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政治与法律法学 > 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舵手”
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舵手”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宗胜
【分  类】 政治与法律法学
【关 键 词】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从此,实事求是就带上了既具中国特色,又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使命,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种理论指导里,为我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关键词: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实事求是”出自汉代班固撰《汉书》,经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援用,直到现在其含义演变成为了主要指掌握实际情况,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学风。在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了实事求是以全新的含义,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求得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并用来表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自此,实事求是成为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浓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旨的科学命题。它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条最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中国最大的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就开始传播到全球,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和著作介绍到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如何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现实问题。因为不能期望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到现成的答案,而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来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所以,这种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毛泽东在1938年时就谈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 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点,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解决的问题。”[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集中地表现为在中国革命时期和建国头二十年的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改革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和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而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又好又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一)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1、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就开始萌芽。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重视向社会、向实际学习。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书本时,就很重视社会实际的调查。并且在亲自参加对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领导时,积极在理论上探索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实事求是地把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得清清楚楚,为中国革命从实际出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前半期,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在这个时期,由于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率先开辟了农村保卫城市的道路。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结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实事求是地解决了当时共产党进行的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建、人民军队以及思想路线问题。

  3、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

  在此时期,中国革命有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并亲自全党整风运动,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所以,毛泽东思想的整个形成过程,就是实事求是地面对中国实际而提出来指导理论,并在很多危急关头挽救中国革命,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手段拨正着中国革命的航向。

  (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更是邓小平实事求是看待中国如何发展问题,同时结合人民群众的实践基础上而形成的。在人们思想混乱的时候,提出讨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中国怎样发展问题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充分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是在解决只能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彻底了解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和人们的思想,邓小平走遍了中国各地,同时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几个问题:一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三是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四是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是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六是关于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辨证的思想等等,都是从但是中国和国际的实际状况出发阐述出来的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决策和重要理论,并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引下走上了改革和发展的快速轨道。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同志用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根据国际国内实际形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在中国建国和建设几十年来的实际状况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认识。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再结合国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要巩固就必须要看共产党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当时国际环境的实际情况,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严峻挑战,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等使得社会主义运动面临巨大的挫折,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似乎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巩固在国家的执政地位。

  (四)科学发展观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因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性问题,比如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如果不顾及到这些实际情况,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环境将不堪重负,资源难以为继,整个国家的经济将极大的后退,社会动荡不安,从而危害国家安危。因此,关键时刻提出科学发展观,吸取当今世界关于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顺应人类社会进步的潮流,把发展同人的关系、发展手段同发展目的的关系同意起来。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实事求是地去解决问题,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学报》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环境科学学报》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2941073,地址:北京...
塑料包装《塑料包装》
《塑料包装》杂志,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722/T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国际信息、...
今古传奇《今古传奇》
《今古传奇》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050/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主题专栏_侠...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705/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
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杂志,月刊,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097/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科...
民心《民心》
并非《民心》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民心》杂志,于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562/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