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政治与法律法学 > 中美国家科学课程学业考试比较与启示
中美国家科学课程学业考试比较与启示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肖燃 朱行建
【分  类】 政治与法律法学
【关 键 词】 科学课程  学业考试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6、考试素材的不同:
考试的素材支撑着试题的立意与情境,是试题设计的灵魂。美国考试题目的素材比较广泛。从美国的教科书中可以发现专门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成就及人类普遍关注的社会。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在考试中也明显地反映出来,而且这种考试的素材通常包括了物理、化学与生物的共同的知识和内容,围绕某一个主体进行问题解决,完全是一种科学中的综合性问题。考查的是一种科学素养和能力。而我国的考试的素材通常是一种纯知识性,模型化与抽象化的问题。同时,一种问题都是物理、化学与生物的拼盘式的问题,即问题的解决分属三个不同的学科,是一种纯知识的考查。
二、启示:
从两国的科学课程学业考试的差异比较,我们可得出如下一些启示:
1、课程标准、教科书与考试的匹配:
依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开发的教科书及考试之间是一致的。如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强调的科学探究为核心,那么其教科书也强调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相应的考试也把科学探究能力水平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尽管我国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还是一致的,但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开发的科学课程教科书,与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教科书中关于科学探究性试题几乎空白,相应的科学学业考试中的科学探究性试题大多是考查纯科学的知识,给科学探究贴上了标签而已。主要是我国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不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那样,不仅有内容标准还有评价标准[9] 。因此研制开发一套与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相匹配的考试评价标准并颁布实施已成为我国科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2、考试设计的原则:
美国的科学课程设计是以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为综合的原则,教科书《科学探索者》旗帜鲜明地表示了编写原则。在该教科书中,重点放在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科学的,如何应用有关表示信息的工具(如图表)及如何让学生获得观察、分类、测量及实验操作等技能。同样,美国以此为主线来设计考试,即美国的科学教育的内容标准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科学等不同学科,是把科学教育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因为这些学科都体现了科学本质的重要方面,“都要强调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10] 。不像我国的科学课程编制原则是“通过反映自然界同一性的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如物质、运动与相互应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化、转化、平衡、守恒来进行”。它把不同学科机械的科学知识作内联外延,相互渗透整合了起来,体现了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11]。由此可看出我国的科学课程的考试设计也只能是以科学内容中的共同问题或是分科内容为主了。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科学课程进行重新编制或修订,与世界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趋于一致。
3、考试的功能:
美国的科学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广性发展和个人能力,培养理解科学的能力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发展基础。”[12] 因此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最终使得学生能适应社会、职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即学校科学教育是为了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为此科学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具体来说就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必须使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能读懂通俗报刊上的科学文章;对日常面临的多种事物能提出科学根据的见解;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判断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具有分辨科学和伪科学的能力[13] 。反映到考试中来就是考试的重要功能是要引导学生注重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使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即考试要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中的自然现象;解释大众传媒中的科学信息的正确与否;能运用科学知识和原理解释社会生活现象并对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对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种问题的公众讨论做出合理评价;能把科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与将来的职业生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并决策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更加引导中学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我国的考试,引导中学科学教育是重知识的教育,可能导致中学的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不利的。因此如何完善考试的功能,以达到考试引导学生将来的职业与生活,也是我国科学课程学业考试学要认真加以研究的。
4、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科学课程的学习分三个层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理解(在科学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思考和科学解释)。而我国的考试只有第一个层次。表现在试题多为封闭性的,即标准答案是预设存在的,而不是通过探究发现问题甚至是动手操作实验来生成合理的知识;依靠平时大量机械训练来“对号入座”,学生的创新能力无从谈起。同时,既使是对科学知识的考查,也未能设计出有关写作技能表达类的试题,以追求评分的信度,是一种典型的以知识立意的低效度的考试。美国的考试考查了学生上述科学课程学习的三个层次。试题的内容大多是没有学过的,必须依据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进行解决问题,试题的主观题多为开放式的,有利于引导中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试题设计是以能力为主线,是以能力立意的高效度的考试。从考试理论我们可知,高信度的考试其效度不一定是高的。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科学课程学业考试的效度也是目前我国科学课程学业考函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padilla,M.J science Explorer [M] prentice—hall.2000
[2]Stephanie petron cahiltl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Book Preparing for Intermediate—level exams [M] Globe Fearon Pearson Learning Group 2003.
[3]教育部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评价课题组 南京:中考命题指导[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4]齐森  美国教育考试与评价现状  [J] 中国考试  2004,(1),44
[5]教育部文件   教基[2002]26号
[6]钟启泉   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1,956
[7]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160
[8]教育部全国初中毕业考试评价组  2004年中考命题指导(政策卷)[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68-69
[9]戢守志译  美国国家研究院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S] 北京:科学技术贡献出版社  1999
[10]丁邦平  中美基础科学教育的差异 [J]   课程、教材、教法   2007,(2),92
[11]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50
[12]沈小娟  中美科学教育标准比较研究 [J] 外国教育研究   2006,(5),27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学报创刊于2004年12月28日,属于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省级公开出版物。历时6年的发展壮大,如今学报已...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广东省高教厅主管、汕头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订阅代号:46-17)。 《汕头大学学报(...
早期中国研究《早期中国研究》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早期中国研究》杂志官方网站。 《早期中国研究》创刊于2013年,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
东方剑《东方剑》
《东方剑》(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是全国创刊较早的公安文学月刊,从2001年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出版。 ...
上海商学院学报《上海商学院学报》
《上海商学院学报》杂志,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957/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化...
黑河教育《黑河教育》
《黑河教育》杂志,于197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121/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信息技术、...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