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小麦平衡施肥参数试验初探

【关键字】小麦测土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殷建华 孙同林

【单   位】

【摘   要】为了配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探索本市高沙土地区优质弱筋小麦氮磷钾最佳配比,提高小麦单产和肥料利用率,按照农业部推荐的国际平衡施肥项目“3414”试验设计


为了配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探索本市高沙土地区优质弱筋小麦氮磷钾最佳配比,提高小麦单产和肥料利用率,按照农业部推荐的国际平衡施肥项目“3414”试验设计,在江安镇戈堡村7组周维志责任田中进行弱筋小麦平衡施肥参数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与地点
试验地点:江安镇戈堡村弱筋小麦地区
小麦品种:扬麦13
前茬为水稻,土壤类型为高沙土。供试肥料为:氮肥:碳铵(含N17%)、尿素(含N46%)、精细磷肥(含P2O510%SiO24%)、氯化钾(含K2O60%)。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即三因素四水平14处理,不设重复,各处理见表123
1、“3414”试验代码表如下: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N 0 0 1 2 2 2 2 2 2 2 3 1 1 2
P2O5 0 2 2 0 1 2 3 2 2 2 2 1 2 1
K2O 0 2 2 2 2 2 2 0 1 3 2 2 1 1
2、“3414”试验施肥水平  单位:公斤/
施肥水平 0 1 2 3
N 0 6.5 13 19.5
P2O5 0 3.5 7 10.5
K2O 0 6 12 18
3、各处理氮、磷、钾肥施用量(纯养分量)单位:公斤/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N 0 0 6.5 13 13 13 13 13 13 13 19.5 6.5 6.5 13
P2O5 0 7 7 0 3.5 7 10.5 7 7 7 7 3.5 7 3.5
K2O 0 12 12 12 12 12 12 0 6 18 12 12 6 6
2.试验要求
2.1试验地准备和田间区划
供试土壤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供试田块平整,地力均匀。
试验小区形状为长方形,小区面积30平方米10长,3宽)。
2.2保护行及沟系
试验前,用旋耕机旋耕了两遍,做到了耕深一致,整地方向与小区长边垂直,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的整地质量一致,整地后挖好了田间墒沟和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使田面做到雨后不积水,播种时,先施基肥,后采用人工开沟条播,做到了播量一致,田间出苗整齐均匀一致。同时设置了走道和保护行,保护行离田边2.5。小区设置后,插上标牌(小区号及处理名或代号),直到收获。
3.试验实施
3.1称肥下田
根据试验设计,将每亩养分用量换算成亩肥料用量。再根据小区面积换算成小区实际用肥量。在田头称肥下田。试验的氮磷钾肥料品种统一:氮肥为碳铵、尿素(含N46%);磷肥为精细磷肥(含P2O510%SiO24%)钾肥为氯化钾(含K2O60%)。原则上不施有机肥。
3.2精量播种
本试验各小区基肥分别施入后,采用人工开沟条播。由于播期为1111,播期偏迟,所以每个小区30平方米,均播扬麦13号小麦450,折每亩播量为10公斤,每小区出苗整齐,基本苗一致,均为24/亩。
3.3氮肥运筹
扬麦13号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比例)为64,拔节孕穗肥在倒2.0叶时施。各处理40%氮肥(碳铵)、全部磷肥(精细磷肥)、钾肥(氯化钾)均作基肥,60%氮肥(尿素)作追肥,其中苗肥占20%,苗肥在1210小麦三叶期追施;穗肥占40%在次年325日小麦倒2叶时施。各处理其他栽培措施基本相同。
4.试验结果与分析
4.1茎蘖动态变化
4.1.1氮肥对单株分蘖数的影响
处理2、3、6、11,P2O5施肥水平都为7公斤/亩,K2O施肥水平都为12公斤/亩,施氮肥水平分别为06.5公斤/亩、13公斤/亩、19.5公斤/亩,在基本苗都为24.0/亩的情况下,单株茎蘖动态如表4。总体来讲,施氮水平越高,单株分蘖数越多,最后成穗数也越多。
4、氮肥水平对单株分蘖数的影响(P2O57公斤/亩,K2O12公斤/亩)
