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上述内容表明,重视和完整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育人功能十分重要和必要。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育人功能,我们既要重视和强化其世界观育人的功效,也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其方法论育人功能的作用。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消除原有认识上和做法上的误区。把发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育人功能与发挥其方法论育人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过去不少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之相适应,只要帮助高职生确立了科学的“三观”,也就自然地帮助他们解决了方法论的问题。于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只是注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育人功能的发挥,一味地向高职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忽略引导他们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殊不知忽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育人功能作用的发挥,反过来会影响其世界观育人的功效,结果使高职生只会机械地接受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弄不清其内在的联系,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去理解和掌握其理论精髓,更不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了。再则,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是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它不仅要使高职生能“知”、能“懂”,更要使高职生会“用”和会“做”。上述观点与做法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也违背了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要求,因而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革力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有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切实加强“思政课”的实际教学环节,为充分、完整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系统育人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条件。使“思政课”教师既能有效地向高职生系统传授理论知识,又能善于着重引导、启发他们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判断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要在当前“思政课”课程设置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相关教材改革的力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原则,在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同时,组织编写一些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辅导读物,引导并帮助学生分析、讨论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第四,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切实培养和提高“思政课”老师的职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使他们学会善于完整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育人功能的作用,不断改进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少高职院校引进了一些高学历的硕士、博士充实师资队伍。他们的理论功底较扎实,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给高职院校带来了不少生机与活力,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师资队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但他们中一些人生活阅历较浅和实践经验不足,对“思政课”教学的特点与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够,往往讲起理论来是一套又一套的,但联系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搞“原理加例子”,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着标签随处乱贴,只是抓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形”而没掌握其“神”,更没有把其“形”与“神”有机地统一起来,因而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在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特别要关心他们的成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与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挑起“思政课”教学的大梁。与此相应,职业技术院校应在考核、评估“思政课”教师方面,既要考察其党性立场,看其理论素养与水平,更要考察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其是否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所创新,尤其应看其是否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真正做到了立足实践,联系具体的实际情况,来正确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句话,考核和评价“思政课”教师应着重看其是否注重完整、准确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育人功能,是否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育人与方法论育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第五,要力戒过去那种片面地讲解和传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做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其世界观理论体系一样是一个由一系列原则、方法所构成的完整的有机系统。我们不能将其片面地理解为就是现行教科书上所讲的那几种方法。它还包括用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看问题等原则与方法;包括体现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实事求是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精神。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育人功能的作用,就必须要系统、全面地向高职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并着重在使高职生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精髓与理论品质上下功夫。 1“三观”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