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协调关系研究

【关键字】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康文渊 ,高鹏

【单   位】

【摘   要】  摘 要: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城市发展内部的一对至关重要的矛盾。加之在可持续发展观思想包含的对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社会公平的诉求使得对于两者的协调发展,


  摘 要: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城市发展内部的一对至关重要的矛盾。加之在可持续发展观思想包含的对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社会公平的诉求使得对于两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良性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外关于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根据我国大城市发展现状,从法规制度、观念更新、管理机制和具体的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建立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思路。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0引言

  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社会背景对此问题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概括而言,国外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交通的物质性规划模型(交通是土地利用的外生常量、重视交通供给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交通需求管理、人文、社会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政策结合数量分析模型;能源、环境等约束下的计算机仿真综合模型。但是因为这种分析方法牵扯因素太多,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动态性不足,又很难与政策建议联系在一起。而在现实世界,如新加坡、香港在没有高深模型的规划指导下,依然取得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互动。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试图理清我国大城市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

  1我国大城市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现状

  1.1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互动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加速,我国大城市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告)一方面突出的表现在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重新调整的城市空间重塑:一个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城中村更新、CBD、TOD城市开发的逐步推进和住房市场化等因素给各个城市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城市化的推进势必导致城市土地范围的扩大和土地的再利用,而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新世纪能源、环境方面的约束等也同时给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城市就是人们其土地上进行集中活动的特定领域。一个城市土地利用的充分性、土地利用布局和分类深刻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特点,决定交通量的生成。从需求的角度考虑,交通需求来源与土地使用,从而受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影响,因此城市空间结构对于交通流量的空间分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城市交通系统反过来又会对城市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可以发现,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模式和交通系统一起影响着城市人们的日常出行。二者之间的一体化规划、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2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工业用地比重偏大,住宅、交通、环境绿化和第三产业用地比重较低。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一般城市用地结构是生活居住用地占40%~50%,工业用地占10%~15%,道路广场用地占8%~15%,绿地占8%~15%。而据中国55个城市调查,工业用地比例高出上述标准10个百分点以上,住宅、商业服务等生活用地低于上述标准3~10个百分点。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产出与占地面积的相关性较高,导致工业用地过快增长。城市交通用地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用地占比例过小,导致城市交通不畅和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目前大多数城市都是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拟定的用地布局来进行城市土地分类建设,城市交通系统依据土地布局分类进行供给配置。

  1.3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我国城市交通一直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括轨道交通、轻轨、市内高等级环路、高架桥、交通枢纽等。

  仅轨道交通运行长度已超过600KM,还有许多大城市也正处于筹备和建设阶段,由于每公里轨道交通造价不菲(约5亿人民币每公里),政府又承担着大约70%的投资,如何有效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是以后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

  交通供给的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支持和发展了城市活动,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是一种被动的交通供给,是在土地利用布局的基础上提供的运输服务。城市的居住密度、就业密度、可达性、邻里设计和城市居民的整体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状况、死人小汽车拥有量一起作用于道路网络和交通服务系统,决定着人们平时的活动地点和出行方式的组合。我国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布局,没有考虑其与交通系统的互动性,

  地产开发等项目的批建没有充分考虑交通影响分析,超过了交通系统的容量,导致城市“摊大饼”式的无序发展,城市中心区人口、就业密度向外围地区逐次降低。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潮汐交通、局部道路设施使用结构性的不足或过剩,可达性跟进不足,造成人们居住和就业、日常生活、休闲的人性失衡。加之小汽车拥有量的绝对增加,人们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对公共交通认识片面。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的恶性循环。

  2国际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借鉴

  2.1新加坡

  新加坡在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特别是在实践方面,在战略规划编制方面,十分注重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协调,将城市发展结构与公共交通骨架密切配合。1972年编制了首次全市概念规划,强调了土地利用功能布局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利用大规模的道路、高速公路以及公共交通在内的高效系统将新建的CBD和老的工业区、市中心联系起来,实现了宏观层面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1991年对概念规划进行了修编,建立了长期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策略,进一步分散中心区和工业区的服务和就业功能,发展一系列次区域中心,配套相应的设施和就业,使居住、就业和日常生活能很好的就地均衡,同时通过公共交通网络将各次中心和原中心很好的联系起来。

