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农业与自然 > 优质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孙炬仁 杨翠花
【分  类】 农业与自然
【关 键 词】 高寒地区 优质绿豆 高产栽培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具有“绿色珍珠”美誉的绿豆,要在良好的栽培条件和精细的管理下才能获得优质高产。高标准选地、安全施肥用药是优质的基本保证,合理密植、科学用水、及时收获是获得高产的出路。

  关键词: 高寒地区 优质绿豆 高产栽培

  绿豆(Vigna radiata),又名植豆、文豆、青小豆,英文名Mungbean或Green gram,科名为豆科。是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大约60~100天,绿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耐荫蔽。绿豆有共生固氮、培肥土壤的能力,是补种、填闲和救荒的优良作物。

  在绿豆籽粒中含有蛋白质24.5%左右,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在0.24%~2.0%之间。淀粉约53%,脂肪1%以下,纤维素5%。其中蛋白质是禾谷类的2~3倍,氨基酸是禾谷类的2~5倍。另外,绿豆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如维生素B2是禾谷类的2~4倍,且高于猪肉、牛奶、鸡肉、鱼;钙是禾谷类的4倍,是鸡肉的7倍;磷是禾谷类及猪肉、鸡肉、鱼、鸡蛋的2倍。人们常把绿豆称为“绿色珍珠”或“穷人的肉食品”。

  绿豆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感好,易消化,是人们喜爱的饮食加工原料。绿豆还含具有较高的兴奋神经、增进食欲、降血脂、清热解毒和保护肾脏之医疗保健作用,对人类和动物的生理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绿豆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增加,我国绿豆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目前有许多性状优良、品质上乘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但这些新的绿豆品种与传统的农家品种在栽培上有着不同的要求,传统的栽培技术应用于新的绿豆品种上严重制约了其优良性状的发挥,影响了种植效益,造成良种不高产、高产不高收的局面。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宜当地优质高产绿豆的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播前准备

  1、选地施肥

  绿豆适应性特强,一般砂土、山坡薄地、黑土、粘土均可生长。绿豆对土壤质地和肥力要求不很严格。绿豆忌连作。但生产优质高产绿豆要求(GB3095、GB15618)土壤无污染,酸碱度在6.3——7.3范围内,水源矿物质含量低于0.5%,周围空气清洁,无工厂、煤台等污染源,且要求土壤耕作质量较高,一般应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一般应在上年秋季深耕25 厘米左右,翻后及时耙压,并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否则应在播前一个月对未翻的地快及早进行灭茬、整地、打垄、镇压。

  基肥以有机肥最好,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再加碳铵25千克和过磷酸钙20千克,必要时添加少量钾肥,或加用复合肥30——40千克。

  2、选用良种

  绿豆选种应当根据需要来定。一般瘠薄地可选择矮杆匍匐品种,中高肥力地块应选高产直立品种;如果是大面积种植的生产应选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宜一次性收获的品种,小面积种植可选多次结荚的品种。此外,由于用途不同选种也有区别,一般出售豆粒选高产型,加工豆沙选粒大、皮薄、出沙率高的品种,食用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等。

  3、种子处理

  (1)选种 利用风选、水选、机选或人工选种,清除秕粒、小粒、铁豆、杂质、草籽,选留干净的大粒种子播种。

  (2)晒种 播前选晴天中午将种子薄摊,翻晒1 -2 天,增强活力,提高发芽势。

  (3)接种根瘤菌 土壤接种采用上年绿豆地表土150千克,均匀撒于绿豆新植地。种子接种是播种前用菌肥或菌液处理种子,随用随处理。方法是在种子上洒少量水,将菌剂撒于湿种子上拌匀,或用菌液快速浸泡种子。每亩用量为125——250克。需要注意的是根瘤菌肥勿与化肥、杀菌剂同时使用。

