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政治与法律法学 > 关于我国学术界政党文化研究现状的思考
关于我国学术界政党文化研究现状的思考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肖铁肩 张道平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分  类】 政治与法律法学
【关 键 词】 政党文化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研究现状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国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政党文化是学术界近几年提出的概念,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对我国学术界当前政党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学术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和评析。
政党文化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研究现状
   
    政党文化是学术界近几年提出的概念。自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并激发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兴趣。他们在这一新领域细致研究,深入探讨,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相继发表了一些文章,出版了专著,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笔者在深入研究这些成果之后,经过反思发现,在肯定这些论文和专著成绩的同时,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以求学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民主党称为‘最危险的敌人’和‘社会法西斯主义’。”为什么倡导同一意识形态的不同政党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桑玉成、李冉指出,“这是因为意识形态承载了太多的执政合法性内容,各国政党均把强调意识形态看作标榜政党合法性的唯一途径,而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对政党实践有效性的把握—现代政党的重要发展趋势是,意识形态不再承载政党合法性的全部内容,政党的合法性越来越多地源于政党实践的有效性,对于执政党来说就是执政有效性。而政党意识形态本身也发生了‘阶级合作’与‘共识政治’的转向。”因此,他们指出,“政党意识作为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更为贴切也更为全面。政党意识主要关注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这也符合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规律。”[[ii]]
环境可能使他们的政治理念、活动方式、实践效果(或者说有效性)有很大差异。所以,即便是在意识形态上曾经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产党和社会党,他们的政党意识也可能不一样,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了。举一实例:19世纪后期,伯恩施坦等社会民主主义者和列宁等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在马克思、恩格斯还在世时,都以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指导,都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意识形态,但后来伯恩施坦在与费边主义者的交往中逐渐接受了其改良主义思想,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并公开打出了“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因此,后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就称其为“修正主义”,进行指责和批评,甚至以污蔑的口吻加以攻击,但当时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右翼首领和中派领袖们逐渐接受了伯恩施坦的思想,并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实际上,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对列宁一派的做法也不以为然,在一些场合也对对方横加指责和诋毁。可见,尽管两个党派都接受过马克思主义这一意识形态,都把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两党所处的国情不同,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各异,因此,他们所选择的道路也会有所不同,在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政党意识也会各有千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从自己所坚持的意识形态中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出的政党意识是他们在实践中的指南,是其党员在行动中起支配作用的潜意识。可以说,政党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应该说是比较恰当和准确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党意识也是政党在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这一根本前提下,结合本国国情所结出的果实。意识形态强调的更多的应该说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政党意识更注重强调政党的主张、政策和方针及其实施效果,也就是桑玉成、李冉所指出的政党意识不仅关注政党的合法性,而且关注政党实践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既然政党意识是从政党所坚持的意识形态转化过来的,尤其是共产主义政党往往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是自己的指导思想,那么在研究政党文化时,不能忽视对其意识形态的研究,尽管给政党文化下定义时,可以指明政党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
为广大政治学者共同创建新的研究平台提供了思路。尽管他所提出的“政党文化”的概念有待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论证,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他那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探索新领域的精神是我们政治学者应当学习和仿效的。
  
