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城市社区的文体团队发展较快。他们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引导发展得好,对于整个社区甚至整个社会的建设和管理都有利。一些社区正在摸索在社区文体团队中开展党建工作,包括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等。
在文体团队中开展党建工作,实质上是在文体团队中建立和扩大党的领导权。这是个新课题。文体团队是群众团体,它的内部不适用强制力量或行政干预。既要使党的政策为群众知晓并认同,又不能影响团队的生机和活力,是在文体团队中开展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实际上,我党在群众团体中建立并扩大领导权是有历史经验的。解放前,我党在群众团体中或公开或地下地建立了很多党的组织。广大党员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自己坚苦卓绝的工作和忘我的牺牲精神,赢得了团体群众的赞成和支持,把党的政策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化为群众自觉的行动,为党在群众团体中建立起了事实上的领导权。所以,毛泽东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领导权的真谛也只是让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建议而已。
因此,在文体团队里实现党的领导权只能依靠两个原则:“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 即只能依靠政策的深入人心和党员的榜样模范作用,去增强我党在文体团队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进而才能逐步建立党的领导权。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赢得群众真正的心理认同,所谓领导权,也必将是一句空话。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但党组织的活动和群众团体的活动要理清分开。向团体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党员个人或个人联合的名义提出的效果要好于以党组织的名义提出的效果。
党在文体团队中的领导权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虽然经过团队中的党员的不懈努力,党组织的建议已经被群众接受了九十九次,可以说领导权已经建立起来了,但由于群众构成的多样性和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并不能保证团队群众第一百次地接受党的建议。以前的工作只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个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的保险箱。此外,还有一种可能。由于党员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所限,虽然党员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始终难以得到团队群众的认可。也就是说,党在文体团队中有可能得不到领导权。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在文体团队中开展党建工作,总的态度应该是服务和引导,而不是渗透或控制。社区居民自治是大方向。同样,社区文体团队实现自我管理和健康发展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周到的服务和适当的引导,是社区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服务和引导不是强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人性化,是丰富多彩。这需要党员谦虚谨慎,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需要理解领导权含义的真谛。这对保持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种真正的试炼。
[1]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3月6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7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