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做到有模式而不模式化,并不断完善和创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小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中,知识得到升华,思想得到陶冶,道德行为得到规范。同时,有了以下这样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实现教学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激发直觉的情感体验。
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图像直观、音响感染、品德行为模拟等手段,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设定的特定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所谓直觉的情感,是由对某种情景、氛围的直接感知而引起的一种无自觉意识的、不稳定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触动自己的情感弦,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二、融入情境,启发联想,增强想象性情感体验。
想象性情感体验是一种自觉意识下的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是在直觉性感基础上的“迁引”和“上升”。让学生唤起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师可以运用图文,揣摩心理,分角色扮演,移情换位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品德现象与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尤其要重视找到教材中的观点与学生道德体验的结合点,让学生把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作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觉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情其中的道理,使“理”能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教学《等明天》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故事后,我通过读文观图,激发学生想象:小猴子造房子一直等到明天,会有什么结果?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入了想象。借用想象,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做事拖拉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产生了“今日事,今日做”的强烈愿望,在情理交融中,提高了道德认识。
三、强化情景,析事明理,促进伦理性情感体验。
伦理性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相联系,以道德要求为中介的一种具有较大的自觉性和概括性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想象体验产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并获得一定的道德认识后,教师可以采用讲讲议议,事例对比,辩析评价,分析概括等方法,引导他们深入情景,借助典型材料或将学生中的突出表现及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辩析题,由事及理地运用学到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观点,对一定的事理进入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的辩析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体验。通过充分讨论,分清是非,使个人历感性的道德经验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中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价值的尺度,推动道德行为的形成。也只有当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深入,他们的情感才能从感性向理性的高度升华。
在教学《不做假证》一课时,我将一则社会新闻引入课堂,一位高考文科“状元”,被某大学录取,只因家庭贫困,难以进入高校时,有一家企业表示愿出资“资助”,只要求此人为他们的产品做广告。对此,要求学生装大胆讨论,此人应该怎么做?有的学生认为“高考状元应该图实惠,通过做广告挣学费”,有的学生认为“人格比金钱更重要,不能做广告挣钱”,等等学生有多种理解,通过这些讨论,从而把道德教育根植于现实生活中,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不能以道德法官的角度审视学生,不能总是让学生揣摩教师的意图来作出道德判断,更不能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未知而可求”的境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加深情感,深化认识。
四、超越情景,知情促行,获取创造性情感体验。
创造性情感体验是一种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思品课教学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因而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观点,有了真切的道德情感体验后,就要把教学的重点指向他们的道德行为,做到以知导行,并尽可能让他们获得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教学《好伙伴》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模仿情景:先让小木偶扮演成一个有困难的小伙伴,再让一位学生上台把小木偶当成自己的伙伴,以他说一些安慰的话。并让全体学生想象该如何帮助这些有困难的小伙伴。顿时,情景中鲜明的形象,热烈的情绪,使眼前的形象与学生的视觉记忆联系起来。此情此境,使学生潜在的创造性突发表现出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台扮演,有的用语言表达,有的用行为表示,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创造性在求知,求异,思想,情感以及伦理中充分地展现,在教师的赞扬,同学的掌声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喜悦,创造的快乐。
小学思品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而还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回答,有许多实践问题有待探索。如何把握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和创新;如何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创设新的情景氛围,以利于从强化直觉的情感升华到理性的道德情感;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如何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为优化环境的关系,使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产生互补作用,实施小学思品课体验式教学的效果,都有待我们深入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