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加强数据库建设,建立特色数据库
数据库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所以,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数据库的建设,特别是建立特色数据库。为了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首先要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按国家或国际统一的标准来建设数据库。这样按统一的标准建立起来的数据库才具有通用性和兼容性,才能与他馆的数据库进行链接,才能与资源共享系统相兼容,从而实现共享。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建立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可以反映一个图书馆的特点和优势,是吸引用户和提高图书馆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馆藏特色和学科、专业的特点来建立特色数据库,并使之上网,以得到共享。网络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网络技术可以系统、全面地揭示和宣传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特色,充分显示高校图书馆的个性,这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用户来共享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5.5 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网络环境下,在资源共享中不仅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外语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现代技术应用知识和能力。图书馆应当从重视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转向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上,充分利用这一新环境, 通过多途径加紧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和提高,增强工作人员的“大图书馆”和“大服务”观,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培养及引进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数据库知识、外语水平高,并具备相当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6]。
5.6 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资源共享是需要所涉及到的各高校图书馆共同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建设工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各高校图书馆的利益和职责,为了协调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利益和职责,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各方的利益。其次,国家要尽快制定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以立法形式对资源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证、各高校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信息资源建设的体制和运行机构、总体布局,以及对破坏或阻碍共享行为的惩罚措施和对资源共享作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的奖励办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共享网络上资源共享引起的一系列新问题,如文献复制书目工作、联机检索、外借服务等方面的版权保护,我国可借鉴和吸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参照国际标准尽快制定有关规定 [[7]]。总的来说,要想使信息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共享,就必须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6 结 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实现资源共享虽然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离共享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只要经过各高校图书馆共同的努力,经过各高校图书馆不断地深入探讨,目标就一定会实现的。
参 考 文 献
[[1] ]姜志芳.网络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6):1,3,6. [[2] ]尚海永.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J].图书馆学刊,2006 (1):47-48. [[3] ]袁海波,孟连生.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 - 兼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情报学报. 2002 (1):58 [[4] ]邱丽红,陈宇旸.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变革[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1):32-34. [[5] ]高燕.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J]. 许昌学院学报,2005(5):148-150. [[6] ]刘宣春,蔡代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 (6):73-75. [[7] ]吴润珍.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障碍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2(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