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题文字“听涛阁”采用书法表现形式,效仿唐人集王羲之字而成《大唐三藏圣教序》的做法,从历代书家作品中精心挑选出“听”“涛”“阁”三字组合而成。中国书法是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其艺术价值越来越超出汉字使用范围而被世界所认知,它善用简练的线条造型表达复杂的意境情趣,能使人感受到书法艺术所特有的气势之美、韵律之美,饱含着东方的哲学意味,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之一。网站辅助性文字节选自孔子《论语·述而》中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教学相长”之意,唐韩愈曾著《师说》一文,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论断,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这种观点不断地得到验证和诠释。
网站首页入口的设计采用印章的表现形式,使浏览者能按图索骥轻松地进入到网站的主页。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他们深谙文字与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在印章的经营位置上有相当的审美造型观,不少优秀的印章例子对现代的设计在元素与概念运用上大有裨益。
2、动画元素的整合与效果的实现
《听涛阁》网站引导动画的制作以Adobe公司出品的Flash CS3为开发设计平台,辅以Photoshop CS3、Illustrator CS3等图形制作软件,动画效果及制作思路如下:
(1)动画开始,伴随着悠扬的古筝背景音乐“高山流水”,一丛翠竹顺次生长随风轻摆,在Flash中利用遮罩形变动画的原理实现这一效果;
(2)翠竹由近而远渐隐又现,同时楼阁、远山由无到有渐次浮出,一行白鹭从天际掠过;一纸古卷自上而下展开,辅助性文字渐显,在Flash中利用形变动画技术实现上述效果;
(3)一叶小舟自古籍册页后飘然而出,这一效果采用“影片剪辑(movie clip)”技术制作并放置在动画场景中;最后“听涛阁”书法字体和“首页”按钮出现并不断闪烁,提示浏览者点击,至此网站引导动画播放完成。此时,竹影摇曳,舟楫轻飏,使人仿佛置身于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武陵缘溪而忘路之远近,云淡风轻带给人以无限遐想,循环往复中有一探究竟的趣味。
动画效果的整合过程中,要注意每个要素的先后顺序和位置关系,以及在软件时间轴上出现的时机及速度,对某些动画元件属性适当做透明度的改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动画制作完成发布后,需在不同的网络环境和浏览器版本下测试运行,模拟网络下载的不同情况,测试动画播放的时间间隔和流畅程度,观察有无丢帧、跳帧现象,以便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三、《听涛阁》网站主页的UI设计
UI的本意是指用户界面,是英文User interface的缩写,UI设计则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一个友好美观的界面会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拉近人与电脑的距离,是纯粹的科学性的艺术设计。UI设计在中国尚属比较陌生的概念,现在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UI设计系统,通常各种软件和网站的界面形成了UI设计的重要代表。[4]网站的界面设计包含了文字、图片、色彩、布局等美学因素,好的设计师应该依照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对上述构成元素进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这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在《听涛阁》网站界面的风格设计上,延续了引导动画的“中国风”特色,网站标识(logo)采用扇面的形式表现,网站标题文字用斑驳的宋体书写,体现历史的厚重感。据称折扇乃为“舶来品”,明代自日本传入中国,当时文人雅士诗文唱和,经常以折扇互相赠与,由此扇面书画艺术呈现出纷繁旺盛的发展势头,业已成为中国书画艺术宝库中“别体之作”,欣赏、把玩和收藏者历代不穷。在导航栏和标题栏的设计上,采用古典纹样装饰,网站顶部用墨竹点缀,与引导动画的风格一脉相承。
色彩是形成网站气氛、网站风格的重要因素,是视觉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5]在网站配色上,主色调有四种:水墨黑、玉质白、中国红和宣纸黄。由于网站“中国风”特点显著,因此水墨黑便成了首选元素,体现在墨竹元素的编排和首页Banner动画的设计上;白色代表了白玉,“君子佩玉”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道德和修养的标志,玉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在正文部分大量采用了白色铺底;红色是民俗与文化的颜色,也是中国的象征,如红色的楼阁、红色的标题栏图片配以祥云图案的设计;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法表达艺术的妙味。时间的流逝会使宣纸渐渐泛黄,在古汉语里,“黄卷”便是书籍的雅称,“缣缃黄卷,总谓经书”(见《幼学琼林·卷四》),泛黄的书卷总是给予我们更多历史的情愫、怀古的幽香和生命的气息。
网站整体风格清新雅致,古色古香,其他页面风格与主页保持一致,根据不同的页面主题变换其中相应的元素。不管如何变化和编排,都紧紧围绕一个宗旨: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结 语
网站引导动画是整个网站的形象代表,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与动感韵律的因素,对于整个网站的信息与视觉传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否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的内涵,能否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设计当中,设计师的文化底蕴就显得尤为重要。胸中有丘壑,笔下生烟霞,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不仅要在形式上,而且要在文化深层结构中去研究它,存在于形式之外的“内容”才是中国元素的灵魂所在,那是一种看不见而又真实存在的气质和神韵。
【参考文献】
[1] 郑自军,蔡叶.民族文化传播的失衡问题研究[J].传媒观察,2007(10).
[2] 石心竹.评广告中的中国风[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
[3] 吴轶博.中国现代设计中中国元素的继承与发展[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6).
[4] 李勇.基于品牌定位的企业网站形象设计与推广[D]. 东北师范大学,2006:2-3.
[5] 梁景红.网站设计与网站配色实例精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