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信息科技 > 国际糖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其对国内的启示
国际糖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其对国内的启示
来源:互联网 luo | 李章鉴 唐艳妮
【分  类】 信息科技
【关 键 词】 糖业发展趋势;生产与消费;出口与进口;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食糖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通过分析国际糖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达到趋利避害,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可以发现,近年来国际食糖消费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需求平稳,需求长期保持较低的增长;在经历了上一轮的价格高位后,食糖价格仍在较低水平区间并呈现小幅增加的趋势;食糖产量呈现出高位运行态势,库存压力增大,需要防范相关风险。中国相关行业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进口,增加消费,拓宽工业应用,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词:糖业发展趋势;生产与消费;出口与进口; 前言 食糖是人民重要的消费产品,也是国际重要的大宗交易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全世界来看,近三十年来,除少数年份受气候影响之外,世界食糖总产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整体呈现供略大于求的局面[1]。从国内来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食糖的需求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但受限于自然条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长期需要进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世界各国糖业的生产与消费趋势进行梳理与分析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分析世界糖业的发展趋势,国内相关产业可以进行预先判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糖业资源,合理配置,规避风险,从而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近年来各国的糖业生产与消费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就行预测,并与国内的糖业的发展形势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对今后几年的生产安排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近年世界各国糖业生产与消费分析 2.1世界食糖市场整体分析

  如下图为2009年以来,国际食糖产量、消费量与价格的比较.

  图 1.近年国际食糖产量、消费量与价格比较

  从需求端分析可以发现,自2009年以来, 世界食糖总消费量总体上呈缓慢增长趋势,每年的增长保持在2%以下,2017-2018年度的消费量约为1.75亿吨,说明国际食糖的消费需求平缓。但从产量来看,除了15-16年度外,大多数年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比较其变化趋势,还可以发现世界糖产量在2013-2014年度达到极值点后接下来的两年内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减产,并在2015-2016年度达到产量低值,导致了该年度出现了少有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之后逐步回暖并于2017-2018年度产量达到近年的新高。

  将产量和消费量与食糖国际价格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表明,世界食糖需求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这说明食糖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地位;而产量对价格的波动极为敏感,价格高时产量上升,致使食糖价格之后出现走低,供需关系存在非常灵活的动态调整。更为重要的是,食糖产量对食糖价格的反应存在1-3年的“迟滞性”,以上图为例,国际食糖价格于在2010-2011年度处于高位,而食糖产量在2013-2014年度才达到极值,这说明调配资源组织生产的复杂性。整体而言,国际食糖生产关系呈现出了非常典型的周期性,每个周期大约持续5-7年,中间食糖价格和产量将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期间国内各食糖产商需要根据这一供求关系合理配置资源安排生产,处理库存。

  通过上述分析,还可以得出结论:近两年国际糖价仍在增长区间,整体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但是过高的产量会对市场去库存产生消极影响,应引起行业注意,避免积压。

  2.2世界各国食糖市场现状

  下图为13年以来产糖量前十的国家的产量变化:

  图 2.世界主要产糖国产量量对比

  从图中可以发现,这几年巴西、印度、欧盟长期稳居世界产糖国的前三名,巴西每年的产糖量占世界糖产量长期保持在20%以上,是最重要的产糖国。中国的糖产量在2013-2014年度接近于欧盟,位居第四,高于第五名的泰国300万吨左右,此后便一直下滑并在2015-2016年度被泰国反超,差距越来越大,到2017-2018年度时,泰国产量已超过中国350多万吨,泰国已经稳坐第四的位置。第五至第十的国家分别为美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墨西哥、大利亚,其中俄罗斯预2017-2018年度反超墨西哥,成为世界第7大产糖国。

  总所周知,世界食糖产量主要有甘蔗糖与甜菜糖组成,甘蔗糖适宜温热带地区种植,甜菜糖适合高纬度地区种植,甘蔗的收获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甜菜则是每年9月至次2月,二者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关注各食糖生产国甘蔗糖与甜菜糖的生产结构显得十分必要[2]。以2016-2017年为例,表1分列出了甘蔗糖与甜菜糖前十大生产国。通过与图1对比,可以发现,甘蔗糖的总产量远高于甜菜糖,说明世界食糖产业呈现甘蔗糖为主、甜菜为辅的整体格局,甘蔗糖产量大国一般也是糖类生产大国。此外,甘蔗糖与甜菜糖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光热条件充足的国家如巴西、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国,食糖生产已甘蔗糖为主,甜菜糖可以忽略不计;纬度较高的地区如欧盟、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受限于光热条件,为了保证国内食糖供应,只能选择甜菜糖作为主要的糖类,在这些国家中甜菜糖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对于中国与美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而言,则可以同时开展两种主要糖类的生产,但中国是以甘蔗糖为主,甜菜糖作为补充,而美国两种糖类的产量差距不大,这反应了两国不同的生产策略。按照国别分析,可以发现,巴西、印度、泰国、中国是主要甘蔗糖生产国,欧盟、俄罗斯、美国则是主要的甜菜糖生产国。

  表1 2016-2017年度十大甘蔗糖与甜菜糖生产国 甘蔗糖 甜菜糖 国家 产量(万吨) 国家 产量(万吨) 巴西 3899 欧盟 1524 印度 2479 俄罗斯 577 泰国 926 美国 424 中国 908 土耳其 237 墨西哥 609 乌克兰 200 巴基斯坦 561 埃及 138 澳大利亚 462 中国 91 美国 351 伊朗 81 危地马拉 290 日本 61 印尼 223 白罗斯 59 与产量对应,下图为世界各国的食糖消费量对比

  图 3.世界主要食糖消费国产量对比

  可以发现,世界产糖大国往往也是消费大国,但位次发生了较大变化。印度是当之无愧的最大食糖消费国,食糖消费长期处于2500万吨的高位,欧盟与中国分别位居二、三位,美国与巴西不相伯仲,位居四五位。五至十位分别为印尼、俄罗斯、巴基斯坦、墨西哥和埃及。长期来看,与变化明显的产量相比,各国食糖的消费量较为缓和,需求侧存在着较大的稳定性,而供给侧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影响国际食糖价格的主要因素并非消费需求,需要关注其他诸如天气、国际局势、进口配额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

  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是国际供求关系的直接表现,下图为近年国际食糖出口的比较。可以发现,巴西在食糖出口中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与其他各国,在食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国际贸易量的40%左右,远超第二名的泰国。虽然出口量远低于巴西,但是泰国第二名的位置十分稳固,并有逐渐扩大出口的趋势。三四名的争夺在澳大利亚与印度间展开,这几年澳大利亚的出口量稳步增长,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此外,欧盟、危地马拉、墨西哥、乌克兰、哥伦比亚等国都是重要的出口国,值得关注。尤其注意的是乌克兰,2013-2014年度出口量只有0.8万吨,到2017-2018年度时出口量已经达到了100万吨,这与其国内局势有关,随着国内政治局势趋稳,生产逐渐恢复,出口也在强势恢复之中。欧盟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其出口量比较平稳。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微型机与应用《微型机与应用》
《微型机与应用》(半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信息产业部电子部第六研究所主办。该刊紧密结合我国计算机发展与应用的需要,及时报道国家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国内外信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东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2003年。初为季刊,2007年起变更为双月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秉承“...
档案春秋《档案春秋》
《档案春秋》杂志,于199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870/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档案架、史...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杂志,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310/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区...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月刊)创刊于1998年,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类月刊。刊物以宣传和推广政府系统政务...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创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本刊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要刊登内容,旨在反映我院重要的科研...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