  在总体交通研究方面,1970年初展开了首次总体交通规划研究,研究中强调了控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制订了私人小汽车许可管理制度,要求买车必须持有通过投保得到的许可证,以及较大的燃油费等限制了小汽车拥有量。使用时在某些拥挤地段收取高昂的道路使用费和停车费。在地铁站附近规划合适的高密度混合使用的商业开发区、住宅开发区和社会机构开发区,同时将地铁站和其他交通方式充分结合,实现方便换乘。保证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

  2.2香港

  香港新界的几个市镇完全按照规划的土地使用和交通网络、运输模式来进行开发建设。在新界有78% 的就业岗位集中在8个位于地铁站附近的就业中心。具体举措有:加强居住和就业土地用途的引导,来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居住和就业中心多建立于地铁战附近,并有人性化的步行系统和合理的换成环境;最主要的是香港将轨道开发和对应的路面周边和车站进行联合开发,即由一家公司来进行地下地上的联合开发,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项目投资和实现运营两大难题,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同时注重了社会公平,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香港地铁是世界上少有的地铁运营盈利的城市。

  3、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我国大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发展思路

  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包括土地浪费、环境污染、能源不足、居住和工作的失衡、交通拥挤等严重问题,迫切要求政府、开发商、城市公民等团体和个人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实现城市的高效良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从规制分析研究的视角,建立我国城市发展的土地利用和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展思路。

  3.1与时俱进的城市发展理念

  土地的使用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不可能或不应该干预的市场演变过程,而交通规划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在交通运输上配合土地使用的发展趋势。其实城市的演变是用地和交通一体的演变,发展某种特定的用地交通可以导致相应的交通模式,反之,城市交通可以导致相应的用地模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主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只有从整体上将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交通系统一起考虑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科学指导的法规制度

  制定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明确界定交通系统及其基本网络格局与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空间演变的未来趋势。交通出行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同时要保持发展规划的延续性,强化交通需求的管理。

  3.3综合协调的管理机制

  很多城市从行政管理和规划体制上把交通运输的规划管理与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管理。交通主管部门在规划自己的交通网络时不考虑对土地利用模式和经济布局的影响;国土和建设部门在规划土地使用时也不考虑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设施建设与工商业活动区位的布局、与居民居住区位的布局之间的联系,交通设施与国土开发土地利用模式之间的联系全然不在各行政管理部门考虑范围之内,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也无法考虑全局性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我国应该建立国土利用、交通规划、建设一体管理的大部门。其主要使命是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土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实施可持续的交通发展战略。目前来看,各城市可以成立本级的交通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及行政管理机构,一起协调解决二者之间的统一规划。

  3.4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议在城市内有条件的区域实施适合自身的TOD模式。TOD是一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组织附近土地的混合、高密度、紧凑的用地形态,并加以人性化的步行和自行车行车环境辅助。由于现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开发(轨道交通)都是被动的适应城市土地及经济利用布局,所以尤其要注意在公共交通涉足的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土地要更进一步加强TOD的功能发挥。应用TOD,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交通网络与枢纽之间、交通规划与管理运营之间的高度整合。形成TOD站点的规模效应,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和空间结构,保证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随着城市的扩张,有层次有步骤的建立城市次级中心,打破单一运输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运输网络。以便为不同距离不同范围的人们提供出行服务。

  通过减税在城市交通网络沿线或枢纽附近开发一般百姓买得起或租得起的廉价房屋。尊重社会公平。同时在制定政策时要广泛接收并考虑人们的意见,营造至下而上的决策环境。

  4结语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地资源紧张、能源供应不足、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总结了国外城市在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管理方面的经验,并对我国开展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规划管理提出了协调互动的政策性措施和建议,但是具体在微观操作层面如何实施才能适应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诉求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告之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qzxzgcl60zn/t20090917_402587821.htm

  [2] 陈娴.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探讨及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08,6:56-59.

  [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

  [4] 牛凤瑞,潘家华.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 刘昕.以联合开发为基础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2006:582-588.

  [6] 王辑宪.国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规划的方法与实践[J].国外城市规划,2001,1:5-9.

  [8] 赵坚.设立国土、交通、建设综合管理体制的思考[J].综合运输,2006,1:22-26

  [9] 陆化普,赵晶.适合中国城市的TOD规划方法研究[J].公路工程,2008,33(6):64-68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