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骨折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

【关键字】骨科;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综述文献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 陈静 冀平

【单   位】

【摘   要】摘要:综述了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总结了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方法、分阶段训练的方法、原则,提出了作好康复护理要转变护理模式、提高


摘要:综述了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总结了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方法、分阶段训练的方法、原则,提出了作好康复护理要转变护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严格做好基础护理、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病人需求以及重视健康教育,心理康复护理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学不断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成为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骨科疾病的病人病程较长、费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张云等[1]认为:其目的主要是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地发生。骨关节损伤后,如活动减少,渗出液和血液就会发生机化,骨、关节、关节囊、韧带粘连而导致僵硬,因此要进行功能锻炼。要最大限度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因肌肉组织完全不活动时, 24 h内开始萎缩,肌肉强度每日下降3% ,力量每周下降8% ,肌肉萎缩速度快,故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活动时,承受重量时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钙会流失,使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则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促进骨科病人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功能锻炼
1.1 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 功能锻炼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功能锻炼应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的功能需要来进行。如上肢的主要功能在于手的运用,上肢任何一个关节运动受限都可能影响手的功能发挥。 因此, 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手的功能。下肢的主要功能是站立和行走, 要求各主要关节不仅要稳定,而且要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脊柱是全身的支柱,腰背肌的锻炼就显得十分重要。[2]
1.2 分阶段训练 
骨折后1至2周:此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伤残肢体血液循环差, 可能还有水肿。 应把病人伤肢远端适当抬高, 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 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 如握拳、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等, 以促进血液循环。[3]
骨折后3至4周:此时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 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 如腕、肘关节固定者, 要进行同侧肩关节的锻炼,以防肩关节长期不活动发生粘连引起的肩周炎。[3]
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 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 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要轻柔, 用力适当, 活动范围应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 多做主动活动, 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延长时间, 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如恢复到骨折已愈合良好, 可增加抗阻运动, 肤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 也可以借助器械如股四头肌训练器、踝关节活动器、肩关节活动器等进行活动,提高肌力, 加大活动范围, 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越跑跳、穿衣、提重物等训练, 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锻炼的方法
1.3.1 主动锻炼 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适用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1]
1.3.2 被动运动 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适应于瘫痪严重的患者主要依靠他人或健侧肢体带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1]
1.3.3 助力运动 自身力量不足,需要外力协助,尤其在起床时需要帮助。外力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健侧肢体或运动器。护理时要指导、鼓励和协助。运动器用前检查,确保安全。[1]
1.4 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1]
2 康复护理
2.1 转变护理模式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贯彻于病程始终。病人入院时就应向其讲解有关知识,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掌握其要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积极有效地进行宣教,不拘泥于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康复训练中。护士应主动、耐心、细心地经常观察和分析,在适当时给予其鼓励,使病人坚持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中。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了解不够,知识浅薄,主动学习意识差。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有效地应用于康复护理中。并能充分认识到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学习方式可以是自学、可是定期组织学习、在临床护理中总结经验等。以此来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内涵,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2.3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护理。从病人入院时开始,收集病人的资料,评价病人的健康状况,根据收集的资料提出有关的护理诊断,找出相关因素,制定出完整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作出评价,对为解决的护理问题重新制定护理计划,并及时反馈给病人。在出院在事业应制定出院指导,教会病人康复锻炼的方法,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2.4 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骨科病人由于病程较长,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便秘等。因此,除做好专科护理外,更应该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该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床单元,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发生。饮食上应该提供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多食纤维素,预防便秘。
2.5 重视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或护理人员宣教指导不到位,造成病人认识不足,
忽略了康复护理,造成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锻炼,以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和必要性。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2.6 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病人需求 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病人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病人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病人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做最佳的于术,得到最优质的护理。面对病人的需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法律意识,讲究沟通技巧,缩短护患的距离,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从医院康复到家庭康复骨折病人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在现有的医疗制度改革下,大部分病人在医学治疗康复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家庭的康复。在现有社区护理不完善的情况下,骨科护理工作者是要积极担当起社区护理的角色。住院期间不仅要指导病人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病人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丰的意识,减少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挛缩,骨质疏松等等并发症的发生。详细做好出院指导,主动提供服务信息,如电话询问方式、康复锻炼的资料,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指导。[4]
3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疾病影响,骨科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加之病程较长,康复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大多数病人的心理反应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惊恐状态、否定状态、抑郁状态、依赖状态、适应状态。[5]护士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有关医护人员、尽快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减轻焦虑。
3.2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应适当的移情,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感情状况,赢得病人的信任,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
3.5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根据病人伤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活动。通过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重返社会的角色适应奠定了基础。
3.6 告知病人康复护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其因为过于急躁而丧失信心。
3.7 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使骨科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之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最佳满意。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患者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参考文献:
〔1〕张云,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5月第14卷第15期(旬刊)
〔2〕李剑媛,张福祯.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第2期
〔3〕高春东. 骨折康复锻炼的三个阶段.现代养生,2001年第5期
〔4〕 丛红卫,郭淑英.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 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第24期(第9卷总第177期)
〔5〕 刘春荣,谢发连. 骨科病人的心理康复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06年28卷第2期
〔6〕刘相荣,郑康霞,陈晓.骨科康复护理的原则及对策探讨.光明中医,2008年5月第23卷第5期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