日期 处理2
(0)
处理3
(6.5公斤/亩)
处理6
(13公斤/亩)
处理11
(19.5公斤/亩)
12月15日 0.0 0.0 0.0 0.0
12月25日 0.0 0.1 0.2 0.1
1月30日 0.3 0.9 1.4 1.4
3月15日 0.5 1.4 1.4 1.8
3月25日 0.0 0.2 0.2 0.4
单株成穗数 0.91 1.10 1.11 1.28
4.1.2磷肥对单株分蘖数的影响
处理4、5、6、7氮肥水平都为13公斤/,K2O施肥水平都为12公斤/,P2O5水平分别03.5公斤/亩、7公斤/亩、10.5公斤/,在基本苗都为24.0/亩情况下,茎蘖动态如表5。在P2O5施用量为3.5公斤时,单株分蘖和成穗数较多。
5、磷肥水平对单株分蘖数的影响(纯N为13公斤/亩,K2O12公斤/亩)
日期 处理4
(0)
处理5
(3.5公斤/亩)
处理6
(7公斤/亩)
处理7
(10.5公斤/亩)
12月15日 0.0 0.0 0.0 0.0
12月25日 0.0 0.0 0.2 0.1
1月30日 0.9 0.9 1.4 1.5
3月15日 1.6 1.9 1.4 1.6
3月25日 0.0 0.3 0.2 0.2
单株成穗数 1.15 1.22 1.11 1.11
4.1.3钾肥对单株分蘖数的影响
处理89610氮肥施用水平都为13公斤/亩,施P2O5水平都为7公斤/亩,施K2O水平分别为06公斤/亩、12公斤/亩、18
6、钾肥水平对单株分蘖数的影响(纯N为13公斤/亩,P2O57公斤/亩)
日期 处理8
(0)
处理9
(6公斤/亩)
处理6
(12公斤/亩)
处理10
(18公斤/亩)
12月15日 0.0 0.0 0.0 0.0
12月25日 0.1 0.1 0.2 0.0
1月30日 1.3 1.0 1.4 1.0
3月15日 1.5 1.5 1.4 1.7
3月25日 0.2 0.4 0.2 0.2
单株成穗数 1.16 1.18 1.11 1.08
公斤/亩,在基本苗为24.0/亩情况下,单株茎蘖动态如表6。在K2O施用量为6公斤时,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较多。
4.2产量结构变化
4.2.1氮肥水平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处理2、3、6、11,P2O5施肥水平都为7公斤/亩,K2O施肥水平都为12公斤/亩,施氮肥水平分别为06.5公斤/亩、13公斤/亩、19.5公斤/亩,在基本苗都为24.0/亩的情况下,产量结构如表7,在施氮水平为13公斤/亩时,麦子籽粒产量最高,谷草比也最高。
7、氮肥水平对产量结构的影响(P2O57公斤/亩,K2O12公斤/亩)
产量结构 处理2
(0)
处理3
(6.5公斤/亩)
处理6
(13公斤/亩)
处理11
(19.5公斤/亩)
每亩穗数   (万/亩) 21.8 26.5 26.6 30.6
每穗实粒 26.3 39.5 45.0 39.0
千粒重  (克) 43.4 41 39.3 37.6
理论单产     (公斤/亩) 248.8 429.2 470.4 448.7
籽粒实产     (公斤/亩) 233.3 380.0 437.8 415.6
秸秆实产     (公斤/亩) 233.3 347.8 373.3 426.7
谷草比 1:1 1.09:1 1.17:1 0.97:1
4.2.2磷肥水平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处理4、5、6、7氮肥水平都为13公斤/,K2O施肥水平都为12公斤,P2O5水平分别03.5公斤/亩、7公斤/亩、10.5公斤/,在基本苗都为24.0/亩情况下,产量结构如表8,每亩施用P2O53.5公斤时,理论单产、籽粒实产、秸秆实产都最高。
8、磷肥水平对产量结构的影响(纯N为13公斤/亩,K2O12公斤/亩)
产量结构 处理4
(0)
处理5
(3.5公斤/亩)
处理6
(7公斤/亩)
处理7
(10.5公斤/亩)
每亩穗数   (万/亩) 27.6 29.3 26.6 26.6
每穗实粒 45.1 46.1 45.0 44.3
千粒重  (克) 39.3 40.8 39.3 39.7
理论单产     (公斤/亩) 489.2 551.1 470.4 467.8
籽粒实产     (公斤/亩) 393.3 508.9 437.8 442.2
秸秆实产     (公斤/亩) 366.7 461.1 373.3 400.0
谷草比 1.07:1 1.10:1 1.17:1 1.11:1
4.2.3钾肥水平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处理89610氮肥施用水平都为13公斤/亩,施P2O5水平都为7公斤/亩,施K2O水平分别为06公斤/亩、12公斤/亩、18公斤/亩,在基本苗为24.0/亩情况下,产量结构如表9,亩施用K2O 6公斤/亩时,籽粒实产和秸秆实产最高。
