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政治与法律法学 >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和生命价值缺失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分析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和生命价值缺失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分析
来源:互联网 sk004 | 袁月镐
【分  类】 政治与法律法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虽然己呈现出良好的开端,学生对生命现象己形成一定的认识。虽然新课程中增加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但是生命教育的总体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一、初中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和生命价值缺失的现状

  据报道,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而自杀人数则占世界自杀人数的1/4,换句话说中国的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2006年12月28日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与会记者发布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数字: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40多人。我国卫生部门在2007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近几年来,青少年自杀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最小的年仅9岁。有近30%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感到心情郁闷、紧张、厌烦、焦虑甚至恐惧。2010年8月,媒体的一份“城市中哪个职业群体最累”的民意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精神最累的占38.4%。这些数字是多么触目惊心,当前青少年对生命的意识和无知令人发颤。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仍处于少年时期的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选择呢?

  二初中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和生命价值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青少年自身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快速变化和社会经验的缺乏,在大人眼里是孩子,在他们自己眼里却是一个大人,凡事不想都问家长和老师。但是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主权,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使得青少年学生产生苦恼、迷茫、失落和沮丧的心理。

  同时因为心理不成熟、情绪波动大,在面对考试、升学、交友等选择的时候,又缺乏战胜挫折的技巧技能,所以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如果他们再不善于与人沟通,长期的孤独感和痛苦感会让他们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另外,社会媒体所传达的信息又会对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死观的初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导致一些初中学生接受了某些关于死亡的不正确的信息,甚至少数初中学生存在轻生的念头

  (二)应试教育的压制

  21世纪以来,我们一直都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却无法改变,学校仍然在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近几年中考竞争的激烈程度更甚于高考,初中学校普遍把成绩放在首位,造成初中学生考试繁多、作业积压、记忆机械。正如王坤庆教授说现在孩子都在单行道上走,单行道上的路标就十个字:知识、考试、分数、升学、求职。初中学校根本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别谈教育学生尊重、体验生命,提升、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样初中学生只是一个学习机器,取得好成绩,上好的高中是初中学生的全部奋斗目标,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缺乏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究其原因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忽视对个体生命的关怀,缺失对初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三)传媒消极文化影响

  相信大家都听过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放羊为了赚钱,赚钱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生孩子,生孩子为了放羊。这是在穷乡僻壤的环境下产生的荒唐的逻辑。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中国大地,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也曾经让一部分意志不坚定者陷入了金钱和名利的漩祸。面对这些消极文化,学校、家长甚至连中学生自己的观念思想都会受到影响,使得大家唯成绩是目标,全然忘记个体生命还需要成长。初中学生只知道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根本无暇也无法顾及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价值,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无意识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变得刻不容缓,而如何对初中青少年实施生命教育呢?

  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程从各方面看,它都有利于生命教育的实施。但是新课改只是为我国学校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能否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生命教育的目标,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智慧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促成。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的目标

  1、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教育的起点是珍视生命的教育。人具有双重生命特性。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物种的生命是肉体的生命本能的生命,是大自然给予的,这可以称之为“第一生命”。基于物种生命所形成的“自我”、“超我”具有支配本能的能力,这可以称为“第二生命”,或曰精神生命。基于生命的教育就是尊重人的双重生命价值。

  2、学会尊重,学会宽容

  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还要熟悉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从理论上讲,人是一种群性的动物,个人必然处在关系中,生命的存在也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

  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方式具有生命性呢? 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性

  传统的德育课堂忽视人的主体性,把德育的过程也等同于知识的认识过程,强调对道德规范的灌输,从而忽视了人的情感体验和主体的道德参与。学生的道德培养应该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外在强加的意识很难在个体的内部形成新的道德概念。因此,学习不能是教师的填鸭式灌输,而要让学生成为道德学习的主人,使教学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使思想品德课变成学生喜欢的、可接受的课。

  2、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

  生命是独特的,面对生命的教育就要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差异性,然后根据个体的差异扬长避短,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我们必须从学生关注的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从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个性等实际情况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保持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生命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对话教学,而不是教师的独白教学。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认识上的权威的控制,更没有地位上的居高临下和操作。所以学生有机会、有权力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德育工作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人是要靠自己去做的,别人并不能包办代替。做人的准则也应该是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这样可能深入人心,做人才能表里如一。学生“德”的养成要兼靠“内得于心”和“外得于人”两种途径,一方面,学生的“德”有赖于其良知和良心,有赖于内在自觉;另一方面,为学生“外得于人”提供适宜的教育手段是教师进行德育的应尽之责。

  (三)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把教学提升到更高的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塑造、小品、模拟情境等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感受,体会人生的各种情感,之后通过学生的交流,进行分享。这样在有实践体验的背景下,学生更能体谅别人,更容易学会为人设身处地的着想。例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的眼睛蒙上,模拟盲人的生活,体验盲人生活的艰辛。可以让学生不用双手和胳膊在纸上写“我能行”,从中体验感受肢残者的不易,从而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还可以让学生在肚子上背着自己的书包,模拟母亲十月怀胎的情境,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此外,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为父母做一顿饭”活动,体验父母每天为我们做一些平常事时的艰辛。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publishes the most recen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results as well as papers in the field of ocean sciences ,which inc...
上海中学数学《上海中学数学》
《上海中学数学》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572/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测试平...
文教资料《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032/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思想理论研...
网络与信息《网络与信息》
《网络与信息》(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辽宁省信息中心主办。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类专业媒体,《网络与信息》是国...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引进美国《科学周刊》版权。美国《科学周刊》创办于1983年,由美国科学家、教育家麦伯瑞博士创办,是一份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少儿科普读物,...
现代橡胶技术《现代橡胶技术》
《现代橡胶技术》由中国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主办。 《现代橡胶技术》是一本以、快速、详细介绍国内外橡胶工业先进技术为特色的综合性技术期刊,是中国了解...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