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六朝文》载录东山谢氏家族赋体作品相关问题考辨

【关键字】

【出   处】学术期刊网 2018年 1期

【收   录】中国学术期刊网

【作   者】周淑舫

【单   位】湖州师范学院

【摘   要】清朝乌程(今浙江湖州)学者严可均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①荟萃着唐朝以前除了诗之外诸如诏、策、令、敕、诫、疏、序、志、赞、诔、颂、铭、书、议、章、箴、文、


清朝乌程(今浙江湖州)学者严可均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①荟萃着唐朝以前除了诗之外诸如诏、策、令、敕、诫、疏、序、志、赞、诔、颂、铭、书、议、章、箴、文、言、论等各种体裁的重要文献,赋是诸多样式中的一种。就《六朝文》来说,包括《全晋文》与南朝的《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也包括北朝的《全后魏文》、《全北齐文》与《全后周文》。其中《全晋文》、《全宋文》与《全齐文》载录着谢氏家族的赋体作品,《全晋文》卷八十三载录着谢尚与谢万的赋各1篇。《全宋文》卷三十至卷三十一,载录着谢灵运的赋14篇,卷三十三载录着谢瞻的1篇赋,卷三十四载录着谢惠连的5篇赋与谢庄的4篇赋。《全齐文》则载录着谢朓的9篇赋。
载录谢氏家族的赋体作者与作品,主要见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三种校辑文中。为便于考辨,简称《六朝文》。《六朝文》载录的东山谢氏赋体作者有7位:谢尚、谢万、谢灵运、谢瞻、谢惠连、谢庄、谢朓,载录的赋体作品有35篇。最多者是谢灵运,其次是谢朓,再次是谢惠连以及谢庄。多者达十几篇,少者单篇存世。“大小谢”(谢灵运、谢朓),或曰“三谢”(谢灵运、谢朓与谢惠连),是山水诗创作的代表作家,也是赋体创作的杰出作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修补的《谢氏家谱》序曰:“爰迄江左,人文柄蔚,聚于一门。迄今读六朝诸史而想象,于乌衣巷里,绣黻辉煌,朱雀桥边,冠裳掩映,至今令人赞叹王谢之门高焉。”②东山谢氏家族③功业显赫,文学创作盛况空前。笔者在阅读史书典籍等与不同地域的谢氏谱牒时,发现同载录于一朝的赋体作者有着不同支脉的辈分之别,也发现有赋体的作者与作品超过《六朝文》的载录,故而对其相关问题进行考辨。
 
                   一、东山谢氏家族赋体作者的不同支脉辈分
唐人羊士谔《忆江南旧游》诗曰:“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诗圣杜甫《壮游》诗亦曰:“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作为“新出门户”④的谢氏家族,能与“王与马,共天下”的琅邪王氏家族齐名,不是唐人作晋书所载录的陈郡阳夏谢氏,而是东晋南朝的东山谢氏。西晋“永嘉之乱”渡江南南迁的谢衡,成为东山谢氏的始祖。谢安东山再起,淝水决战,亮剑出鞘,东晋以8万兵马击败前秦苻坚号百万的雄兵强将,“一门四公”同日受封,家族发展达到鼎盛,声望胜过王氏。“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
                   
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影响研究”(12YJA751088)阶段性成果。
①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②周淑舫:《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家族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95页。
③周淑舫:《领风气之先:六朝东山谢氏家族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23页。
④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篇·谢万在兄前》,杨勇校笺,中华书局,2006年,692页。
咏属文”,①东山之志始终不渝的谢太傅,奠定喜爱山水的家族文化,家族文学创作“领风气之先”。据《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考证,东山一世谢衡,二世谢裒,三世谢安,四世谢琰,五世谢峻,六世谢弘微,七世谢庄,八世谢瀹,九世谢举,十世谢经,十一世谢蔺,十二世谢贞。谢太傅有奕、据、安、万、石、铁兄弟6 人,具体图示如下: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 十二
  谢鲲 谢尚 谢康 谢肃 灵祐            
                       
  谢裒 谢奕 谢泉                
      谢攸                
      谢玄 谢瑍 谢灵运 谢凤 谢超宗 谢才卿 谢藻    
      谢道韫         谢几卿      
                       
    谢据 谢朗 谢重 谢瞻 谢世猷          
          谢晦 谢世休          
      谢允 谢裕 谢恂 谢儒子 谢璟 (微)      
        谢述 谢纬 谢朓 谢谟        
                       
