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党团共建视角下的高校党日团日活动联办机制探究

【关键字】党团共建;党日活动;团日活动;机制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汤洁 陈先伟

【单   位】

【摘   要】  摘 要: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是党建和团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党团共建的工作要求“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因此党日、团日活动从理论渊源来讲具备联合举办的基本条


  摘 要: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是党建和团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党团共建的工作要求“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因此党日、团日活动从理论渊源来讲具备联合举办的基本条件。从现实情况来看,党日、团日活动存在联合举办的必要,并且有利于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吸引力。党日、团日活动的联办机制应该注重在制度上严格确立,形式上积极创新,内容上不断深化,成果上有效拓展。

  关键词:党团共建;党日活动;团日活动;机制

  党日、团日活动作为党组织和团组织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党建和团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要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实现党团共建”的工作方向,这是由党和团的特殊关系决定的。在高校的现实工作中,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路径,在广大学生中影响颇大,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青年群体特征的变化,传统的党日、团日活动开展模式对高校大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在党团共建的视角下进一步探索党日、团日活动的创新机制显得很有必要,并且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党团共建

  党团共建是指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做好党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和重视对团组织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使各级团组织的建设随着党组织的发展而发展,党组织的建设又因团组织的建设而得到加强,最终实现党团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的工作理念。

  中国共产党历来有“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党重视团、团依靠党”的光荣传统,党团共建不仅能在新时期使党不断适应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而且通过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从而促进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党团共建要求党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通过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作用,带动指导团建工作科学发展。党日、团日活动作为党建、团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活动方式,也必须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二、党日活动与团日活动的关系

  当前,各高校均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开展,活动一般以支部为单位,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部联合开展。但是,就目前调查情况来看,党支部和团支部联合开展主题活动的模式还比较少见。

  (一)党日活动

  党日活动一般是指党组织在本地区或本单位规定专门的某一日或特定时间为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党的活动,包括召开党的会议、研究党的工作、进行党的教育、过组织生活等。党日活动制度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坚持这一制度,对于活跃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员管理,增强党的团结,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团日活动

  团日活动是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的一系列有益于德智发展的活动,其活动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团日活动的现实意义是团结支部成员,并扩大支部影响力,加强支部与社会的联系,提升成员的整体素质。好的团日活动可以让成员体验乐趣的同时收获一定社会认可,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

  (三)党日团日活动的关系及联办可行性分析

  结合以上定义和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尽管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的实施主体完全不同,一个是党组织,一个是团组织。但是党与团的关系决定了党日活动与团日活动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共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十章第四十九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3]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其开展的团日活动无论在政治上、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党日活动一脉相承。

  政治上,党日、团日活动都具有鲜明的政党性,党日活动是为了团结党的成员,丰富党的生活,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团日活动也是为了团结团员青年,丰富团组织生活,加强团员教育,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归纳之,不管党日活动还是团日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形式上,党日、团日活动基本都以支部或联合支部为单位,以集体方式开展。无论是活动的组织发起、保障实行、宣传总结都紧密依靠组织而不是个人。

  内容上,党日、团日活动均以召开会议、组织参观学习、开展帮扶活动、观看红色影视剧、举行主题竞赛等为主线,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综上,党日、团日活动一脉相承,高度关联,在政治上、形式上和内容上又具有较多共性,具备联合开展的基本条件。

  三、党日团日活动联办的必要性和优势

  高校是青年大学生集聚的地方,党员和团员数量都很高,尤其是团员人数更不可小觑,甚至出现了“全民团”现象。所谓“全民团”,是指团员数占适龄青年人数的比例接近100%的现象。例如,广东工业大学所作的一项统计显示,该校截止到2009年12月,共有14~28周岁的青年42000人,其中团员有40000人,占总数的95.24%。[4]在党员和团员人数众多的高校,党日、团日活动异常丰富。根据在中央民族大学的调查,党日和团日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逐渐凸显,有待引起重视和进一步探索解决。

  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青年群体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他们的兴趣爱好、价值追求以及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均与以往不同。传统的党日、团日活动模式形式比较固定,突出教育性而吸引力不足,即便青年团员或党员迫于组织身份勉强参加,活动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党日和团日活动联合举办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组织分界,至少在人员上给这些青年群体耳目一新的感觉,提升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在我们试点举办的党日、团日联合活动中,96%的参与者在回访中选择了“比单独的党日、团日活动有意思”这一选项。

