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下基层调研,看到不少的乡村党组织在村头、支部活动室大门外的墙壁上挂着一只用铝材制作的、像电表箱似的“争先创优党建箱”。可是打开一看,大多是些“空売箱”、没“瓤子”。据了解,像这种光开“空花”不“结果”的状况而非个别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思想重视缺位;二是管理措施缺失;三是常效制度缺门;四是表彰奖励缺档。
如何改变“四缺”《党建信箱》焕发新亮点?为此笔者提出四点建议:
一民主监督要有序。基层党组织应把发挥党建信箱的民主监督作用,当成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形式来抓。把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党建创新的新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融入党建信箱,广泛收集党和政府极为关注的、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信息资料,如组织建设、村务公开、土地征用、饮水安全、农民培训、环境整治、防汛抗旱、医疗养老、低保住房、绿化管理等民生问题。莫让党建信箱一挂了之,甚至成为“姜太公钩鱼”的虚假做法。可召开党员生活会、村民代表座谈会、群众听证会,可开展社会问卷调查、“五老人员访谈”等多种形式的公开监督活动,把党员群众的“实话实说”,及时准确、规范有序地反馈给上级党政机关、组织部门,以供决策参考。
二建言献策要有方。基层党建创新除了设有《党建信箱》之外,还可开通党建热线电话、电子信箱、民生“直通车”、党员“金话筒”、有问必有答、支部半月谈、点题大讨论等视频网络,构建快捷、畅通的党建信息平台,让社情民意“采集站”,成为党的“情报站”和“前哨所”。
三信息反馈要有效。对《党建信箱》信息资料的收集、储存、取舍应及时采取跟综“打包”的科学管理方法,综合分析、梳理归类。对那些不成文的“毛坯”信息要打磨成“半成品”,报送给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对上级主管单位一时不能够有效解决的难点问题,应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并确定回复时间,给建言、献策、批评、建议者有个明确的说法。
四党建创新要有力。基层党组织应定时开箱,对建设新农村、干部领导方法、基层组织建设、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批评意见、合理诉求、独特见解,发表真知灼见、创新思路、建言提案者,可给予政治激励、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同时要配合党委、政府、组织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化解矛盾、平息问题、凝聚民心的综合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建直通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