只能说是政党文化的个案研究。但这也应该值得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唯一的执政党,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党,系统研究中共文化,也不失为研究政党文化提供一个范例。话又说回来,即使我们系统研究政党文化,也是为研究中共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发展和完善中共文化提供以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就像赵理富所指出的:“如果说开辟政党文化研究的领域是为了探索政党研究的新路径,它无疑将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党的学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iii]]
同时汪洋也在其著作中指出:“没有文化的官员,不会是称职的官员!没有文化的政党,不会是先进的政党!没有文化的民族,不会是优秀的民族!而今是文化变革剧烈的时代,多元文化已客观存在,在文化渗透无孔不入、文化霸权主义咄咄逼人的状态下,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为是否需要建设党内文化而争论不休,无疑是犯了政治文化建设上的幼稚病。”[[v]](本文笔者注:这里的“党内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一种在中国是一种先进文化,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其功大焉。笔者曾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浅析》一文中指出了这一点。加强政党文化功能的研究,不仅可以引起学术界对政党文化研究的重视,同时还能为政党文化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由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而在政党政治时代,政党是主导性的政治力量,文化向政治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向政党的渗透。在此背景下,我们在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应以文化的视野来观察,或以文化的眼光来审视,如此则应将政党文化的建构作为党的建设的着力点。事实上,任何政党执政的重要条件是人们对它的文化认同,若一个政党的文化支配了社会秩序,主导了人们的观念、取向和行为,它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居于领导地位。因此,如何促成人们对它的文化认同关系政党的长治久安,而文化认同的获得有赖于政党文化的建构。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应通过建构政党文化,寻求文化认同,来赢得执政的合法性,巩固执政的基础。(2)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要求建构政党文化—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拓展,中国目前的文化现状是多种文化并存,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建构了今天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既满足了大众多样的文化需求,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建构政党文化尤为必要。(3)政党文化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具有独特作用—政党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它往往通过浸润、扩散的形式,引导党员逐步形成共同的理性认识、价值观念,形成一定的舆论环境和心理态势,来促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已经掌握政权的非竞争性政党,政党文化对于自身建设具有独特的作用。”[[vi]]
者也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较早地进行了研究。其实,在赵理富同志的《政党文化探析》一文发表后不久,我们就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进行了比较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我们2005年2月发表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浅析》一文,从政治文化和组织文化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认为它应包括意识形态、制度规范和外部标识等三个要素,并在文中对这三个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读者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其后,又在另外发表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概要分析和阐述,使广大读者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初步而清晰的了解,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共产党》2006年第六期全文复印。
 
