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多媒体数学教学应用之我见

【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刘红倩

【单   位】

【摘   要】多媒体数学教学应用之我见 刘红倩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经是改革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手段改革的一


多媒体数学教学应用之我见
 刘红倩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经是改革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手段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对多媒体的应用谈谈粗浅认识。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实意义
1、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新课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能够化静为动,便于理解。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 “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让量角器在角上旋转,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但学生学而不感其烦,教学效果相当好。
3、变难为易,利于突破重难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信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反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度到抽象思维,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要协调好几个问题
   1、课件制作防止“重形式,轻内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信息的特点来积极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利用Flash等工具把不易讲解明晰的内容化静为动,让学生充分感知,深刻理解,如何合理运用和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的原则是: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多媒体形式就能表现得十分清楚的内容,就不需要也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影像资料、制作动画片断,否则,效果虽然提高了一些,但投入过大,就显得得不偿失。
2、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时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教学课件已经事先做好,但不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单纯地“演示”课件就可以了,这样可能会出现学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不知道要学什么,而事与愿违。其实,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凭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感染,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去。另外,事先做好的课件灵活性可能较差,有时会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这时就要求教师应积极有效地利用投影仪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在课堂上当场演示,例如在学习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时,在几何画板上现场画出圆,利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和变化的功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3、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计算机辅助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并不是一节课的全部,通过课件的展示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而不能用之代替教师的授课活动,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课件要具有实用性:在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时,要考虑到学生,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课件,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提出问题,揭示问题的实质,应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课件除了一些必要的“润色”加工外,应该做到朴实实用。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