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关键字】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

【出   处】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中医院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肖伦明 黄立平

【单   位】

【摘   要】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 挑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执行针刺、刺络拔罐、中药内服和外用治疗法,对照组执行肌肉注射腺苷钴胺治疗法,疗程都为7周。结果 对比两组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为 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都没有显著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靠性高,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挑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执行针刺、刺络拔罐、中药内服和外用治疗法,对照组执行肌肉注射腺苷钴胺治疗法,疗程都为7周。结果 对比两组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为 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都没有显著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靠性高,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

  急性带状疱疹皮疹消失后,得病处产生连续性疼痛现象,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此病治疗效果不佳,有不少患者因为年龄偏大,体质较弱且免疫力下降,以致很难治愈疾病,疼痛时间长且很难忍受[1]。本次研究挑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34~60岁,平均年龄为( 29.5±1.7) 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7.4±1.4)个月。观察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38~68岁,平均年龄为(41.5±2.7) 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8.2±2.1)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执行针刺、刺络拔罐、中药内服和外用治疗法,疗程为7周。

  1.2.1.1针刺治疗法

  针刺主穴包括如下:曲池、合谷、皮疹疼痛部位(阿是穴)、血海、三阴交与膈俞,根据症状实施增进针刺或减少针刺。针对胃脘胀满者,增加针刺中脘和阴陵泉两穴。针对大便干结者,增加支沟和大肠俞两穴的针刺。针对食欲不好者,针刺要增进三里。遇到皮损位置,采取局部多针围刺法,针间距1.2cm左右。 采用普通毫针针刺余穴位, 进针得气之后,采用提插捻转补泻法,保留针 35min, 隔天1次,12次为 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2]。

  1.2.1.2刺络拔罐治疗法

  让患者平躺,采用80% 酒精对疼痛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点刺皮损处,然后使用 1 号罐于刺络处实施拔罐,待留罐处皮肤出现发白并呈现偏紫色时,去掉罐,接着对血液进行清除,采用 80% 酒精再次进行消毒,之后在皮损处覆盖无菌棉球,3次/周,12次为 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2.1.3中药治疗法

  中药治疗配方是桃红四物汤与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组成为:柴胡10g,

  枳壳,三七粉,芍药,川芎,生地,陈皮,桃仁,当归,紫草,红花,延胡索各15g,白花蛇舌草30g,板蓝根20g,虎杖15g,乳香10g。若疼痛无法入睡者加珍珠母20g,磁石20g,蜈蚣2条。若食欲不佳者加焦麦芽20g焦神曲10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若腹胀纳呆者加生薏米2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每天煎 1 剂分两次口服,之后药渣加水进行第 2 次煎煮,在患处外敷,2 次 /d,7周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每天执行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5mg(1次 /d)。疗程为7 周。

  1.3疗效评价

  疼痛消退,睡眠正常定为痊愈。疼痛显著缓解,睡眠时偶尔出现疼痛,定为显效。疼痛得到些许缓解, 睡眠基本正常,定为好转。疼痛没有显著变化,睡眠受到影响,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疗效

  观察组总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疗效[例数(%)]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16(53.3) 8(26.7) 4(13.3) 2(6.7) 28(93.3) 对照组 30 5(16.7) 7(23.3) 6(20) 12(40) 18(60.0)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嗜睡与头晕,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消退。

  3 讨论

  皮肤受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病毒侵入皮肤神经末梢,顺着三叉神经节或脊髓后根的神经纤维朝中心移动,以潜伏的形式连续性地停留在颅神经或脊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经元中,这样就产生带状疱疹神经损害。诱因的推动下,病毒开始运行并生长繁衍,导致已受侵损神经出现发炎,甚至坏死,从而出出疼痛。炎症入侵破坏受犯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皮损完全好转后,遗留神经痛持续时间大于1个月,也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出现[3]。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易夹风邪、夹湿邪、夹火毒。好发于头面,四肢,躯干。体质较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总的来说,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则是正虚血瘀兼湿邪为患。所以,此病的诱因就是“瘀”与“毒” ,治疗就是初期以清热利湿,去除瘀毒,理气止痛;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佐以扶正祛湿毒。让气血顺畅,血络通畅,通则不痛[4

  本次研究表明,在疗程相同情况下,用针刺疗法、刺络拔罐法与中药治疗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率明显比采用肌肉注射腺苷钴胺的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没有显著不良反应出现,由此可见,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靠性与安全性较高,比肌肉注射腺苷钴胺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比纯粹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治疗法更有优势,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涛.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9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4):54-55.

  [2]张聪,王和生.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94-96.

  [3]陈媛媛,李乃芳,崔诚等.中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0):1065-1066.

  [4]商风英.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10):110-111.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