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我国税收政策对企业发展效用的统计分析

【关键字】税收政策  企业  统计分析

【出   处】 2016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朱远程,王振宇

【单   位】

【摘   要】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其地位与作用日益突现。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类重要的主体,其发展与国家的税收政策是息息相关的。一个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其地位与作用日益突现。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类重要的主体,其发展与国家的税收政策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适宜的税收政策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相反,如果税收政策不能很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势必会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通过现有税收政策对企业发展效用的统计分析,讨论了我国税收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参考学术界有关观点,对于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的统计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税收政策  企业  统计分析
 
一、引言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的企业必须在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了优化我国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采取适当的税收政策。因此采取什么样的税收政策能使国家和企业双赢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难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机制不完善、运作低效或失灵的方面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补充。税收作为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是公共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转轨时期,一些政策和体制因素还不太稳定。因而税收作为调节经济平衡的杠杆,对于稳定我国经济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它还是国家财政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企业还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的今天,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税收政策是企业政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政策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适宜的税收政策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增长注入活力。相反,如果税收政策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势必会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二、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企业发展效用的统计评价
   1、企业税收效用乘数的应用
从财政收入角度看,税收对企业投资存在着挤出效应,即政府向企业征税,减少了企业用于投资的可支配资源,从而对投资和经济增长有负作用。此外,税率过高,就可能使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受挫。
然而,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政府的税收用于提供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因为界定和保护了产权,校正了外部性,或者改善了企业的投资环境,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企业能够在更好的环境当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应该如何衡量一项税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呢?本文引入企业税收效用乘数,利用税收收入的增减变化和与之同时发生的企业产出变化之间的关系来衡量税收的增减对于企业产出的最终影响。税收收入的任何变动和与之同时发生的企业产出的最终变动之间的比值被定义为企业税收效用乘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企业税收效用乘数(M)=税收收入环比发展速度(T)/企业产出环比发展速度(I)
由于税收收入和企业产出都是时期数,其数值均与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联,所以比较二者的变化关系时必须强调是在同一时期。一般而言,当企业税收效用乘数大于1时,即税收收入的增幅大于企业产出的增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而当企业税收效用乘数小于1时,即税收收入的增幅小于企业产出的增幅,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由于实际经济活动的复杂多样性,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税收效用乘数一个指标来评判税收政策的综合作用。所以在运用企业发展效用乘数进行实证分析时必须结合其他的一些指标和因素,才能使结果更为准确有效。
本文在这里选用了税收收入环比发展速度、企业产值环比发展速度、国家建设性支出和一些政策性因素,来对税收对与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由于企业税收效用乘数只能反映税收收入变化与企业产值变化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反映税收收入和企业产值各自的变化情况。引入以上两个指标则弥补了企业税收效用乘数的这一不足之处。同时,这两个指标便于我们了解税收收入和企业产值在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税收收入和企业产值的发展变化情况有重要意义。
此外税收收入增加将带来国家基本建设支出的增加,而国家基本建设支出的增加将优化企业的生产投资环境,从而带来企业产出的增加。鉴于国家基本建设支出与税收收入和企业产值之间的紧密关系,本文还引入了各年的国家基本建设支出与税收收入以及企业产值两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这一对比分析可以解释为什么税收收入大幅增加时,企业产出也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点正是企业税收效用乘数无法解释,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又可能出现的。
2、企业税收效用乘数实证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后,税制主要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是1983~1984年的两步“利改税”,将我国原来适应计划经济的单一税制改为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要内容,其他关税农业税等税种相互配合的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征收的复合税制体系,加强了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二是1994年的税制改革,这是在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它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这两次改革都优化了税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应用企业税收效用乘数等一系列指标对1991-2006年的企业税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从中我们可以发现1994年税改的前后企业税收方面的一些变化和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取得的一些成效。
由表1可以看出1991-2006年我国的税收收入和企业产值的增幅都很大。企业税收收入(包括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从1991年仅为2712.2亿元到2006年就已经增至32583.9亿元,1991-2006年的发展速度为1201%。我国企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16329.2亿元到2006年的187070.6亿元,发展速度为1146%。由此可见在这几年我国的企业和企业相关税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表1:1991-2006我国企业税收收入和企业总产值情况一览表
