题是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保证该领域或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在包装设计环节中准确合理地选用材料,加之完善的创意,同样能对绿色包装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在设计言上,应多强调与宣传环保方面的讯息,在图案、品名、色彩、文字间流露出绿色包装的氛围,使其形成一种设计主流而传播。在设计中时刻体味设计与生产的调和,生产与消费的默契,生活与生态的和谐。设计时,应从材料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包装使用和废品处理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节约的原则,应尽可能降低能耗、便于拆卸,使材料和部件都能得到再循球使用。
设计师要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这个利益是指长远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短暂的。或者是顾及到这一面却又忽视另一面,或是当代人受益将来人遭难。目前市场上大量销售的一次性商品,从设计角度来看是可取的,因为它为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从“绿色设计”来看,从人类长远的利益考虑,从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考虑,一次性的消费品又是有害的。我们设计师对这环境加速恶化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结语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具体的设计活动,一种对人类生活方式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设计,如果充分而正确地发挥其潜能,则可以消减或缓和业已出现的弊端;反之,却会加剧这些矛盾。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包装设计师和生产厂家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绿色包装不仅是包装设计本身面临的一场大革命,也是包装材料的一场大革命,更是有关我们人类生存衍展的大革命。绿色包装给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保护资源与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实施可持续经济全球良性发展的基本战略。企盼绿色真正成为21世界的迷人色彩,绿色包装真正成为包装设计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曹方 《包装设计实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8:58
[2](澳) 德德华·丹尼森 《绿色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7:43
[3] 范凯熹《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8:113
[4] 邓和平《包装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