    谢安 谢瑶 谢模              
谢衡       谢澹              
      谢琰 谢肇              
        谢峻 谢弘微 谢庄 谢飏 谢焚镜      
        谢混     谢朏 谢譓      
              谢颢        
              谢嵷        
              谢瀹 谢览 谢俨    
                谢举 谢嘏    
                  谢经 谢蔺 谢贞
                       
    谢万 谢韶 思(恩) 谢曜            
        谢喻复              
                       
    谢石 谢汪 谢明惠 谢元            
                       
    谢铁 谢冲 谢方明 谢惠连            
          谢惠宣            
 
《全晋文》载录的东山谢氏7位赋体作者,谢尚与谢万为东山谢氏三世,谢尚为谢安伯父谢鲲之子,谢万为谢安的大弟。谢尚仅有二女而无子,从弟谢奕以子谢康承嗣袭爵,早卒且无子。谢康弟谢静(靖)以子谢肃承嗣袭爵,又无子。谢静子谢虔以子谢灵祐承其后。②
谢灵运、谢瞻与谢惠连为东山谢氏六世,谢灵运为谢安长兄谢奕的曾孙,谢瞻为谢安二
                   
①房玄龄:《晋书·谢安传》,卷七九,中华书局,1974年,2072页。
②房玄龄:《晋书·谢尚传》,卷七九,中华书局,1974年,2072页。
谢鲲、谢尚一脉,终因无子而绝嗣。
兄谢据的曾孙,谢惠连为谢安三弟谢铁的曾孙。谢朓与谢庄为东山谢氏七世,前者为谢安二兄谢据次子谢允的曾孙,后者为谢安之子谢琰的曾孙。史臣论谢安曰:“文靖始居尘外,高谢人间,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霞之致。暨于褫薜萝而袭朱组,去衡泌而践丹墀,庶绩于是用康,彝伦以之载穆。苻坚百万之众已瞰吴江,桓温九五之心将移晋鼎,衣冠易虑,远迩崩心。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宸居获太山之固,惟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①文靖为太傅谢安之谥,其功在社稷,也在家族。对社稷来说,既阻苻坚南下战祸,又止桓温移祚内乱。对家族来说,既使东山谢氏跃居名门之首,与琅邪王氏相媲美,又开“啸咏”创作之风。
太傅血脉,传至孙辈而无后。其次子谢琰决战淝水,位在公爵。孙恩之乱,谢琰与长子谢肇、次子谢峻,一同殒命。三子谢混为孝武帝之婿,夫妻琴瑟和谐,晋陵公主仅生二女。
三人皆无子,见族子谢弘微“童幼时精神端审”,“年十岁,继从叔峻。”②谢弘微为谢万曾孙,有兄谢曜。谢安兄弟六人,与排行在四的谢万情谊更深厚,有三件事可见:一是李昉《太平御览》引《俗说》载,隐居东山而拒绝朝廷征诏的谢安,随官为吴兴郡守的谢万赴任,每于清晨叩屏风,催其起床理事;二是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篇》载,矜豪慠物的谢万受任北伐,“甚器爱万”的谢安深以为忧,自队主将帅已下,无不慰勉,又对谢万一番叮嘱;三是北伐失败,被废为庶人的谢万去世,“性好音乐,自弟万丧,十年不听音乐。”③其脉系相承,于情于理,最为恰切。谢弘微承太傅之后嗣,赋体作品虽不见载录,却与赋体作品最多的谢灵运、留下一篇赋体作品的谢瞻同为“乌衣五子”,④受诲于谢混,谢混曾以《诫族子诗》⑤来因材施教。其子谢庄的赋体作品,不逊色于同辈的谢朓。至于东山谢氏最后一位有赋体创作的谢蔺,虽然未载《六朝文》,却是太傅一脉。
 
               二、东山谢氏赋体作者不是7位,而是10位
不见《全晋文》载录的东山谢氏有赋体的作者是3位,分别为有“咏絮才女”之称的东山四世谢道韫,东山九世的谢征与东山十一世的谢蔺。谢道韫是谢安长兄谢奕之女,谢征是谢安二兄谢据六世孙,谢蔺是谢安八世孙。
谢安隐居风景秀丽的东山,无处事意,年四十余而不出,以诲导子侄为己任,家族中“尤彦秀者”⑥称封、胡、羯、末。《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
                  