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中,各位专家、学者使用的名称就不一样,有“中国共产党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等等。
[[vii]这种提法有道理,但笔者又认为这个定义下的过于冗长,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且有不全面之嫌(如没有提到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外部评价要素),把“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都概括进去又显得过于宽泛。在该学者的著作中,的确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化事业和全部文化工作,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都作为研究的对象,显得非常庞杂。这样,政党文化自身的规定性就没有了,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不存在,政党文化也就难以存在。
——政党意识;政党意识转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政党文化二级标示要素——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党外力量对政党文化的评价要素——政党形象。”[[viii]]科学界定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概念并藉此构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的当务之急,也是从学科层面上推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学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前提和保证。
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应该这样界定,它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在充分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全体中国共产党员所认同并逐步发展到由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关于本党的政党意识、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此定义是笔者在学习、思考和综合各位学者、专家思想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而得出的,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个定义,是基于这样考虑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它不但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它还要以今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所有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这也是和前述学者所下定义的重要区别之处。同时,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能否能够得到广大社会成员的接受或认同,是要通过他们的广泛评价才能够知晓的。因此,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必须包括其评价要素才可以说是全面的。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中的内容,不应直接包括在政党文化的内涵中。另外,目前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中也存在一些腐朽文化,如“烟酒文化”、“送礼文化”、“权钱交易文化”、“权色交易文化”等等。这些文化是不能够得到全体党员和广大社会成员的认同和接受的,只有深挖这些腐朽文化的根源,彻底铲除这些文化毒瘤,给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净面”,才能够得到全体党员和广大社会成员的理解和赞赏。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腐朽文化只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中的个案或特例,它不是本质,不能代表主流,更不是我们所要努力建构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本身。
    我们认为单纯的“党内文化”这一抽象用语(前面不冠以特定的政党名称)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理由有三:第一,对于国内读者来说,一般自然知道“党内”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内”,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现在中国独一无二的执政党,研究政党文化主要或者几乎都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但必须指出的是,正如“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一样,它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也不全部都是中国共产党一个党努力的成果,人民群众在共产党文化创建过程中也是有所贡献的。当然,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政党文化建构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使用“中国共产党文化”这一代称是完全可以使人理解和接受的。但“党内文化”这一提法确实指代不明,令人不敢苟同;第二,使用“党内文化”一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简单化的,似乎一个国家,除了党内文化,就是党外文化;再就是这种文化似乎只面对党内成员,而不涉及广大的人民群众。但从作者写作的内容来看,它不但不是完全面向共产党员,不是用这种文化只教育和熏陶共产党员,而是指出要用这种文化增强对社会的覆盖力,很显然,它还是指代的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同时,受到社会的复杂影响,一个党内可能有各种文化,健康的积极的、庸俗的消极的都有,不像政党文化那样是一个整体的,是由政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第三,这一用语具有阶段性,不具有长期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这一用语放在1921-1949年间,那么“党内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文化还是中国国民党文化?尽管这有点钻牛角尖,举的例子也有可能不合时宜,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这一用语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局限性,难以经得起历史的长期考验。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尽管这一用语放在当今社会可以被人理解和接受,但它可能不会得到若干代后人的认同。
准确而恰当地使用统一的称谓和概念,合理界定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定义及其内涵和范围,是积极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基本框架,发展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首当其冲的任务。当然,这还有待于工作在政党文化研究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创新。
可以说是几无。这是目前政党文化研究中亟需补充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部分。我们都知道,国外政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政党,如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英国的工党、保守党,它们长的已经存在了一、二百年的时间。它们在执政与参政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的文化成果,必定有其可取的合理成分,如果能够借鉴过来结合中国国情为我所用,必定能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大量可资借鉴的原料和养分。因此,笔者认为,当下在重点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同时,应该花一些时间和力气去研究国外的政党文化,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政党文化研究工作者应该把这项研究工作视为当前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做实做好。
目前学术界在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对其不乏赞美之词,指出的大都是其优点和长处,批评缺点和不良现象的很少。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大加称颂,大力宣传,是为了使全体党员和广大社会成员了解和学习,同时在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等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本质和主流是先进的优秀的,这样做无可厚非,是完全需要的。但我们也要居安思危,在看到其优秀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不足。如果只看到其合理成分,看不到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说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全面的。我们要看到,目前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流行着一些丑恶、腐朽的文化。它们正在腐蚀着那些意志薄弱的党政干部,侵蚀着中国共产党的肌体,不能看到这些,不铲除这些毒瘤,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深入剖析这些毒瘤的负面的文化效应,深挖其产生的根源,分析其生成的背景和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抵制和清除其影响,也应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工作者继续努力的一个任务。
同一个问题,其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自然有较大差异,不具有可比性,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看法实属管见,自有诸多不当之处,供大家参考和批评。


[[i]]赵理富.政党文化探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J].2002(5).

[[ii]]桑玉成、李冉.政党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J].2006(1).

[[iii]]赵理富.政党文化探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J].2002(5).

[[iv]]陈金龙.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重要性与基本内涵.岭南学刊[J].2006年(1).

[[v]]汪洋.党内文化新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第7页.

[[vi]]陈金龙.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重要性与基本内涵.岭南学刊[J].2006年(1).

[[vii]]刘文江.中国共产党文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1月,第11页.

[[viii]]李冉.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6年.

[[ix]]申亚力.关于参政党政党文化构建的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07年第三期.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贵图学刊《贵图学刊》
《贵图学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
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杂志官方网站。 《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于2010...
贵州水力发电《贵州水力发电》
《贵州水力发电》(双月刊)创刊地1986年,由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为目前贵州惟一一份反映贵州水力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水电技术...
水利发展研究《水利发展研究》
《水利发展研究》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655/T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调查研...
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
《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本刊立足乳畜养殖与乳品加工两个环节,分别编辑发行,一方面为乳畜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为乳畜育种中心、饲料添加剂、牧场设备企业与...
湘潮下半月《湘潮下半月》
《湘潮》杂志,于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345/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民主法治、经验...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