年份 企业税收收入(亿元) 企业总产值(亿元) 税收收入环比发展速度(T) 企业产值环比发展速度(I) 企业税收效用乘数(M)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712.2
2965.0
3873.1
4622.7
5468.1
6238.5
7517.1
8551.0
9696.9
11365.7
13979.2
16214.3
18222.4
22219.7
26776.0
32583.9
16329.2
20838.1
27752.3
37302.2
46485.1
54040.4
60251.4
63792.8
67595.5
74839.9
81903.0
88673.3
99399.5
115171.6
160797.4
187070.6
-
109.32%
130.63%
119.35%
118.29%
114.09%
120.49%
113.75%
113.40%
117.21%
122.99%
115.99%
112.94%
121.94%
120.51%
121.69%
-
127.61%
133.18%
134.41%
124.62%
116.25%
111.49%
105.88%
105.96%
110.72%
109.44%
108.27%
121.10%
115.87%
139.62%
116.34%
-
0.86
0.98
0.89
0.95
0.98
1.08
1.07
1.07
1.06
1.12
1.07
1.00
1.05
0.86
1.0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财政年鉴》(2007)
注:由于相关年份的价格指数无法获取,此表中的数值均没有排除价格变化的因素
从上表还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产值和企业税收收入的环比发展速度基本相当。企业产值增长较快的年份税收收入也会增长较快。但在1992年、1994和2005年出现了企业产值的发展速度远大于税收收入的发展速度的情况。这两年的企业税收效用乘数分别为0.86、0.89和0.86,说明税收收入的增幅小于企业产出的,增幅有力的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对于1993年和1994年的税收收入和企业产出的大幅增长,还应该考虑那两年的高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排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税收收入和企业产出的增幅都会下降。)同时,由于税收政策效用的滞后性,它还带来了我国企业总产值在1993年、1995年和2001年企业总产值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同时这也说明了1994年税制改革之前我国税收的一个重大缺陷,由于当时我国税收主要依赖于间接税,而间接税一般不管收入多少都采取同样的比例征税,因而,整个税制具有累退性质。即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间接税的收入将按较低的比例增长。由于税收的时滞性,所以在短时间内这种累退性的不利影响不很明显,但是长期来看对于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国家财政收入不足和企业对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要求增加所带来的财政支出增加之间的矛盾会日益凸现,最终将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难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和长期的发展。
上表显示我国的税收收入增长幅度在1997-2006年(除了2005年)这些年均高于企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其结果是1998-2006年(除了2005年)的企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不如前几年。由此可见企业发展效用乘数大于1会使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将直接导致产出的增幅减小。
再结合我国在1994年税制改革这一政策性因素进行分析。上表数据表明1994年以后的税收收入的增幅很大,这是1994年的税改成果之一。1994年税改的方案在1993年年底陆续公布,从1994年起在全国实施。在企业税收方面的变化主要在于取消按企业所有制形式设置所得税的做法,将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此外还有全面改革流转税。按照充分体现公平、中性、透明、普遍的原则,在保持总体税负不变的情况下,参照国际上流转税制的一般做法,在生产和流通环节普遍征收增值税,在此基础上,选择少数产品征收消费税,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保留征收营业税。1994年税制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改革。税种由原来的37个减少到23个,税制结构得到简化并趋于合理,税负趋向公平;规范了税收分配关系,促进了税收收入的持续大幅度增长。
1994年的税改在保持了企业产值一定的增长速度的同时使税收收入大幅度的提高,为国家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用于公共设施、公共管理方面的支出增加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了改善,从而保证了企业产值长时期的稳定增长。
表2:税收收入、企业总产值与国家建设性支出关系表
年份 税收收入(亿元) 税收收入环比发展速度 国内基本建设支出(亿元) 国家基本建设支出环比发展速度 企业产值(亿元) 企业产值环比发展速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712.2
2965.0
3873.1
4622.7
5468.1
6238.5
7517.1
8551.0
9696.9
11365.7
13979.2
16214.3
18222.4
22219.7
26776.0
32583.9
-
109.32%
130.63%
119.35%
118.29%
114.09%
120.49%
113.75%
113.40%
117.21%
122.99%
115.99%
112.94%
121.94%
120.51%
121.69%
559.6
555.9
591.9
639.7
789.2
907.4
1019.5
1387.7
2116.6
2094.9
2510.6
3143.0
3429.3
3437.5
4041.34
4390.38
-
99.34%
106.48%
108.08%
123.37%
114.98%
112.35%
136.12%
152.53%
98.97%
119.84%
125.19%
109.11%
100.24%
117.57%
108.64%
16329.2
20838.1
27752.3
37302.2
46485.1
54040.4
60251.4
63792.8
67595.5
74839.9
81903.0
88673.3
99399.5
115171.6
160797.4
187070.6
-
127.61%
133.18%
134.41%
124.62%
116.25%
111.49%
105.88%
105.96%
110.72%
109.44%
108.27%
121.10%
115.87%
139.62%
116.34%
资料来源:中经网数据中心
从表2可以看出税收收入的增长会影响其后几年的国家基本建设支出,而国家基本建设支出的增减变化也会使其后年份的企业产值发生相应的变化。
1992年税收收入的发展速度为109.32%与之对应的1993年的国家基本建设支出为106.48%。1993年税收收入的发展速度为130.63%,1994年税收收入的发展速度为119.35%,相应的1996年的国家基本建设支出为123.37%。1995、1996年的税收收入变化情况与1996、1997年的国家基本建设支出的对应关系更为明显。1998年以后受国家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影响,国家基本建设支出大幅增长,这种对应关系才变得不太明显。
国家基本建设支出的增加必然会改善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企业投资经营环境的改善必然会促使企业产值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这种作用并非直接体现的,而且由于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和产生效用有一个滞后性,所以企业产出和国家基本建设支出不会在同一时期体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特别提出二者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补充解释企业税收效用乘数大于1和企业产值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出现的情况。比如2000年的情况,虽然1998年1999年的企业发展效用乘数高达1.07,但是由于1998年和1999年的国家基本建设支出的大幅增长还是带来了2000年企业产值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1999年和1998年达到110.72%。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1998年和1999年国家基本建设支出的大幅上扬,使企业产值发展速度下降的趋势扭转。