①房玄龄:《晋书·谢安传·史臣曰》,卷七九,中华书局,1974年,2090页。
②李延寿:《南史·谢弘传》,卷一九,中华书局,1975年,549页。
③房玄龄:《晋书·谢安传》,卷七九,中华书局,1974年,2075页。
④指的是谢灵运、谢瞻、谢曜、谢晦与谢弘微。
⑤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
⑥房玄龄:《晋书·谢安传》附《谢万传》曰:封谓谢韶,谢万之子;胡谓谢朗,谢据之子;羯谓谢玄,末谓谢川,一名谢泉,二人为谢奕之子。封、胡、羯、末,皆其小字。小字羯的谢玄事功最为出色。
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大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①撒盐、柳絮,虽然色与雪同,但前者滞重,范围有限;后者轻扬,漫天飞舞。两者不同,意境迥然。“公大笑乐”,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充分肯定侄女谢道韫的敏捷才思与超越儒家诗学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文学创新力。“咏絮才”既指谢道韫,也是后代才女的代称。
“咏絮才女”女谢道韫敢于持论,自有主见的“才学”与品格,是在不受拘禁的“文义赏会”的东山谢氏家族文化氛围中培育的。房玄龄《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载:“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之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③谢道韫口中的阿大、中郎,指的是谢安与出仕朝廷的谢万。谢据早卒,谢尚病逝,谢奕承其职而镇守豫州,亦病逝。谢道韫的婚姻,是由叔父谢安未出东山前作主,嫁与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由此可见,谢道韫的才学既不逊色于父辈,又高于同辈兄弟。
    父辈中的谢尚作有《谈赋》,谢万作有《春游赋》。在谢道韫的文学创作中,是否有赋体作品呢?房玄龄《晋书》本传曰:“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谢道韫流传于当世的原生态的创作情况怎样?现在已无从可考。《隋书·经籍志》载:“晋江州刺史王凝之妻《谢道韫集》二卷。”④这二卷创作是否为谢道韫的全部作品?所含创作的诗、赋、诔、颂有哪些也不清楚。虽然仅能够看到《登山》与《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与《论语赞》残文,但不可否认,生卒年不可确考且长奉的谢道韫,是位赋体作家。
谢征,亦作谢微。谢征之名,见于姚思廉《梁书·文学传》,字玄度。父为谢璟,少时与从叔朓俱知名。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谢璟预焉。由齐入梁,梁武帝天监初,累官秘书监、左民尚书、明威将军、东阳太守。其子事,记载如下:
 
微幼聪慧,璟异之,常谓亲从说:“此儿非常器,所忧者寿,若天假其年,吾无恨矣。”既长,美风采,好学善属文。初为安西成王法曹,迁尚书金部三公二曹郎,豫章王记室,兼中书舍人,迁除平北谘议参军,兼鸿胪卿,舍人如故。
征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同官友善,子野尝为《寒夜直宿赋》以赠征,征为《感友赋》以酬之。时魏中山王元略还北,高祖饯于武德殿,赋诗三十韵,限三刻成。征二刻便就,其辞甚美,高祖再览焉。又为临汝侯渊猷制《放生文》,亦见赏于世。
中大通元年,以父丧去职,续又丁母忧。诏起为贞威将军,还摄本任。服阙,除尚书左丞。三年,昭明太子薨,高祖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将出诏,唯召尚书左仆射何
                  
①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杨勇校笺,中华书局,2006年,113页
②高  亨:《诗经·小雅·采薇》,上海古籍出版社,
③房玄龄:《晋书·烈女传·王凝之夫人谢氏传》,卷九六,中华书局,1974年,2516页。
④魏  征:《隋书·经籍志》卷三五,中华书局,1981年,第1057页。
⑤姚思廉:《梁书·文学传·谢征传》卷四四,中华书局,1979年,第718页。
敬容、宣惠将军孔休源及征三人与议。征时年位尚轻,而任遇已重。四年,累迁中书
郎,鸿胪卿、舍人如故。六年。出为北中郎豫章王长史、南兰陵太守。大同二年,卒官,时年三十七,友人琅邪王书籍集其文为二十卷。
 
本传既言明谢征为赋体作家,又以近四百字篇幅写出生平行事。从中能够考出其生年,享年37岁的谢征,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生年则为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中大通元年(529年),谓梁武帝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的第五次改元的年号。谢征是在父亲谢璟去世7年后,卒于任上。他的赋体作品,名《感友赋》。
李延寿《南史·谢裕传》①载其后裔之名,则作微,字玄度。两书人名有异,字相同,行事所录,基本相同。其文如下:
 
