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一定要发展,是历史的选择和客观现实必然性的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正确教育理念,把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尤其要密切联系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联系学校教育发展的各个层面的信息,提供最大的教育资源利用率,就目前状况而言,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设施。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物质基础,尽管学校教育发展的资金非常紧张,政府投入有限,但是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有限的资金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不靠。去年,山东青州市的一所农村学校基本没有靠政府投入,克服诸多困难,通过多方筹资,率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化,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关键在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一定能够增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
二是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专业与广大教育者自身的更密切的有机结合。在基层学校,较为缺乏信息技术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师接受的职前教育中,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不高,基本上是通过职后培训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若要达到开发教学软件的水平,尤其是高质量的学科软件是不现实的。所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的教育技能和理论水平,是一项急需解决的任务。也正是因为目前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因此从长远看,应该加强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理论的培训。从一门或几门学科入手,进一步提高此类人员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加强目前信息技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主要途径,学校应多提供教育教学实践培训的机会,使之较早的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是构建数字化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学科整合是目前教育界热议的话题,通俗讲就是要数字化学习。其关键是如何有效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例如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引擎可以非常容易的查询和挖掘网络环境中珍贵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各种网站包括各类教育网站、专业网站、门户网站、以及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查找或搜寻到所需的学习资源,完成问题解决,并扩大自己的视野。作为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从中还可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知识构建的能力。实际上,信息技术还可以作为学习和交流讨论、自我测评和学习反馈的工具,这里我们不再赘述。
现在学校教育应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审视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信息技术校本教育教学的研究,制定信息技术教育的长期发展规划,拓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空间。合理利用其他有效的信息技术的载体,如电视、收音机、网络等工具,以弥补计算机设施的不足。所以信息技术教育的出路在于学校,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于学校师生的创造性劳动。相信只要开动脑筋,信息技术教育一定能够有力的解决目前教育方式和手段长期徘徊的困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更好实施素质教育走出一条富有成效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