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电的利弊》鲁迅)。
中国是一个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广袤的疆域孕育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形制,漫长的封建统治使得封建意识在中国根深蒂固。而美国是一个诞生不过几百年的国家。踏着启蒙思想的脚印,美国成为了民主共和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无疑帮助美国发展了资本主义。如果将中国视为饱经沧桑的老者,美国无疑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等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一些政府官员和大资本家坚信毛泽东和他的追随者不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苏联的“傀儡”(美国对华政策内幕冲突利益的产生)。太平洋两岸似乎被进一步的拉大,美国努力构筑着反对社会主义的“三大岛链”。为了削弱中国,美国将台湾视为“三大岛链”的前沿阵地。中美二十多年的“坚冰”由此树立起来。
【关键字】中美关系 盟友 对抗
艰难的决择。1944年,还在中美结盟抗日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高级顾问、著名战略家斯皮克曼出版了《民主与和平的地理学》一书,指出:“美国战后在东亚主要的课题是明确的:在美国的安全形势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关注由谁控制欧亚边缘区的问题。必须警惕未来形成一个强大统一集权的中国,警惕它获得能力把它的势力影响扩张到西太平洋沿岸。但只要中国的统一还未完成,中国就难以构成这种威胁,所以在日本战败以后,美国在远东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必须防范中国成为这个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的改变了国际政治体系,英法德等老牌帝国由于战火摧残和各殖民地纷纷独立而地位大减,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美国领袖们从威尔逊时代便开始孕育主宰世界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为了巩固自身地位的作用,美国想联系中国而进一步打压苏联。而在中国,当国共两党的冲突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成为主要矛盾时,为了尽快实现其预定目的,美国竭力扶持亲美的“蒋家政府”。但是直到1948年,当共产党军队所向披靡,国民党败局已定时,美国政策的制定者不得不面临抉择:是继续“挽救”国民党,还是与社会主义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美国对华政策内幕40年代末美国对华政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一边倒”声明。美国并未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形势中解脱出来,便又必须去做出新的抉择。
抗美援朝——由选择走向对抗。在解放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国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见:是接纳共产主义中国,还是继续扶持国民党,在朝鲜战争前的美国杜鲁门政府,似乎已准备接纳新中国,毕竟美苏争霸,谁也不敢轻视拥有潜在力量的中国,维护台湾只是美国在亚太构筑的第一条“锁链”中的一环。同美苏对抗的整个大的战略着眼,美国显然不愿舍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的机会。但是,北朝鲜对南韩的进攻,立刻改变了美国的立场。1950年9月,麦克阿瑟成功的进行了仁川登陆,很快美军将朝鲜军队推回三八线以北。于是美国开始考虑,将北朝鲜彻底打败,也许朝鲜半岛可以统一为一个“亲美的政府”。但是,美国的飞机却不顾一切的过了鸭绿江。毛泽东认为,美国的行动已对中国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决定参战。中国的介入使得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形势急转直下,美国随即将第七舰队驶入了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并不愿看到,由于自身的原因使得中苏关系更加紧密,社会主义国家在亚洲更加团结。太平洋地区逐渐成为了美苏中的“竞技赛场”。
中美苏——悄然的变化
台湾海峡危机以后,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与美国的和解或依靠苏联的支持来达到解放台湾,统一中国的目的。而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国对同中国建交也已毫无兴趣,而赫鲁晓夫又改变了与美国抗衡的方针。60年代初,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之间的分歧日益扩大,西欧和日本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摆脱美国的目的日益明显。中苏关系也由友好转为对立,但反抗美国却是中苏的共同目的。在40年代末,乔治凯南在讨论如何使中共依赖莫斯科,而60年代初却讨论如何使莫斯科不要依赖北京,这是颇具讽刺意味的(《美国对华政策内幕悄然的变化》)。为了继续抑制北京,美国不仅开始卷入越南战争,也开始设法拉拢莫斯科。但一直到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愤慨于苏联的行径,也最终宣告美苏似乎是永远不能联合的对立体。而由于中国的特殊地位,美国为了向中国示好,肯尼迪政府想到了支援当时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可由于古巴导弹危机所搁置,而直到1964年,中国自爆了原子弹,1967年,中国又自爆了氢弹,中印边境战争印度的惨败使得美国国内反华之声高涨。中美间的关系再度紧张。
越战——中美“坚冰“的融合剂
《联合国宪章》规定:“重要问题的决定,诸如和平与安全建议,选举会员国担任各机构成员,接纳新会员国,中止会员国权力和开除会员国托管问题及预算事项等,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决定,其他问题以简单多数决定”(注见《联合国概况》(中英文本)第7页)。越战是美国继朝鲜战争之后的又一次失败。这对美国而言,是一场既打不赢又不敢撤,进退两难的战争,美国原想接替法国。抵抗北越,但顾于朝鲜战争以及中国的警告,美军无法对越军实施全面打击。因此,战争越拖越长,美国遭遇了历史上最失败的战争。两次侵略战争惨遭失败,而且消耗巨大,并触发了经济危机。美国1950年发动的侵朝战争历时3年,消耗战费540亿美元;1961年发动的侵越战争历时11年又1个月,消耗战费1400亿美元。再加上退伍军人津贴和战债利息,估计侵朝战费达1640亿美元,侵越战费达3520亿美元。
为美元危机”。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8月15日美国宣布采取“新的经济政策”,暂停外国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向外转嫁经济危机。1973年2月12日,美国宣布美元贬值10%,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为了尽快摆脱尴尬,美国总统尼克松想到了中国。
而中国从1960年与苏联分道扬镳以后,1964年中国经济全面好转,同年爆炸了原子弹,1967年爆炸了氢弹,1970年发射了卫星,1971年10月25日恢复联合国席位。
但是:①1966年开始了“文革”而全面动乱;②1969年3月2日与苏联发生珍宝岛冲突,中国腹背受敌;③对外“输出革命”、争取联大席位,弄得国内空虚;④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全国气氛突然凝固。
中国也有意与美国和解以摆脱腹背受敌的局面。为了自身利益而躲避政治地位日益凸显的苏联,美国也加速了同中国的建交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