微字玄度,美风采,好学善属文,位兼中书舍人。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同
官友善。时魏中山王元略还北,梁武帝饯于武德殿,赋诗三十韵,限三刻成。微二
刻便就,文甚美,帝再览焉。又为临汝侯猷制《放生文》,亦见赏于世。后除尚书左
丞。
及昭明太子薨,帝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将出诏,唯召尚书右仆射何敬容、宣
惠将军孔休源及微三人与议。微时年位尚轻,而任遇已重。后卒于北中郎豫章王长
史、南兰陵太守。文集二十卷。
 
李延寿的《南史》,梳理出字景仁的谢裕一脉。因谢裕与宋武帝讳同,故以字行。武帝雅相知重,为婚姻,女为庐陵王刘义真妃。其子谢恂,恂子为谢儒子,“少与族兄庄齐名,多才艺,尤善声律。”②儒子璟,“少与从叔谢朓俱知名。”③显然,谢微亦为谢征。
从姚思廉的《梁书》考析看,东山谢氏家族赋体作者还有谢蔺。谢蔺赋体作品不可考,行事见于《孝行传》:“晋太傅安八世孙。父经,北中郎将谘议参军。”④之所以名同战国名相蔺相如,是因其有孝行。舅父阮孝绪闻其5岁时,双亲不饭,决不先食,欢曰:“此儿在家则曾子之流,事君则蔺生之匹。”故名。本传载其与赋相关事,曰:
 
    太清元年,迁散骑侍郎,兼散骑常侍,使于魏。会侯景举地入附,境上交兵,蔺母
虑不得还,感气卒。及蔺还入境,尔夕夜梦不祥,旦便投劾驰归,号恸呕血,气绝久之。水浆不入口。亲友虑其不全,相对悲恸,强劝以饮粥。蔺初勉强受之,终不能进,经月余日,因夜临而卒,时年三十八岁。蔺所制诗赋碑颂数十篇。
                   
①李延寿:《南史·谢裕传附谢微传》卷一九,中华书局,1975年,530页。
②李延寿:《南史·谢裕传附谢恂传》卷一九,中华书局,1975年,529页。
③李延寿:《南史·谢裕传附谢璟传》卷一九,中华书局,1975年,530页。
④姚思廉:《梁书·孝行传·谢蔺传》卷一七,中华书局,1979年,658页。
享年38岁的谢蔺,是东山谢氏家族生卒年可考的少数人之一,也是赋体作家生卒可知的一位。太清元年(547年),降西魏的侯景,于六月降梁,引发边境梁、东魏、西魏间的战祸。孝行知名的谢蔺,与母同年辞世,生年则为梁武帝天监九年(509年)。从《梁书》本传,可知有《北兖州刺史萧楷德政碑》、《宣城王奉述中庸颂》①两篇作品之名,虽然其赋及诗等不可考,但谢蔺是位赋体作家。
由此可知,东山谢氏赋体作者不是7位,而是10位。
 
三、东山谢氏赋体作品不是35篇,而是36篇
按《六朝文》载录,东山谢氏7位赋体作家存留存35篇赋:谢尚有《谈赋》,谢万有《春游赋》,谢灵运有《怨晓月赋》、《罗浮山赋并序》、《岭表赋》、《长溪赋》、《孝感赋》、《归途赋并序》、《感时赋并序》、《伤己赋》、《逸民赋》、《入道至人赋》、《辞禄赋》、《撰征赋并序》、《山居赋有序并自注》与《江妃赋》,谢瞻有《安成郡庭枇杷树赋》,谢惠连有《雪赋》、《鸂鶒赋》、《甘赋》、《橘赋》与《白鹭赋》,谢庄有《月赋》、《曲池赋》、《赤鹦鹉赋应诏》、《舞马赋应诏》,谢朓有《拟风赋奉司徒教作》、《七夕赋奉护军命作》、《临楚江赋》、《思归赋并序》、《酬德赋并序》、《游后园赋》、《高松赋奉竟陵王教作》、《杜若赋奉随王教于坐献》与《野鹜赋》。
   严可均《六朝文》所载录的东山谢氏家族的7位赋体作家,卒于历阳的谢尚(308-357年),“时年五十。”②谢万(生卒不可确考)享年42岁。谢灵运于宋文帝元嘉十年,“诏于广州行弃市”,年49岁(385-433年)。谢瞻享年有两说,或为35岁,或为37岁。沈约《宋书·谢瞻传》曰其卒,“时年三十五岁”,从《文选》李善注引谢灵运赠谢瞻诗序两度称“从兄宣远”与其所作《于安成答灵运》“方年一日长”诗句等考证,“乌衣五子”中与谢灵运最相契合的谢瞻,字宣远。两人同龄,年齿相近,两度共事,其卒年37岁。③谢惠连卒年与谢灵运相同,两人为忘年交,彼此相差二十余岁,谢客因梦谢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诵千古的名句。沈约《宋书》曰其“早亡”,“时年二十七。”④李延寿《南史·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曰:“年三十七卒。”东山谢氏家族三十余岁去世者颇多,皆无“早亡”之言,享年27岁可信。⑤谢庄卒于宋孝武帝泰始二年,(421-466年),时年46岁。谢朓(464-499年)享年36岁。
在严可均《六朝文》所载的东山谢氏35篇赋中,谢灵运的5篇赋有序,谢朓的2篇赋有序,清楚地阐述出心有所动而作赋的动因、背景与情感。谢庄的2篇赋是应诏所作。谢朓的4篇赋作于“奉教”。除了这13篇赋外,其他的22篇赋,从赋的篇名上看,既有感慨世
                  