综上所述,1994年税改以后国家税收收入和企业的产值都有大幅攀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1994年的税改获得了一个双赢的结局。这一点从表2中2006年的税收收入发展速度达到121.69%同时企业产值增长速度也达到116.34%就可以验证。由此,可以判定1994年的税改大体上是成功的,它适应了当时我国的企业发展需要。
从1994年到2006年的情况综合来看,可以说1994年改革后的税制已经初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随着我国近十五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经济体制以及税收制度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的税制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三、对我国企业税收政策效用的统计评价方法的思考
目前,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已经蓄势待发。针对我国当前税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三中全会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指出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
所谓简税制、宽税基是讲在保证税收基础功能得到发挥的前提下,税制的设计越简明越好,越简明越便于征纳双方正确的执行。宽税基是指税收所对应的收入来源比较宽广。如果税基很窄,后面的运行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税率是直接体现税收负担的。如果把税率降低,当然就意味着征收的时候纳税人负担降低,心理抵触也比较小,实际摩擦发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这样有助于尽可能降低税收成本。在税制改革中,低税率能够比较和缓地处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而且对于企业而言,低税率意味着企业将留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有利于促进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而严征管则有助于保护国家和依法纳税的纳税者的利益。可以说“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有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企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的结局。
在本文中我们只是进行了乘数的计算和一些简单的比较,其实对于税收政策的效用进行分析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还考虑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研究
近几年来经济博弈论在我国无论是教学还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博弈论日益成为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其目标是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寻求最优的制度安排。如果将征税者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也视为一种经济契约关系,则经济学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完全可以用来分析税收政策的策略问题。
税收政策既是国家征税的依据,也是纳税人纳税的准则。国家为了满足财政需要,希望税收越多越好,但是纳税人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要有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或逃避纳税义务,从而形成了税收博弈关系。而税务机关在征纳关系中(尤其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只能部分地掌握纳税人的信息,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产生了策略的选择问题。政府征税是存在极限的,税率过高会抑制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税率过低会导致国家公共产品的不足,宏观调控的手段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所以使用博弈分析,进行税收政策的效用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进行国际比较
企业的发展不仅保证国家就业目标的实现,更因其在促进发明创造、维持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平竞争,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如今,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扶持和保护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还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之中,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税制改革经验对指导我国的税制改革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必须置于全球税制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所得税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构建一套高效、公平、科学的企业所得税制。
3、使用税收原则进行评价
税收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公平与效率。按照这一原则,考虑评价标准,
(1)税收的效率标准
税收效率分为两类:一是税收中的经济效率标准,另一个是税收的制度效率标准。
在税收理论中,税收的经济效率通常与税收中性有关。所谓税收中性就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否则,政府课税就会改变市场活动中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这些改变效果就是税收的非中性。这种税收的非中性将改变市场原有的运行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难以发挥。税收的经济效率就是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的使由于税收造成的无谓的损失最小化。
税收的制度效率就是不仅要考虑到筹措收入的能力、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到征纳双方在征税与纳税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即税务费用的多少。税收的制度效率就是指政府设计的税收制度能在筹集充分的收入的基础上使税务费用最小化。
(2)税收的公平标准
税收负担在纳税人间的公平分配是极其重要的,税收的公平原则是设计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税收学界一般把公平原则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概念:即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如果某种税种同等的对待同样的人,就认为这种税收是横向公平的。换而言之,就是说两个人如果税前有同样的福利水平,那么他们税收的福利水平也应该一样。
从公共经济学理论上讨论税收的公平效率原则的很多,其统计量化标准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四、结论
讨论税收政策对企业发展的效用,目的是为了促进税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加强税收的征管,同时应当考虑税收的效用,考虑国家经济建设的整体发展,因此,我们申报了此课题,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最后部分的方法也是我们打算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参考文献:
[1]马拴友.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M].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2]张洁等.对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8(7);
[3]詹正华.就业压力与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环境调整[J].企业经济,2004(1);
[4]刘大平.新一轮中国税制改革展望 [J].经济与管理, 2004(3);
[5]李齐云.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税收政策改进[J]. 税务与经济 , 2003(2)。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