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过程性评价的优势
1.全面性
无论从评价的价值取向,还是从评价的内容方法上看,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更为全面,也就能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过程性评价既注意标准有注意过程,不试图用过于刻板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及时性
过程性评价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评价,评价和教学相互交叉和融合,教师和学生民主互动和协商,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错纠偏。
3.灵活性
过程性评价不过分追求目标的标准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不过分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过分追求评价环境和程序的正规和严肃,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才能。
4.深入性
过程性评价采用包括质性评价在内的各种评价方式,从学生本身,从同辈伙伴,从教师家长等不同的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像传统的评价只能测量可量化的、相对来说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效果,可以深入到学习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进行描述和评价,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更高也深入了。
5.可持续性
不像终结性评价那样,过程性评价不是间歇式地进行,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不间断地进行着。随着评价理念的逐步树立和对评价方法的逐步掌握,学生将评价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成为促进自己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过程性评价更多地采用了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因而评价标准很难能够做到统一,其评价的过程和程序无法做到规范。同时,过程性评价由于较多地带有参与者(包括评价的主体和客体)的主观性和个别特征,很难证明评价的公平与公正。而且,如果不注意把握好过程性评价的实质而只是热衷于过程化评价表、评价量表等过程性评价工具的使用,很可能导致评价的形式化。
四、实施方法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实施方法
1.根据培养方案,创设评价课题
评价课题的创设应来自于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以不同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应用基础状况,充分掌握他们缺乏什么、需求什么、希望什么,有针对性地选择过程性评价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
2.精心准备,制定过程性评价量表
计算机公共课在学生学习表现方面的评价要求从八个方面进行评价,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表达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热情和纪律、信息规范和准则、诚信意识和行为。因此,这八个方面应该成为过程评价的一级指标,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实践中可对这八个一级指标分别制定了若干二级指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
3.走近学生,创设公开、公平的评价环境
公平、公正是过程性评价的核心。为此,在课堂、课后可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教育氛围,以“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不同形式尽量做到评价结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4.2 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大学生的计算机的学习状况,使教学贴近学生的需要
实际任何教学方法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的课题,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基础有很大的不同。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就必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发挥教师在过程性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程性评价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教师是评价方法体系建设的主体。因此,必须建立起以教师为主的过程性评价方法体系。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实施评价,使过程性评价体系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相一致;
3.制定科学的过程性评价指标
过程性评价是计算机公共课的评价手段之一,因此,它的评价依据只能是计算机公共课程的课程目标,即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主要依据。以此为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公正的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快速养成。
4.拓宽评价渠道,加强评价过程管理
为了保障过程评价健康、顺利地进行,必须拓宽评价渠道,以提高评价过程的公正性、透明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过程性评价管理和监督制度。管理、监督的原则是以保障、督促为主,学校、院系、教师应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沟通、协商、研究、合作的方式,既明确各自职责,又体现相互的联系,通过分层管理和监督,形成合力, 共同完善过程性评价管理、监督机制,促进过程性评价整体推进。
5.开拓思路,以不同形式实施评价
过程性评价最终总要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学生对每次评价的结果不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学生中不断积聚,可能会影响到评价的公正和公平。同时,如果评价形式总是一成不变,学生也会对评价过程产生厌倦。因而,实施中教师应开动开拓思路,结合主题以不同形式开展评价,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每天都有新感觉”。
五、结束语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并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完善教师的教学评价办法,重视评价的总结性功能,是确保评价发挥诊断、改进和提高作用的前提,也是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义[Z].2004,5.
[2]王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 教学研究,2009.9,32(5):35~38.
[3] 李智晔.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与方法[J].情报科学,2005,23(5):678~681.
[4]谢同祥,李艺.过程性评价: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9,(6):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