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忠诚于党”是培育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与国防生将来投身军营、献身使命的思想是否坚定密切相关。本文从理论学习、情感认知、身体力行三方面阐释了提高国防生忠诚于党政治素质的措施,使其坚定报党之心。
【关键词】报效国家 国防生 爱国主义
无数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以“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报效国家是军人的天职,更是革命军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把报效国家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对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当代革命军人使命和价值理想的科学定位。在当前高校培育国防生时,不但需要培养国防生的军事素养,还必须重视培育国防生“献身使命,报效国家”的价值观。
一、与院校管理相结合,奠定国防生“报效国家”的素质基础
(一)始终以思想教育为中心,提高国防生爱国思想
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它是军人“报效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是革命军人必备的思想道德。只有具备了对祖国强烈的感情和高度的忠诚,才能义无反顾地去“报效国家”。然而报效国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听几次报告就能弄懂、悟通,从而自觉践行的。只有始终以思想教育为中心,以精神感召为手段,反复耐心的进行教育与引导,才能优化自身思想,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效国家的思想觉悟,从而为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在高校的国防生培育中,应该尽量多通过主题教育、思想汇报、课外活动等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养成上影响国防生的心灵、觉悟以及思想,进而让爱国思想深入骨髓中去,从而让国防生自觉做到热爱祖国,报效国家。
(二)始终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完善国防生管理模式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1]在培养国防生的过程当中也需要通过创新制度的方式来完善国防生的管理模式。在其日常生活中,应通过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大一主要加强培养学习能力、养成团队意识、进行爱国教育;大二大三主要抓好国防生由爱国向报国的思想转变;大四主要提高国防生大局意识和进一步完善其报效国家的价值观养成。让其真正的将报效国家铭记于心,落在实处。同时完善老的条令条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老时代的旧条例与新时期国防生的现状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国防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其在报效祖国的道路更具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始终以军政考核为策略,检验国防生培训效果
国防生军政考核旨在检验学员训练效果,提高学员训练热情,培养学员训练意识,为其毕业以后到部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既是国防生在校训练情况的检验手段,又是国防生思想水平的衡量标准。所以在培养国防生时也需要对其定期的军政考核。军政考核包括体能素质考核、指挥水平考核与思想政治考核,
二、与军政训练相结合,促进国防生“报效国家”的日常养成
(一)注重在军政训练中意识的培养
军政训练贯穿于国防生培养的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军政训练在国防生“报效国家”价值观的日常养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报效国家”不是一句空话,国防生报效国家,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牢靠的军政素质做支撑。在军政训练中,磨练坚定地政治信念,锻炼过硬的军事技能,可以在将来投身军旅后,报效国家行之有路,报之有方。国防生通过日常的思想教育政治课等形式,可以从理论上武装国防生的头脑;通过400米障碍练习、意志障碍等军事训练,锤炼国防生的胆量,苦练国防生报效国家的基本能力。国防生的报效国家,在实行上来说是积累层面上的,也就是只有今日苦练精兵,磨砺意志,才能在来日执行重大军事任务和急难险重非军事任务时,厚积薄发,驾轻就熟,不辱使命,履行革命军人报效国家的神圣职责。
(二)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作风的养成
作风,即“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2] 思想作风体现了军队的性质与宗旨,关系到军队形象和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思想作风是军队的力量源泉,是军人战斗力的保障。而培养国防生的作风,不仅要在行为上积极向合格军官靠拢,更要在思想上向优秀军人看齐。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国防生“报效国家”价值观的养成渗透到训练、站岗、公差等各个方面,让国防生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追求,再到自觉的践行,切实把报效国家化为国防生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使其对“报效国家”价值观的认识体现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融入在训练的一停一动里。
(三)注重在重大任务中思想的升华
重大任务的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考验了参加任务人员的思想、精神和能力。执行重大任务既磨砺了国防生的战斗精神,也检验了“报效国家”价值观的培育效果。通过国防生在假期到参加基地化集中训练、当兵实习锻炼、军政文化教育来打牢军事素质基础,磨练意志品格。平时在安全保障、组织升旗、演出节目中强化荣誉意识,培养报效国家价值观。让国防生的觉悟在实践当中升华。
三、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引领国防生“报效国家”的精神追求
(一)坚持用主流文化拓展综合素质
作为拓展当代国防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中的主流文化成为营造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于国防生来说,主流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活泼的,是必须牢牢抓住的。如果想让国防生更加适应军营生活,真正县一名合格军人转变,那么在高校培养中就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促进国防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科技报国的紧迫感。二是要根据国防生的特长爱好,进行分类指导、强化培训来拓展其综合素质。三是要让国防生在争先创优中建立信心,正确勇敢的面对挫折,强大其心理素质。与此同时,还要用主流文化引导好非主流文化,抵制不良诱惑,切实树立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
(二)坚持用军营文化熏陶报国情操
军营文化就是军人团队精神的表现形式和它的物化形态。包括以下内容:军营政治文化、军营道德文化、军营制度化、军营功能文化、军营环境文化、军营团队文化等六个方面。构建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可以极大地推动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引自论军营文化建设,2001年7月22日光明日报。韩玉春)。而通过对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有效熏陶官兵报效国家的思想认知。所以,在国防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将军营文化建设落实在实处。即针对当前国防生思想特点,将军营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在节假日时为国防生上演与军营生活密切相关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国防生对军营文化的热爱,在思想方面提高国防生对国家和军队的热爱。从而保证国防生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走向今后的工作岗位,为我军国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