9、钾肥水平对产量结构的影响(纯N为13公斤/亩,P2O57公斤/亩)
产量结构 处理8
(0)
处理9
(6公斤/亩)
处理6
(12公斤/亩)
处理10
(18公斤/亩)
每亩穗数   (万/亩) 27.9 28.3 26.6 25.9
每穗实粒 43.9 43.5 45.0 39.2
千粒重  (克) 39.2 38.2 39.3 40.3
理论单产     (公斤/亩) 480.1 470.3 470.4 409.2
籽粒实产     (公斤/亩) 441.1 475.6 437.8 455.6
秸秆实产     (公斤/亩) 392.2 437.8 373.3 393.3
谷草比 1.12:1 1.09:1 1.17:1 1.16:1
10、定点考察处群体茎蘖动态    单位:万/
处理别 12月10日基本苗 12月15日 12月25日 1月30日 3月15日 3月25日3叶以上茎蘖 5月8日成穗数
1 24.0 24.0 24.4 32.7 36.4 24.7 24.0
2 24.0 24.0 24.0 31.8 36.0 24.0 23.8
3 24.0 24.0 25.7 58.3 67.6 28.2 27.4
4 24.0 24.0 24.2 45.7 62.0 24.0 24.4
5 24.0 24.0 25.1 46.0 69.1 31.8 30.4
6 24.0 24.0 29.1 57.8 57.6 25.1 25.3
7 24.0 24.0 26.7 59.1 63.6 28.9 27.1
8 24.0 24.0 26.7 56.2 60.9 28.7 28.7
9 24.0 24.0 25.3 47.8 60.9 33.1 29.8
10 24.0 24.0 24.9 47.3 65.5 29.3 27.3
11 24.0 24.0 26.4 45.6 58.7 34.7 30.2
12 24.0 24.0 24.2 50.2 51.8 24.4 24.9
13 24.0 24.0 24.7 41.6 43.3 24.9 25.1
14 24.0 24.0 24.2 38.9 44.9 27.6 26.4
4.3群体茎蘖动态、产量结构及收获前田间倒伏情况
从表10可以看出,在定点考察点处理5高峰苗最高,达69.1/亩,最后每亩成穗数达30.4万,从表11可以看出,处理5最后理论单产和实产都最高,且没有出现倒伏现象,而处理7891011在定点考察点最后每亩成穗数分别为27.1万、28.7万、29.8万、27.3万、30.2万,接近处理5,但各处理最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伏现象,产量也都没有处理5高。
11、各处理产量结构及田间倒伏情况记载表
处理别 每亩成穗数
(万/亩)
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克) 理论单产(公斤/亩) 实   产
(公斤/亩)
5/8倒伏情况
(%)
5/19倒伏情况
(%)
1 22.1 24.0 43.3 229.7 253.3 0 0
2 21.8 26.3 43.4 248.8 233.3 0 0
3 26.5 39.5 41.0 429.2 380.0 0 0
4 27.6 45.1 39.3 489.2 393.3 0 5%轻倒
5 29.3 46.1 40.8 551.1 508.9 0 0
6 26.6 45.0 39.3 470.4 437.8 0 10%轻倒
7 26.6 44.3 39.7 467.8 442.2 5 10%重倒,10%轻倒
8 27.9 43.9 39.2 480.1 441.1 5 10%重倒,10%轻倒
9 28.3 43.5 38.2 470.3 475.6 5 10%重倒
10 25.9 39.2 40.3 409.2 455.6 0 10%轻倒
11 30.6 39.0 37.6 448.7 415.6 80 90%重倒
12 25.7 29.8 42.5 325.5 397.8 0 0
13 23.2 39.8 40.8 376.7 242.2 0 0
14 24.5 43.5 40.0 426.3 405.6 0 5%轻倒
5.讨论
从本试验可以看出,在其他两个因素施肥水平都为代码2时,本地区优质弱筋小麦氮肥(纯N)水平以13公斤/亩,磷肥(P2O5)水平以3.5公斤/亩,钾肥(K2O)水平以6公斤/亩时,综合性状最优,产量最高。但从整个试验各小区表现看,本地优质弱筋小麦氮磷钾最佳配比应为氮肥(纯N)水平以13公斤/亩,磷肥(P2O5)水平以3.5公斤/亩,钾肥(K2O)水平以12公斤/亩时,综合性状最优,产量最高,表现出高产稳产特性,这可能与本地区土壤缺钾,磷钾互作比较明显有关。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