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忠诚于党”是培育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与国防生将来投身军营、献身使命的思想是否坚定密切相关。本文从理论学习、情感认知、身体力行三方面阐释了提高国防生忠诚于党政治素质的措施,使其坚定报党之心。
【关键词】忠诚于党 国防生 军魂
忠诚于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是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根本要求。国防生作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后备军官,人民解放军的有生力量,必须要以忠诚于党作为政治合格的最基本的评判标准,认真学习忠诚于党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信念,自觉践行忠诚于党的实践要求,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一、理论学习强化忠诚于党的科学认识
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胡主席指出:“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坚决听党指挥。”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忠诚于党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明确了国防生作为后备军官最高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为国防生书写对党的忠诚,走好今后军旅之路指明了方向。因此,国防生应通过不断汲取传统道德养分、学习创新科学理论等方法强化对忠诚于党的科学认识。
(一)塑造国防生忠诚于党的价值观念要在升华道德规范积淀中凝神聚气
忠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和根本道德要求,更是军人不懈的价值追求和的崇高道德境界。国防生的忠诚从道德品格上看,表现了道德的纯洁性,尽心竭力,怀心不二;从价值追求上看,表现了价值追求的坚定性,矢志不移,没有摇摆。[1]就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强调的“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 [2]国防生加强对忠诚的认识,应充分利用大学优势的教育资源,不断在古文经典中汲取养分,在军事训练中锤炼忠诚,在学习英模中凝聚武德,携笔从戎、精武强能,使忠诚深入到每个国防生的内心,内化为一种文化底蕴。
(二)培养国防生忠诚于党的价值观念要在融会理论创新思考中强基固本
科学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科学理论功底的深浅直接影响政治素质的高低。国防生要不懈的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打好思想根基。忠诚于党,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导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在艰难困苦的考验和灯红酒绿的诱惑下,都能做到意志不动摇、理想不泯灭、信念不摇摆。国防生理想信念的内化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必须要进行综合的理论灌输和全面的观念创新等多种方式,使理论的学习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为此,在针对国防生军政理论课中将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人民军队论述和国防建设计划等相关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定期、不定期的邀请不同类型的军事教员举行专题讲座、示范演示等相关方式,将忠诚于党的价值观念充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从而更好的将忠诚于党内化为国防生的价值信念。
(三)培育国防生忠诚于党的价值观念要在加强绝对领导武装中举旗铸魂
旗帜指引方向,理想凝聚力量,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包括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真理性认识。确保党对国防生的绝对领导,是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国防生培养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这一条,国防生政治合格的要求便无从谈起。因此,国防生必须从现在起,形成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无条件性的观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完全服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不讲价钱、不谈条件、不打折扣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此外,在国防生模拟连中也应建立党领导军队中支部建在连上、民主集中制、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等一系列制度,使国防生在制度中筑牢根基、提高认识、拓展眼界,更好的确保党对国防生的绝对领导。
(四)磨砺国防生忠诚于党的价值观念要在抵制不良文化侵袭中正本清源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无论社会怎样变迁、无论形势怎样变革,人民军队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听党指挥的信念不能变。大学里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种种社会思潮、精神力量相互交织。其中虽有对国防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积极作用的先进思想文化,但也不乏误导学生的错误、落后的思想文化。因此,国防生要通过在每周一次的班会,对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进行传达,使国防生产生思想共鸣。同时,围绕国防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交心会、辨析会、答疑会等形式,让大家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消除疑虑,在相互启发中明白道理,使其能在重大问题特别是复杂考验面前,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二、情感认同培塑忠诚于党的崇高价值
忠诚于党,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组织有内容的具体实践。要坚持感情培养,增强国防生对党的信赖。通过组织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认清和牢记党的丰功伟绩,使国防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党的思想感情,尤其要引导国防生全面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党领导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自觉坚信党的领导。 [3]要坚持典型激励,树立忠诚于党的标杆,引导国防生学习英模知党、爱党、跟党走的先进事迹,使忠诚于党始终成为闪耀在每个国防生心中的航标,在三个“不渝”中增强情感认同,自觉作为理想信念来追求,作为道德情操来修养,作为行为准则来恪守,真正使之内化为坚定的信仰,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一)始终不渝听党话,心无旁骛葆本色
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就是党的领导史。回顾我军80余年的光辉历程可以看出,何时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何时就强大和富有战斗力;相反,每次削弱或淡化党的领导,军队建设就会走弯路,部队战斗力就会降低。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年代,正因为我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才与人民的利益诉求相一致。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4]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生普遍缺乏战争年代艰苦环境的磨练,缺乏对党绝对领导军队的历史与传统的深入了解和切身感受。因此,必须深入进行军魂教育,从学习党史、军史和改革开放史入手,帮助国防生充分认识谁来掌握军队和保持军队建设正确方向的重要性,使军魂意识真正成为一种价值观念,永铸于国防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不移不易。
(二)忠贞不渝为党谋,全心全意谋发展
军队的建设与成就,都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军队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党的正确指引下获得的;军队的光荣与辉煌,都是在与党的紧密联系中滋生的。当代国防生所处的历史环境,正是在我军建设的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整体转型,肩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又十分繁重。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国防生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把军心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强化国防生忠诚于党的意识,激发国防生的政治热情,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我为党组织献良策”等活动和设立“民主意见箱”等方式,使国防生养成关心党的事业,为党和军队发展献言献策的好习惯,更有效为推进党和军队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完成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奠定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