  二是从党建带团建的视角来讲,团日活动可以在党日活动的指导下与之互动开展。高校“全民团”的现象导致了共青团组织的群众性凸现,而先进性弱化,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的联合举办可以有效加强党对团在组织生活上的指导,提高团组织的先进性。由于中国共青团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青年中的群众性组织,又是中国青年的先锋队,因此共青团具有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双重属性,团支部和团员的身份介于先进性和群众性之间。“全民团”则强化了团组织和团员的群众性,弱化了其先进性。相比之下,党支部和党员的先进性明显。在此背景下,如果要增强团组织和团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增加党组织对团组织、党员对团员的牵引力。[5]党组织带领团组织联合开展主题活动是实现这种牵引力的有效形式之一。

  三是从团建促党建的角度来讲,党日活动在团日活动的补充下开展可以有效提升活动的活力和趣味性。众所周知,团员青年是最为活跃的群体,较之党员他们在新鲜事物的接受上要更快,对于举办活动,相比于党员严肃僵化的传统思路,其创意和想法更多,能将活动办得更有声有色。无论是党日活动还是团日活动,都必须融教育性和吸引力于一体,才能达到它的目的。实现教育意义是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富于吸引力则是活动通往教育之道的必由之路,否则,枯燥乏味的活动不会有人愿意参加,即便勉强参加也只能实现“填鸭式”的教育,效果不佳。党日、团日活动联合举办,把党员的先进性和团员青年的活跃性结合起来,意味着既把握了活动的政治方向,确保其教育目的,又拓宽了其形式、充实了其内容,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

  四是从时间角度来讲,高校大学生与已经参加工作的党员、团员不同,不仅有繁重的学业压力,还要面临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对于处在工作岗位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岗位上的党员、团员而言,党日、团日活动往往可以作为工作的一项内容完成,而学生则必须从课程时间或周末休息中抽出时间参加活动。现实情况中,有部分学生既是党员,同时还是团组织的骨干。对于他们而言,既要参加党日活动,又要策划组织团日活动,而其内容和形式大体一样,有的甚至是照搬,这就失去了活动意义。我们的访谈中也发现此类案例,有的学生反映一年要去好几次圆明园,要“被参加”好几次志愿服务活动。党日、团日活动联合举办则可以化解这一尴尬,“重质不重量”,通过少而精的主题活动加强党员、团员的先进性教育,应该是比较可取的道路。

  以上可以看出,通过采取党日、团日活动联合举办的方式,可以有效化解当前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吸引力。但是,党日、团日活动究竟如何联办,机制上应该如何保证,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四、党日团日活动联办机制如何建立

  党日、团日活动是党组织和团组织的组织活动,具有政治上的严肃性和固定性,与一般活动随意性较强的特点不同,如果不能从制度上确立活动形式的正当性,则基层无法有效运行。因此,在试点探索党日、团日活动联办并认识到其优势的同时,必须建立配套的党日、团日活动联办机制。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在制度上严格确立。通过党发文、团发文的形式从制度上对党日、团日活动联办机制进行确立,并进行充分解释和说明,提出指导性意见,赋予党日、团日活动联办合理性。可成立相应的工作组,从人员设置和组织上给党日、团日活动联办提供保障。

  二是要在形式上积极创新。在活动形式上要鼓励创新,充分挖掘高校学生党员和团员的主观能动性,紧跟时代步伐和社会发展,从党员、团员互动参与的角度,对以往传统的党日、团日活动模式进行改进创新,充分考虑活动主体的实际体验和心理需求,采取更加灵活、更受欢迎的活动方式,提升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三是要在内容上不断深化。活动内容是党日、团日活动的核心,必须要在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上,挖掘健康有益、针对性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先进文化,挖掘党和团的共性文化。要杜绝把党日、团日联办活动“游览化”“低俗化”“形式化”的现象。

  四是要在成果上有效拓展。要建立党日、团日联办活动成效评估体系,适时总结评估。优秀的要进行宣传和推广,把活动成果进行深化拓展;效果欠佳的要立刻整改,在下次活动时吸取教训。要把党日、团日联合活动取得的成果作为党团建设的纽带文化不断弘扬推广,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五、参考文献

  专著:

  1 东方治主编:《高校党建工作手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5月。

  2 杜玉根主编:《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3 洪向华:《新时期党的建设与党建理论》,红旗出版社,2012年8月。

  论文:

  1 孙红艳:《高校学生党团共建运行机制探讨》,《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 夏海州:《高校学生主题党日活动教育模式的分类及效果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增刊。

  3 于志强、杨名:《基于历史脉络的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4 张育广:《高校党建带团建的联动机制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