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企协同育人是高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制度安排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要达到高校、企业双方互利共赢的结果,才能有效形成长期合作的机制。对高校来说,引进企业进行协同育人,将企业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不仅能革新传统的教学育人模式,而且能增强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和社会适应性、创新性,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对企业来说,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能借助高校的专业育人平台,更好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满足企业不断创新的需要。对学生来说,通过亲身参与高校、企业两个育人平台,不仅能学到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能增强实践创新的能力,更快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为将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人才培养的过程来看,可以说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高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赢的有效制度安排。
(四)校企协同育人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张玉刚等通过对近些年我国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研究,认为现今绝大多数校企协同仅限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7]。这一观念已经明显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李雪莲指出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依然处于浅层次合作,缺乏整体运筹、通盘考虑[5]。因此,我们认为校企协同育人观念需要与时俱进,不仅仅限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更应该整体运筹,通盘考虑,使得校企协同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学制安排、学时安排、教学形式、实践实习开展途径和形式等方面做出系统全面的考虑。
四、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体制机制探索
(一)完善顶层设计和组织机制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是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和保障。一是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协同育人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企业高层、各学院院长担任组员,加强对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工作的领导,对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进行顶层设计,确保育人方案契合校、企、社会三方的需求;二是各具体学院和企业部门进行对接,成立校企协同育人执行小组,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确保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和各项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到位,起到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三是学校带队老师与企业具体指导人员成立工作小组,负责校企协同育人的日常具体工作,负责学生在企业期间工作、学习、生活、培训、心理教育、考核以及管理等各项具体事务。通过学校、学院、指导老师与企业在各个层面的对接,完成校企协同育人的组织机制顶层设计,为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本的保障。
(二)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协同育人机制
1、“基于互联网+”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
所谓“基于互联网+”协同育人模式是指高校和企业通过互联网媒介建立一种高效的沟通协同机制。具体来说,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互联网平台,培养人才的方针、计划、策略、内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进行传达与协商,一方面大大提升高校与企业沟通协商的时效,同时又能大大降低高校与企业育人的成本。对学生来说,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分享自己在实习实训创新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各种疑问和问题,一方面方便学生与高校指导老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网络上开展网络课堂、答疑解惑、网络作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兴趣。
2、“基于互联网+”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
目前国内大部分关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都倾向于建立保障机制、校企如何通过校内校外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这些传统的模式要么可操作性差,效率低下,要么成本较高,导致实际育人结果难以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互联网+”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高校、企业、指导老师、学生可以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育人机制。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随时保持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育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效率高,成本低;指导老师与学生既可以面对面直接沟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沟通协调,方便、时效性好。
3、“基于互联网+”协同育人模式的局限性
“基于互联网+”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与方法。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突破了传统育人模式时效性差、成本高的弊端,极大提高协同育人的效率和效果。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一方面对高校和企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和企业建立一个互联网平台,这个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与成本,同时还需要专人对互联网平台进行维护和管理;另一方面,对指导老师和企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需要老师课后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收集大量的案例、资料、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同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也会占据老师和企业人员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以上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梅 马靖香 新建本科院校校内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17(11):151-156
2、胡斌梁,蒋宏宇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61-64
3、王香兰,晋颖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9):24-26
4、石均,肖华清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1):144-146
5、李雪莲,郭俊先等 能力导向 校企协同实施三结合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5-27
6、刘学忠 地方应用型大学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新探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9):67-72
7、张玉刚协同育人体系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