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中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积极道德价值观的主要因子,结果见表3。
表3 网络文化各维度对积极道德价值观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选出的变项顺序 回归可决定系数 调整后决定系数R2 增加解释量△R F值 标准化回归系数 1、两性文化
2、冒险好奇
3、求知学习 0.048
0.060
0.075 0.046
0.057
0.071 0.046
0.011
0.014 38.059**
24.191**
20.542** -0.187
-0.135
0.125 由上表可知,对积极道德价值观,只有两性文化、冒险好奇、求知学习三个维度进入了解释变量,当三个维度都进入时,回归可决定系数和调整后的可决定系数分别为0.075和0.071,即积极道德价值观的7%以上的变动是由这三个因素决定和解释的,拟合程度不到10%。
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消极道德价值观的主要因子。结果见表4。
表4 网络文化各维度对消极道德价值观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选出的变项顺序 多元相关系数R 调整后决定系数 增加解释量△R F值 标准化回归系数 1.暴力动作
2.性文化
3.冒险好奇
4.求知学习 0.316
0.339
0.353
0.370 0.096
0.113
0.121
0.133 0.096
0.017
0.008
0.012 83.350**
37.037*
30.435**
26.989** 0.154
0.103
-0.119
0.155
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四个,多元相关系数为0.370,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133,亦即表中四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利己性13.3%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暴力动作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9.6%,其次为 “性文化”、 “冒险好奇” 和“求知学习”,其解释量分别为1.7%、0.8%和1.2%,“冒险好奇”层面的预测力最差,仅仅为0.8%。毋庸置疑,暴力动作对利己性的负面影响最大。
4.讨论
4.1网络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研究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负性文化与消极道德价值观呈显著的正相关,网络负性文化不同的中学生其利己性有差异,也就是说,中学生在暴力动作、两性文化与冒险好奇内容上上网次数越多,占用时间越长,他们自我意识就越强,越注重自我,利己性就越强;反之,利己性不同的中学生其网络负性文化上有差异,与积极道德价值观呈显著的负相关,即负性文化与集体性、个人美德、社会公德、竞争进取性及协调性是此长彼消的关系。这恰恰说明网络负性文化对中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容易产生消极影响。这印证了有关法律专家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即不良文化已成为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正如有的研究者分析的“网络游戏中所体现的自由、平等、民主、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给青少年以先进人类文化的正面熏陶的同时,游戏中所渗透的无节制的竞争、不择手段的获取,暴力、恐怖等极易被青少年所接受。” [3]中学生道德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会不自觉地屏蔽自己原有的道德价值观,适应游戏中的利己的、不择手段的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中被异化。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第二性征迅速发育,而心理发展又相对滞后,故他们对待异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具有易情绪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如果频繁登陆不健康的网站,浏览色情图片和视频,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很可能产生越轨行为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4.2网络文化与道德价值观回归研究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最终只有两性文化、冒险好奇、求知学习三个因子进入模型,解释积极道德价值观,不过两性文化、冒险好奇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是负数,求知学习是正数,这恰恰说明两性文化、冒险好奇与积极道德价值观呈负相关,而求知学习与积极道德价值观呈正相关。对进入回归方程的四个显著变量进行分析,其对消极道德价值观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133,亦即四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利己性13.3%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暴力动作层面的预测力最佳, “冒险好奇”层面的预测力最差。不难发现,网络文化对消极道德价值观和积极道德价值观的影响一高一低,这和我们的假设相吻合。两性文化同时影响积极的和消极的价值观,解释量一正一负,看似矛盾,其实是异曲同工。不过由于道德价值观受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测力有限,但从不一样的预测力可以看出,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远远大过积极影响。因网络垃圾层出不穷,对中学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故我们应正确的加以引导,避免使成长中的中学生陷入网络的沼泽而不能自拔。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自制力,自觉抵御网络不良思想的侵蚀。
5.建议
(1)组织力量开发青少年喜爱的健康游戏
在2004年由团中央、信息产业部举办的“盛大杯”全国青少年软件程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上,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制订相关政策,扶持游戏产业发展,加快核心技术开发,建立自主的网络游戏产业链。同时,这位负责人强调,在采取措施防止暴力色情等游戏软件蔓延外,开发健康、引人入胜的国产游戏软件十分迫切。这不失为一条防止中学生玩暴力游戏的根本措施。
(2)通过立法,加强网络管理
我们应在现有网络管理法规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国家在网络法规建设方面的好的经验,例如,《德国青少年保护条例》规定,电脑游戏也必须像电影和录像那样,根据其内容表明不同的年龄限制级别。此外,如果电脑没有监控装置,网页商则必须有限制性措施的设计,以防止青少年进入色情网页。[4]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也随之产生;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也在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也在不断滋长;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通过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故我们应主动出击,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大力创建科学健康文明的绿色网络文化,如创建数字图书馆、科普专题、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及童话故事(视频)等,占领网络文化的制高点,与他们抢占网络文化这块无形的战略阵地。
参考文献:
[1]汪盛科、张芝萍.网络文化冲击与改进高校德育工作「J] .高校理论战线,2000 (11):38-41.
[2]万晓红.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19.
[3]廖和平.《网络文化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