  二、播种

  1、选择播期

  绿豆播种期的早与晚,对其产量影响至关重要,播种过早、过晚,导致生长发育对水肥要求规律与自然因子变化规律不相吻合,对产量影响极大。一般在地温达16—20℃时即可播种。

  2、种植方式

  优质高产绿豆以单种为主。在当地,农民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种植方式还有间种、套种、混种等几种复种形又养地的目的。

  (1)套种 常见的套种有绿豆套马铃薯。

  (2)间种 绿豆对光照不敏感,较耐荫蔽。利用其株矮、根瘤固氮增肥的特点,常与高秆作物间作,以光补肥和通风透光,有利于提高主作物的产量,可一地两熟,达到既增收

  (3)混种 一般在玉米高粱行间或株间撒种绿豆或掩种绿豆。通常用于玉米等主栽作物补缺,使缺苗主栽作物少减收。并可让绿豆对瘠薄地进行养地,达到增收目的。

  3、播种方法

  有条播、穴播和撒播,以条播为多。条播要防止覆土过深、下籽过稠和漏播。间作套种和零星种植多为穴播。撒播要防止稀稠不匀。

  4、合理密植

  绿豆生育期短,合理密植是增产的关键,种植过密易导致植株生长瘦弱,通风透气差,结荚少,病虫害增多,甚至造成倒伏现象。种植过稀,植株个体大,但个体和群体不协调,有效土地和阳光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达不到高产的目的。绿豆种植密度随品种、地力、水肥和栽培方式不同而异。绿豆喜欢单棵生长,点播规格为40厘米×15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1.5千克~2千克,每穴播种三四粒。

  一般早熟品种,低水肥地块的适宜密度为每公顷18—20万株,每亩田间保苗1.2—1.5万株;中熟品种,中等水肥条件的适宜密度为每公顷15—17万株,每亩田间保苗1.0—1.1万株;晚熟品种,高水肥条件的适宜密度应为每公顷12—14万株,每亩田间保苗0.7—0.9万株。

  三、加强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绿豆在苗期生长整齐,群体发育良好,多现蕾多开花多结果,荚大粒多粒大,高产优质,要加强田间管理,努力做到以上工作。

  1、精细镇压 播种时对墒情较差或土壤砂性较大的地块,要及时镇压,以减少土壤空隙,保持水分,促进种子早出苗、出全苗,根系生长良好。

  2、认真查补苗 墒情好的情况下7—10天出苗,在绿豆出苗后,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应在7天内补种完毕。

  3、及时间苗、定苗 为使幼苗个体发育良好,当绿豆出苗后达到第一片复叶出现时,要剔除疙瘩苗。4片叶时定苗,株距在13一16厘米。按既定的密度,去除弱苗、病苗、小苗、杂苗及杂草,留壮苗。实行单株留苗,利于植株健壮生长。

  4、按时中耕培土 春播绿豆在生长初期,田间易生杂草,在开花封行前应中耕二、三次,即在第1复叶展开时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中耕,在第2复叶展开后,进行第2次中耕,到分枝期进行第3次深中耕并培土。

  5、科学追肥 绿豆虽然较耐贫瘠,但为了使绿豆获得稳产、高产,科学施肥是关键。绿豆施肥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使用,施足基肥、适当追肥”的原则。施肥量视土壤肥力和生产水平而定,在土壤含全氮量低于0.05%的情况下,追施少量氮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7千克作提苗肥,有利于根瘤苗形成,能促使绿豆苗植株健壮生长。在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高于2.0%,全氮含量高于0.1%)的条件下,不追施氮肥。在绿豆开花结荚阶段,使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一~二次,可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党性党风党纪研究《党性党风党纪研究》
《党性党风党纪研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241/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发育医学电子《发育医学电子》
《发育医学》杂志,季刊,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法制与社会《法制与社会》
《法制与社会》杂志,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3-1095/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管理视野...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杂志,于195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378/TH,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制造·材料...
储能科学与技术《储能科学与技术》
《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于201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076/T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