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基础科学 > 采矿迹地生态重建模式研究
采矿迹地生态重建模式研究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李富平 夏冬
【分  类】 基础科学
【关 键 词】 采矿迹地;生态重建;模式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以唐山矿业开发密集地区为例,针对该地区矿点数量多、采矿迹地面积大,且具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恢复难度大的特点,通过选取典型的采矿迹地进行定点试验,提出8种生态重建模式:一是采煤塌陷区生态园林景观重建模式;二是废弃物充填露天采坑发展经济林重建模式;三是排土场生态防护林重建模式;四是水土保持林、草生态护坡模式;五是发展生态农业重建模式;六是石埂梯田全覆土果、药间作生态重建模式;七是风沙防护林生态重建模式;八是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模式。实践表明:这几种生态重建模式的实施在唐山市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于类似的采矿迹地生态重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采矿迹地;生态重建;模式

  Abstract:Take the exploited clusters of Tangshan Mining for example, due to a large number of mines, broad areas of mining, severely damag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recovery in this region, eight kinds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modes are proposed through choosing the typical abandoned mine land to carry out fixed-point tests. The first one is ecological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pattern i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The second is the reconstruction pattern on filling the waste in the pit to develop the economic forest. The third is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est reconstruction pattern in the dump. The fourth one is the mode of using soil and water to protect forest and grass. The fifth is reconstruction mode of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sixth one is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pattern of the full scale of fruits and medicine intercropping in the stone ridge terrace. The seventh is a model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sand shelter. The eighth is high and steep rock slope revegetation pattern. The practices have shown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patterns in Tangshan city have generated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results, while these patterns also produce a positive effect for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similar abandoned main land.

  Key words:Abandoned Mine L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Pattern

  矿产资源是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我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均来源于矿业[1]。但在矿产资源大量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植被和地貌产生严重破坏,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形成大面积的采矿迹地。加之部分矿山企业只注重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采矿迹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己经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影响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唐山地区采矿迹地生态环境破坏现状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重建模式。对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积极的作用。 采矿迹地现状及特点 唐山市及周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钢铁基地之一,主要有煤、铁和非金属等多种优势矿产[2~3]。矿产资源开发为唐山市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由于资源的开发使生态结构破坏,生态功能丧失或降低,生态环境恶化。从总体来看,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 矿点数量多、破坏面积大。截止到2008年11月,全市共有持证矿山1008家,尾矿库1360个,总库容约2.8亿立方米。这些矿点主要分布在迁安、迁西、遵化、滦县、开平和古冶。全市因煤矿开采造成塌陷地累计面积达21376hm2,到2010年,预计全市可累计有塌陷地23242hm2;铁矿破坏的土地面积达21179hm2 ;采石场破坏的面积达2480 hm2 。

  (2) 破坏景观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沙化。由于采矿需要大量的动土工程,其工程中产生的矿山废渣和工业垃圾,特别是露天采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农田,同时还破坏了植被和景观。露天开采彻底改变了土壤养分的初始条件,且增加了养分流失的机会[4]。

  (3) 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由于植被消失或减少,采后土地的壤质不断退化并呈石化,同时裸地扩大,相应地使温度场产生变化。温度的缓冲效果变弱,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亦有明显变化,还有局部地区小气候的规律失常等[5]。上述各生态因子的综合效应影响作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他们的正常更替。据调查,采后土地上的鸟类、益禽、蛇类、蚁类以及蚯蚓等动物和昆虫,较同区对照减少70%~80%;鼠类、甲克昆虫类反倒增加2~3倍以上。

  (4) 欠账多,任务重、恢复难度大。目前,迁安马兰庄、蔡园、杨店子和木厂口等乡镇存在大面积的采矿迹地,如马兰庄铁矿仅仅是靠近公路的很小一部分就有40多hm2 ,首钢矿业公司还有大量的采矿迹地需要治理。另外,存在大量的企业与当地农民的矛盾,如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石人沟铁矿排土场有大量的农民盗采问题,没有办法开展生态重建,还有企业生态重建的成果受到当地农民的破坏等。到2008年底,已恢复治理的采矿迹地的面积仅占总破坏面积的15%。

  2、采矿迹地生态重建模式

  根据唐山市采矿迹地生态环境破坏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矿山进行试验,并根据各矿山的特点,建立了一批典型的生态重建模式。

  2.1、采煤塌陷区生态园林景观重建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离市区较近,交通、环境较好的采煤塌陷地。

  2.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唐山市中心南部2km处的采煤塌陷区,总面积1300hm2 ,积水面积165 hm2 ,地面落差较市区低20多米,近百年的沉降过程,使这里成了人迹罕至的废弃地。修建了发电厂排灰坑,大地震后,满城的废墟、垃圾纷纷运至,举目望去,满眼狼藉,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

  2.1.2、恢复治理措施及技术要点[6]

  该模式主要是利用采煤塌陷废弃地,以植物造景为主,应用造园技术在采煤塌陷区建设既有各种林地、又有各种景观观赏,具有游戏、观赏、休闲、娱乐的生态风景林地——南湖公园。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400 hm2 ,植树30万株,栽植草坪20万平方米。

  2.2、废弃物充填露天采坑发展经济林重建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大型露天采场。

  2.2.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迁安市彭店子乡徐家沟村磨盘山铁矿,该矿露天开采已经结束,转入地下开采。目前露天采场周长约2.7Km,采场已从+80m开采到-46m。废石场位于采场的西北侧,其影响范围面积约33.8hm2 ,堆置岩土约2000万m3。土壤侵蚀以水蚀和风蚀为主。

  2.2.2、恢复治理措施及技术要点

  根据矿山开采设计方案,露天开采结束后,将对废石场进行干选作业,充分结合矿山生产计划、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将废石场干选后的大量废弃物回填采坑,剩余废石原地堆积铺平;干选后的细料集中堆放,用于土地复垦。废石场及采场挖、填后形成的台面利用干选细料铺平,厚度约为1m;统一规划台面,建立板栗、核桃经济果园。

  2.3、排土场生态防护林重建模式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传媒评论《传媒评论》
《传媒评论》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387/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讨与交流...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1000-3991,国内统一刊号为31-1275/R。...
新疆社会科学《新疆社会科学》
《新疆社会科学》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5-1211/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法学、...
岩矿测试《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131/T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中国地质...
东南传播《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5-1274/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业务研究、...
贵州林业科技《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林业科技》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1091/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综述、...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