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问题。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前提。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我们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关于改革对象的层次,二是关于领导改革的层次。搞清这两个层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
我们先看一下,改革对象层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生产力,不符合广大人民意愿的体制制度,一些体制制度也必然会由适应逐渐变的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的意愿。改革是体制制度的设计和创新,是新的体制制度代替旧的体制制度,改革是体制制度对生产力发展和广大人民意愿的主动调整和适应。改革必然打破旧的体制制度,打破原有的秩序,进行利益的再分配和调整。故改革就是旧的体制制度、旧的稳定的否定,改革必然破坏旧的稳定。要改革就不会有改革对象的稳定;改革的目标是发展,是满足广大人民的意愿,要改革对象的稳定就不是改革,更谈不上发展。但改革,这种稳定的否定和震荡中内含着高度有序,是走向发展、走向更高稳定的先奏。这种动荡,表面看,混乱无序,实质是一种有序的流动,是一种走向高级稳定的有序流动。改革就是打破原有的体制制度,打破原有的稳定,是达到发展,达到新的稳定的必然路径。通过改革,可以达到更高的稳定。不破不立,改革就是破中求立,破中求新,破中求发展,破中求稳。改革是利益的调整,不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就没有改革的突破。绝对的稳定不是改革,也不会有发展。大改革,大发展,由此带来大稳定。
再来看下关于领导改革的稳定问题。改革需要一个安定的政局环境,需要大局稳定。加快改革,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所以,我们讲改革、发展和稳定,其稳定不是改革对象的稳定,而是领导改革的稳定。故我们需要的稳定是改革、发展中的高层稳定,即在改革对象的不稳定中,在改革的有序流动中保持领导改革的政局稳定。政局稳安天下,只要我们保持政局的稳定,我们就可大胆改革,以大改革谋求大发展,大发展来赢得社会的大稳定,在局部改革中保持大局的稳定,在经济改革中保持政治的稳定,在不断的改革中谋求国家的长久稳定,谋求经济发展、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稳定。
两种稳定,一种是怕乱求稳,维持现状、捂矛盾盖子式的稳定。这种稳定,其内积累着矛盾、掩盖着不稳定因素。这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稳定。这种保持暂时旧的稳定将掩盖矛盾,积累矛盾,就会影响和制约发展,最终影响后来的稳定。这种稳定的表象下掩盖着更大的不稳定。维护这种表面的、暂时的稳定,必将怡误改革的机遇,影响发展。一种在是改革发展中寻求更高的稳定。这是我们需要的稳定。即我们稳定是领导改革的稳定,是改革发展中的稳定,是通过改革发展来求得更高的稳定,而是不是捂盖子式的,掩盖矛盾的稳定。
我们不能顾及局部稳定而错失改革的最佳时期,也不能因为顾及眼下的稳定而错失长远、全面下改革发展良机。改革的原则就是有利于国家的全局长远发展,局部服从全局,近期服从长远。局部有利而对全局不利,近期发展快而长远慢的,部分人满意而广大人民不满意的,就是需要我们改革的。当一项体制制度不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是需要改革的体制制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改革,就不可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符合所有人的意愿。符合广大人民意愿,广大人民赞称是最大的利益,也是最大稳定。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改革将会带来最大的稳定和发展,而违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稳定将是最大的不稳定。社会不和谐源于体制制度不合理,科学发展,确保社会的和谐需要有合理的体制制度基础。当前官民矛盾、贫富矛盾,社会腐败等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体制制度,出路在深化改革。改革进程中的问题还需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不合理的体制制度导致不合理的现状,改变不合理的现状需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体制制度的方式来解决。
社会主义的体制制度就是维护公正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公器,而不是贫富不均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我们不能依靠先富的少数人来扶助多数人,而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制度完善来走共同富裕之路,通过体制制度来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提高广大人民的幸福指数,让广大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通过改革建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意愿,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制度,让体制制度来维护公正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要大胆地、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又要保持领导改革的全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