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热爱人民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防生最本源的价值追求。热爱人民,就是热爱党、热爱国家,这是人民解放军的本分,也是国防生的荣光。只有坚定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热爱人民这一最本源的价值追求,才能迈好踏入军营的第一步,切实为国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热爱人民 国防生 价值观
国防生是军队干部的重要来源,现有在校和毕业国防生近10万,年度毕业人数达到军队生长干部补充总量的30%。这支队伍思想基石夯得实不实,关乎我军性质宗旨,事关军队建设未来。必须把塑造国防生思想根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全军培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1]。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热爱人民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防生最本源的价值追求。把热爱人民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鲜明地体现了党的宗旨和军队宗旨的统一,体现了革命军人政治信念和价值取向的统一,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和时代要求的统一。 通过热爱人民的性质宗旨引导国防生的时代要求 热爱人民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革命军人最本源的价值追求。我军8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下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史。国防生应在历史经验中吸取养分、在思想政治上确定信念、在行为举止上展现风采,更好的完成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赋予的“热爱人民”的要求和任务。
(一)牢记历史是国防生热爱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
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 江泽民同志提出打得赢、不变质两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思想,再次强调了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我国四代领导人都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军宗旨,不仅凸显了人民对历史发展的推动意义,也是在在向全军强调我军是人民的军队这一定义。在现代部队建设中,国防生群体仍然是一般强大的力量。就像我党从人民利益出发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历史所展现的,人民是我党我军的坚强后盾。同样若要想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必须还依靠人民,发展军民关系。由此,国防生必须要牢记我军发展历史,坚持热爱人民这一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明确宗旨是国防生永葆政治本色的前提条件
时代在改变,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改变。作为当代国防生,想要践行我军这一宗旨,就应深刻认知热爱人民这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就 应准确把握我军来自人民,与人民血脉相连这一不变的历史传承;就应牢固树立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甘为人民而奋斗这一优良的革命传统。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都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与精神支柱。在新形势下国防生只有抵抗住灯红酒绿的诱惑,经受住不良文化的诱导,不断提升自我思想认识,才能永葆其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
(三)爱民为民是国防生新时期新阶段的军人本色
热爱人民,不仅是党和人民对于我革命军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军独特性质的具体体现。和平时期的国防生,虽不能像老一辈革命家般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浴血奋战,但仍需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其奉献一生。所以在日常养成中,国防生同样要坚持这一宗旨,做到自觉向模范典型学习,严格以热爱人民、为人民奉献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革命军人爱人民、为人民的崇高追求。并且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将这一思想融入血液之中,记于灵魂深处,付诸行动之上。高举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在实际生活中展现祖国安宁我光荣、人民富裕我幸福的军人本色与崇高追求。
二、通过热爱人民的科学内涵树立国防生的价值观念
国防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各种思想文化激荡、社会价值追求多元,国防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想道德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1]。这就需要国防生必须坚持用热爱人民的科学内涵引领其坚定政治信念,点燃从军报国的青春激情,照亮献身使命的人生航程。
(一)国防生必须自觉践行我军热爱人民的宗旨
政党领导武装,是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根本原则。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由这样的党领导的武装,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无产阶级政治性,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才能永葆我军革命本质不褪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而国防生,是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后备力量,党的宗旨自然也是国防生的宗旨。同时国防生群体也是整个国防力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防生的生员来自人民,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有着共同利益和奋斗目标。只有视人民为父母,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才能在今后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真正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
(二)国防生应当以热爱人民为根本价值取向
国防生的价值取向是其进行价值实践时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向。一旦确立,就会对所有国防生学员产生规范、定向和驱动作用。国防生有了热爱人民的价值取向,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有好处、怎样做没有好处,从而自觉、自愿、自发地为了人民利益牺牲奉献;就能理解认同党的价值理想,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党的价值理想统一起来,进而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就能激发国防生内在的或潜在的动力,始终保持从事经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昂热情,并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实现党的价值理想的强大推动力;就能在大学生活中明确自身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型。只有这样,国防生才能真正做到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国防生要将热爱人民作为崇高的情感依托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建立在持久而强烈的情感之上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都在以自身的情感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正因为有对人民的这种深厚情感,才有著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才有两弹一星精神、马兰精神、草原精神、东风精神、和“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