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里,一方面,劳动者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他们日后踏上社会,也许还会从事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同的工作,这都将使他们面临着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问题。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心智的重要成型期,可塑性很强。在这个阶段逐渐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他们今后在社会上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使终身教育思想真正在教学中落到实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公共基础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德素育材,选择适当的素材,比如结合我国原子弹与氢弹的研究与发射,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学中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展示他们追求真理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公共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并不是处于从属地位、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基础课改革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素质培养而忽略其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也不能过分强调其为专业服务而忽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要坚持“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把二者有机整合在一起,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 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2]王联合. 公共基础课教师在高职高专学生专业培养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3]邹淑爱.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