①姚思廉:《梁书·孝行传·谢蔺传》卷一七,中华书局,1979年,658页。
②房玄龄:《晋书·谢尚传》,卷七九,中华书局,1974年,2071页。
③周淑舫:《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谢灵运江南才名独振》,2009年,219页。
④沈  约:《宋书·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卷五三,中华书局,1974年,1525页。
⑤周淑舫:《领风气之先:六朝东山谢氏家族文化研究》,2013年,331页。
事的应时之作,也有述写个人胸怀的抒情之作;既有描写自然物象的咏物之作,也有描写人
物的追慕之作等。
严可均《六朝文》辑校的东山谢氏赋体作品,主要来自于隋人虞世南辑录的《北堂书堂》,唐人徐坚编校的《初学记》,唐人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宋人李昉等人奉敕主编的《太平御览》,还有南朝梁萧统编纂的《文选》,南朝梁沈约撰写的《宋书》,以及作者的别集。
虞世南《北堂书堂》载有谢尚的《谈赋》,谢灵运的《罗浮山赋并序》、《岭表赋》,2
人的3篇赋。徐坚《初学记》载有谢万的《春赋》,谢灵运的《怨晓月赋》、《江妃赋》,谢惠连的《甘赋》,谢庄的《舞马赋应诏》,谢朓的《临楚江赋》、《高松赋奉竟陵王教作》,5 人的7篇赋。
欧阳询《艺文类聚》载有谢灵运的《怨晓月赋》、《罗浮山赋并序》、《岭表赋》、《长溪赋》、《孝感赋》、《归途赋并序》、《感时赋并序》、《伤己赋》、《逸民赋》、《入道至人赋》、《辞禄赋》、《撰征赋并序》、《山居赋有序并自注》、《江妃赋》。谢瞻的《安成郡庭枇杷树赋》。谢惠连的《雪赋》、《鸂鶒赋》、《甘赋》、《橘赋》、《白鹭赋》。谢庄的《月赋》、《曲池赋》、《赤鹦鹉赋应诏》、《舞马赋应诏》。谢朓的《拟风赋奉司徒教作》、《七夕赋奉护军命作》、《思归赋并序》、《酬德赋并序》、《游后园赋》、《高松赋奉竟陵王教作》、《杜若赋奉随王教于坐献》与《野鹜赋》,5人的32篇。
李昉《太平御览》载录谢灵运的《怨晓月赋》、《江妃赋》,1人的2篇赋。
萧统《文选》载录谢惠连的《雪赋》,谢庄的《月赋》,2人的2篇赋。
沈约《宋书》本传载录谢灵运的《撰征赋并序》、《山居赋有序并自注》,《宋书》本传载录谢庄的《赤鹦鹉赋应诏》、《舞马赋应诏》,2人的4篇赋。
魏征《隋书·经籍志》载《谢朓集》12卷,《谢朓逸集》1卷,其集均佚。《六朝文》所载六朝文》所载谢朓9篇赋,其中8篇见于《艺文类聚》,1 篇见于《初学记》。
东山谢氏家族最后一位赋体作者是谢征,《感友赋》仅其名,不见其文。好学善属文的谢征,与同官的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相友善。裴子野尝为《寒夜直宿赋》相赠,谢征遂作赋以酬,顾名思义,谢征之赋,是赞颂志同道合的友情。
    至此可知,东山谢氏赋体作品不是35篇,而是36篇。
东山谢氏家族能赋者10位,有作品其篇名者是8人36篇,能见到作品的是7人35篇。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