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改革开放中显现而又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严重影响科学发展的进程。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具备发展经济的能力,同时也迫切需要提高他们的社会管理的能力素质。这种基本的能力素质必须通过系统培训才能达到目标。
【关键词】 领导干部管理社会能力 系统培训 抓紧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是执政党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成功写照。今天,在科学发展的条件下,现实给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历史性要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的等的专业管理能力,而且必须切实提高其社会管理的能力素质。
进行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系统培训的紧迫性
1、从注重经济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GDP世界排名从1978年第十到2008年第三,说明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为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一直注重领导干部的发展经济能力的培训,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懂经济、会经营的领导人才。但是,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少地方出现了 “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所有这些在发展中显现而又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仅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显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相应存在。这些重大而紧急的共性问题,要求我们尽快从传统的注重经济发展转变为科学发展的模式。
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而“以人为本”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其实,人的基本需求不仅有经济的,同时也有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更加充裕的物质力量支撑、明确而完整的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尤其是社会全方位的优质管理服务。社会群体对政府提供的公平环境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同时到位。这首先对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2、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家知道,现代市场经济既是规模经济,也是以社会作为平台的综合发展的经济。如今,我国经济早已纳入全球市场体系,社会发展价值目标也与世界趋同。其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既要面临自身资源匮乏的硬性约束和社会运行机制的相应制约,又要受到世界政治、文化、资源生态等变化的深刻影响,同时社会群体的民主、公平和法治意识也日趋强烈。要求各地区、各领域领导干部必须摒弃传统“小我”的局域思维定势,杜绝在市场体系中画地为牢、在资源匮乏条件下重复建设以及在改革发展成果共享链上切割利益。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粗放型发展中积淀的利益矛盾,在这一阶段将变得更加尖锐与复杂。这种尖锐与复杂主要表现在,经济与政治、文化已经捆绑,人与自然生态进一步交融,个人与社会依存更甚,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内与国际往来更加频密等等。任何一个地方或领域出现矛盾和问题,都会引爆相关利益团体的博弈和全社会的关注,尤其在网络时代条件下。因此,执政党和政府必须更加关注经济与政治、文化等的正负相关、互动,更加关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系列变化,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环境、生态保护等等。因此,领导干部要学会从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小我”服从、服务于全国的“大我”着手,以全局视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形成以“大我”拉动“小我”、“小我”促进“大我”的区域、领域联动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为城乡统筹、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再次提供范式。但是,当前不少领导干部在管理理念和能力上仍然未能突破以经济建设的思维和手段来解决轻社会问题的路径依赖,这必须通过系统培训才能解决实质问题。 提高领导干部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素质的迫切需要 不错,由于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对领导干部管理经济能力的补缺性系统培训,这是必需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脱贫致富冲动和GDP政绩观崇拜,客观上忽视了提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的培训,即使有些干部培训项目设计了社会管理课程或相关专题,也多是应急、零星而不全面的。由于强调针对性而欠系统性的培训,领导干部管理社会能力素质难以提高。因此,在领导干部能力素质考察中发现重经济而轻文化者有之、懂经济运作而不懂生态保护有之、会经济轻工作而不会社会管理者有之,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由于社会管理主体的能力不到位,不少地方在快速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沉淀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以至生成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安全隐患。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社会历史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新旧矛盾缠绕胶着,尤其是有些领导干部面对重大历史、社会问题和紧急状态表现出来的无措和无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的确是一块“短板”。如果这些社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那么“为民执政”、“关注民生”、“科学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空话。
众所周知,能力素质的提升是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条件、要素和周期。切忌一蹴而就。因此,社会管理能力的系统培训应当成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重大而紧急的课题。
二、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系统培训的目标要求
科学发展条件下,我国社会管理的环境要求、内容形式也将相应发生深刻变化,其社会管理的难度、深度也在不断加大。不管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破解经济社会矛盾尤其是传统的社会利益机制中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严峻的挑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需求,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一般性社会管理规律,更要结合实际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为此,笔者认为,在系统培训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中应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基本性
社会管理与经济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因此,领导干部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能力高低决定了政府的管理质量。要求领导干部在决策、实施、评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仅具有发展经济的洞察力、分析力和解决能力,也要具有相应的控制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理念和有效的手段。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素质要求。
2、全局性
社会管理的对象是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管理的领域涵盖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等的方方面面,管理的时空也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静态的时段和行政区域的限制(效应辐射)。虽然领导干部的管理岗位具有个别性,但由于管理事务的公共性和管理对象的人化,其效应比经济管理放大得更直接、更迅速以及影响更深刻、更广泛。因此,强化领导干部的全局意识和“四两拨千斤”的处事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