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建设
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和“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都表明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同等严重的自然灾害降临某一地区时,该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损失程度的大小,桑枣中学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因此,必须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建设作为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农村社区资金有限,因此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方政府应该在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首先要确保农村道路、供电、供水和通信设施等基本公共设施具有较强的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质量[2][3],同时还要针对本地区多发自然灾害储备相应的救援物资和完善相应的设施建设。
建议
天灾虽不可抗,但可防。为此,我们强调尊重自然,强调规划。强调选址,强调预警……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灾前预防不仅比灾后救援更人道,而且更经济。真乃至理名言。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农村自然灾害不是不可防御的,而从社会和经济的角度看,切实提高农村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也是现实的。只要引入适当的管理引导机制,同时将自然灾害防御纳入农村发展和建设、教育和宣传之中,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完全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保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1998。
2、中国共产党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