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建立和谐关系,创造探究氛围
活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开展自主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往往偏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管得过死,教学方法呆板……这些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生如能在良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自主、探究精神的人。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由于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主动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创设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因此,教师要着力于与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交流,这就要求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如果教师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中居高临下一言堂式的角色自主,势必会给学生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相反,如果教师能够转变观念,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与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就可以积极促进探究式教学氛围的形成。
二、巧设情境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这类探究活动结合相关情境提出问题,寓问题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结合所提问题扩展思维、进行探究。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只有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景,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滋生探究欲望,启动探究之旅。鲜活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重大时事热点的引入,富于情绪感染的情景渲染,美妙智慧之花的绽放,独辟溪径的问题展示,入木三分的现象剖析,充满竞争、富于挑战的活动设计等方式,都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强调的是,教学情景的创设,一定要服从于探究活动的开展,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选择和设置生活气息浓、具有探究性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体验,是创设教学情景的一般法则。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
三、优化教学设计,拓宽探究空间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着眼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思维冲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学生对教学过程有无兴趣,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在于教师如何“导航”,一个成功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各种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时,笔者让学生网上查阅我国每年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人数,结合本县中小学生意外死亡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把自己调查的数字,以表格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有的学生还找到了一些死于车祸或溺水的惨不忍睹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生命如此脆弱,稍不注意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然后让学生反思自己以前在遵守交通法规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方面做得怎样?今后又如何做?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如何自觉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并讲出具体防范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有效的认知和思维冲突,主动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自主探究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运用多种方式 提高探究能力
提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答疑或学生搞一些相关性的社会调查。探究式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调查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活动、进行活动与收集资料、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应渗透到教材和教学活动的不同部分。例如,讲到古代社会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时,可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查找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然后以课堂为平台提供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如在初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制小论文竞赛”、“法制手抄报评比”及“周边环境问题、市场问题的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新课的教学运用探究性学习是首当其冲,但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方式,还不妨考虑一下复习课、习题课,若内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探究式学习,会使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不再是一种被动地接受,而会产生一种由于探究而带来的成就感。例如,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自编问题”等,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拓展、开放。复习课可一改以往的复习概念、强化记忆,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政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优化教学设计,运用多种探究形式进行教学,就会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