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基础科学 > 关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思考
关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思考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刘红
【分  类】 基础科学
【关 键 词】 科学素养  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过程与方法、突出知识与技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科学素养 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

  在中国科协最近开展的对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结果显示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为1.9%,其中东部地区为2.0%,中部为2.3%,西部仅为1.5%,可见国民的科学素养严重堪忧。如果此现象不得到改善,将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摆在教育教学工作者和社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正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的: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过程中负有重要历史使命,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科学素养?

  对科学素养的认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科学素养由一系列事实、概念、历史、哲学和观念组成,它们彼此通过逻辑纽带联系在一起。有科学素养的人关于宇宙运行的方式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得到那些知识的。有科学素养的人能够处理进入他或她视野中的科学和技术事务,就如同他或她应付经济、法律或政府事务一样熟练。” 具体就如米勒在1979年把科学素养定义为一种三维建构物,包括:(1)对科学术语和科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的理解;(2)对科学过程的理解;(3)知道科学和技术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总之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认识自然是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应用科学知识是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科学素养是人们能够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特质。注意,在大众的科学素养定义中,并没有包括做科学研究的能力。好比一场音乐会,并不要求听众对音乐具有精湛技巧,不具有精湛的音乐技巧并不妨碍欣赏天籁之音。同样具备科学素养也不应当被要求在科学研究上要有所造诣。

  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缺乏大型的、大量的科技设施;学生生活的科技环境相对于时代的要求滞后。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的硬件环境相对缺失。中国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这就决定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主导是教师,而教师的阵地又是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我们教科学的教师要集体面对的课题。

  自然科学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方面,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言:为每位学生提供和创造学习科学的机会,使他们在科学学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整合与协调发展是教师的课堂任务。笔者所教学科是物理,正如吴大猷先生所说:物理学有若干个层面。首先,我们最关心的是那些我们看做物理学本身主题的东西,即自然界和实验室内发生的物理现象、定律和理论,以及它们的应用。接着,关心的是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观察中的重要发现,由实验所得出的理论,由此体现的科学方法,以及物理学各分支的形成。进而,有一个更深的层面,我们将之不严格地称之为物理学哲学。现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最缺失的是第二层次。

  据科学素养涉及的三维结构和物理学所涉及的层面,笔者认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途径对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养。

  一、追寻科学家们发现物理规律的足迹……过程与方法

  中国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把物理学教成了理性的、枯燥的、冷冰冰的数学,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最后就只知道用物理规律去解题,考试完后知道的就不多了。对科学缺乏发自内心的认同,但又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才是持久的,才是深刻的。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科学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让科学走进同学们的生活、走进同学们的内心、走进同学们的灵魂。那么教师首先就得让科学感性起来、丰富起来、热情起来,就要还原物理学的生命力。那就得追寻科学家们发现物理规律的足迹,让同学们体会到科学家在发现规律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苦闷彷徨和超越,大致弄清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因为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体现的就是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把从物理现象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充满睿智、给人启迪的物理故事,让同学们明白:再神圣、伟大的物理规律也是由人发现的,发现物理规律的科学家也是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也有困惑和无奈,只是他们比普通人更善于观察、更善于思考、更善于归纳总结,更有追求真理的“激情”和毅力。

  要让同学们理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原始动因——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是源于他发现了侦查自然界秘密的正确的侦察术——实验观察和抽象思维相结合。而伽利略的发现几乎都与细心观察相关。伽利略对比萨大教堂最顶端的大吊灯的运动的细心观察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造出了计时仪器——脉搏计。牛顿就是对肥皂泡表面彩色条纹的细心观察,进而建立了光的色散理论。瓦特就是对开水壶的壶盖在开水沸腾时出现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现象的观察发明蒸汽机的……等等。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实际蕴藏着自然界的秘密,缺少的只是发现她的“眼睛”。伽利略认为:“神奇的艺术蕴藏在琐细和幼稚的事物中,致力于伟大的发明要从最微贱的事开始”。对生活中当然现象的好奇,进而细心观察,总结规律并用实验来确证,是发现物理规律的方法。能细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科学素养的出发点。 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主观动因——对自然界真相的渴求 如果只知道观察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就很容易陷入唯现象是崇的境地,也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亚里士多德有关力与运动的关系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就是典型的例子。观察到了物理现象,是什么支撑这些现象,对现象背后的原因的渴求所引发的深入的分析思考与实验验证是发现自然规律的根本原因。

  虽然科学家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不同,但他们都认为自然界是可以被人类所认知的,都有一颗对自然界真理渴求的心。也正是因为这颗渴求的心,才让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才有开普勒面对生活困苦时对科学研究的坚持;才有卡文迪许为科学研究散尽家财——建立卡文迪许实验室;才有布鲁诺为真理而献出生命;才有牛顿将地面运动推广到天体运动中,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并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才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如爱因斯坦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指出的那样:在科学的殿堂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人爱好科学是为了满足智力上的快感;有的人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而真正热爱科学是为了得到“现象世界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这才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时间频率学报《时间频率学报》
《时间频率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办的学术、技术应用类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该刊原名为《陕西天文台台刊》,创办于1978年,后经主管部门批准,自2003年...
城市观察《城市观察》
《城市观察》杂志,于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664/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社会、案例...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主办,于1999年创刊发行。,为综合类石油炼制和石油...
装饰《装饰》
《装饰》杂志,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392/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陶瓷艺术设计、...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月刊。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的医学期刊,创刊于2002年6月,由王士雯院士任总编辑...
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
《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Public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半年刊)曾用刊名:光华财税年刊;2005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是西...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