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协同理论构建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度评价模型,运用中国30个省域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域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普遍较好,但协同水平较低;(2)各省域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二者协同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但协同发展水平的区域集聚现象并不明显;(3)各省域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演化情况亟待改善。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协同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发展以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为典型特征的新兴产业,是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矛盾关系的有效途径,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各种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2010年10月,中国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明确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产业类别,新能源产业就位列其中。此后,以光伏、风电、核电和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理论界,学者们也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研究主题集中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影响因素[]、发展模式与策略[,]、发展能力评价[]、金融支持与财税制度[,]等方面,也有少部分学者从协同的角度探讨了新能源产业自身发展及其与传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事实上,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和复杂,促进产业之间以及产业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关系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将成为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而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纵观现有文献研究,鲜见从协同关系角度来研究新能源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更缺少从国家整体视角对各区域之间协同发展的对比研究。
为此,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与方法,建立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对中国30个省域的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展开实证研究,旨在为各级政府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与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2. 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度模型构建
2.1 序参量的选择与说明
依据协同理论,序参量决定着系统发生相变的进程,是系统相变前后所发生的质变的最突出标志,系统保持有序的机制是系统序参量之间的协同关系。假设系统中某一子系统的序参量为:。其中,i为某一子系统,i=1或i=2;;n为子系统序参量的数量,且。序参量满足条件:,其中,为序参量的下限值,为序参量的上限值,的值越大,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
根据以上序参量选择标准,在已有新能源产业评价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如表1所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的序参量。其中,新能源产业发展子系统的序参量选择“新能源行业工业产值”、“新能源企业资产总计”、“新能源产业集聚水平”[10];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序参量的选取“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和“单位地区GDP能耗”三项指标,其中GDP是相关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宏观经济指标,“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作为反映工业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力,“单位地区GDP能耗”主要是基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子系统中的“新能源产业集聚水平”相对应,通常新能源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单位地区GDP能耗就越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高。
表1 新能源产业发展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的序参量 子系统 序参量 单位 性质 符号 新能源产业发展子系统 新能源产业的总产值 亿元 正向 e11 新能源企业资产总计 亿元 正向 e12 新能源产业集聚水平 / 正向 e13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正向 e21 工业企业资产总计 亿元 正向 e22 单位地区GDP能耗 万吨标准煤 逆向 e23
由于目前尚未有关于新能源产业的总产值的权威统计数据,本文参考李士忠和张朝(2011)[]、郭立伟和沈满洪( 2013) []等学者的研究,选取新能源产业链中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数据,采用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代表新能源产业的总产值;据此,采用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的资产总计,代表新能源企业的资产总计。此外,采用区位商法计算各地区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水平[]。
区位商LQ系数的计算依据如下:
(1)
本文中,Eij指某一省域i的新能源产业的工业总产值;Ei指某一省域i的工业总产值;Ekj指全国新能源产业的工业总产值;Ek指全国工业总产值。
2.2 子系统有序度的测度
有序度是表示子系统有序程度大小和评价子系统之间协同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功效系数评价法进行子系统有序度的测定。功效系数评价法是经济效益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采用功效函数将选取的不同量纲指标数据转换为无量纲的功效系数,然后对功效系数进行分析处理。评价指标数据分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正向指标即所选取的指标数值越大越好,逆向指标值越小越好。
(2)
其中是选取的指标数据(1,2,3……n;1,2,3……p;n是选取的样本数量,p是选取的指标数量,其功效系数值为。是[0,1]区间内的常数,是第个指标的满意值,是第个指标的不可接受值。本文定义,为第个指标所有样本数据的最大值,是第个指标所有样本数据的最小值。由此可知,,的值越大,则该样本数据对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贡献越大。
根据协同学理论,可以通过对各个序参量分量集成的方法来计算序参量对系统的贡献。为此进一步采用线性加和法对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