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关键字】服装  面料再造  运用研究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

【单   位】

【摘   要】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做好面料再造成为服装界的热点问题。面料再造若能重点把握好与服装整体风格和服装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便能更好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做好面料再造成为服装界的热点问题。面料再造若能重点把握好与服装整体风格和服装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便能更好的完成面料再造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关键词:  服装  面料再造  运用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abric re-creation in the costume design i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before. In the Fashion industry,how to attend to the Fabric re-creation is become a hot topic. If the Fabric re-creation could hol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ashion style and the functional of clothes,it will achieve the design、elaborate and techonlogy of Fabric re-creation better.
Key Words: Costume  Fabric re-creation  Research
 
 
服装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装的发展与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装面料的革新。面料的革新往往会带动一个时代的服装文化发展。比如古埃及就出现了染色面料和印有花纹面料的丘尼克式服装,这种印有色彩和花纹的丘尼克式服装的出现带动了当时的流行风潮。人们对新材料的渴望有一定的心理动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穿出个性穿出品味,有个性的服饰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消费心理,设计师们便在服装材料的创新上做功夫,服装面料再造理念应运而生。服装面料再造又叫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指的是在现有服装面料的基础上对其施行剪、挖、粘、绘、绣、缝、烧等工艺手段,改变其原始材料特性,提升面料表现力的过程。通过面料再造能满足消费者和设计者的更大审美需求。古代的面料再造手法主要有:刺绣,贴布绣,手绘,扎染等传统工艺。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不断涌现,给面料再造带来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塑料,化学燃料,合成金属,合成纤维等现代新型材料的诞生给面料再造添加了更叫丰富的质地表现和色彩表现。如:1995/1996秋冬亚历山大•麦奎因推出的塑料材质服装给人以全新的感官冲击。除了新材料的使用,烂烧,水洗,烫金等新工艺手段的产生也使面料再造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表现。
   面料的再设计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设计平台,提升了服装表现力。然而,面料再造并不是风马不接的胡乱设计过程,必须注意与服装款式造型,服装色彩,和服装功能性之间的联系。那么,设计师应如何把握好这些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两点:服装整体风格和服装功能两大方向去做好面料的再造设计。
   一:面料再造应满足服装的整体风格
   所谓服装风格就是服装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个性特征。可以说每一件好的服装都有自身的风格特征。比如:古典怀旧风格、民族民间风格、前卫时尚风格、运动休闲风格、军旅风格、乡村风格、都市风格、甚至是由各种风格混合而成的“混搭风格”。混搭风格的出现与面料再造一样,是人们追求个性的心理冲破了以往各个风格的界限。面料是服装的物质基础,服装要通过面料体现风格,面料的二次设计也最终是要为服装整体风格服务。要做到面料的再设计符合服装风格特征需从两大方向着手考虑:首先是面料再造与面料色彩的和谐关系,其次是面料再造与服装款式造型的和谐关系。构成服装的三大要素是款式,色彩和材料,材料的再设计若能与其它二要素很好的结合便能完美的表现出服装的整体风格特征了。
   1:面料再造与服装色彩
   色彩是光刺激人眼睛所产生的一种视觉感觉,这种视觉感觉包括了物理学领域,生理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1]。 所以,色彩是心灵的窗户,它使我们的服装缤纷多姿、富有生趣,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的热情奔放亦或邪恶,绿色的清新自然和可爱,蓝色的忧郁,紫色的高贵,白色的纯洁,黑色的神秘,世间所有的色彩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再造后的面料色彩与服装整体色彩相融合需要设计师们平时多观察、多摸索,同时结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找准感觉最终达成色彩之间的和谐。一般来说面料本身经过工艺加工后,在色彩上不会有太大变化。然而,面料再造通常需要辅料的协助完成,这时我们就必需考虑到辅料与面料之间的色彩和谐以便更好的体现服装整体效果。当面料与辅料是属同种色系时,它们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在色彩上称之为“同一和谐”,采用时无需太多顾虑。然而,设计师在选择辅料时经常会采用与面料不同的一种或几种颜色与之相配,这时就必需考虑色彩中的对比关系。比如色彩间的节奏秩序调和,几何秩序调和,面积优势调和等。掌握好色彩的调和关系后,再将调和的色彩关系融合在诸如平衡、节奏、强调、重复、分解、统调等服色形式美的法则之中便能最终使添加辅料后的面料色彩与服装产生和谐关系。
2 面料再造如何与服装款型相结合
  在我国设计课中造型设计是指形态设计或专指产品设计既设计造型,包括服装造型设计(款型设计)[1]。 一般来说服装造型设计是服装设计的第一步。添加辅料的面料再造可以视为一种类似于浮雕的介于二、三维之间的形态设计,其表面肌理呈现的是一种“以形带面”,“以体带面”的特殊艺术效果。这种特殊艺术效果也最终要为服饰所用,单纯意义上的面料再造一般只能作为装饰品,会失去面料再造更深层次的意义。经过再造的面料其表面会形成一定的肌理造型,包括平面的色彩肌理阔形和立体的表面肌理造型,这些形与服装整体造型的关系很微妙,却不能被忽视。如:一件整体造型多呈“直线”的冬季厚重大衣,其袖口装饰处的再造面料可使用粗毛线的编织材料,且编织材料的纹理需呈纵向排列为好。倘若选用造型感颇为柔和的丝带材料就不时宜了。这个例子体现的是以“小型”配合“大型”或者说是以面料再造所呈现出的微妙肌理造型配合服装款式整体大型。再比如:要表现一条丝质感的长裙,在选择面料再造的辅料时可选用同质的丝带缝缀在面料上。丝带所呈现出的柔美造型能很好的与裙子整体造型相配合,表现出飘逸,活泼的造型风格。设计者们要想把握好形与形之间的微妙关系必需平时多做能增强造型感的训练。主要通过在人台上细心观察比较,考虑形与形之间是否使用得当,调整造型外部形态、内部形态及外部空间、内部空间的关系。通过训练,设计者便能形成很好的造型感和审美感。
以上所指的是面料再造所形成的半立体肌理造型与服装整体造型的关系。另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平面色彩肌理阔形与服装整体造型的关系,把握好这种关系需注意“以大配大”,“以小配小”的原则。例如,一条大摆裙最好选用大花色面料,突出优雅大气之风。反之,若一条迷你短裙的花色过大,则可能无法完整表现该花色的形态。
二,面料再造应该满足服装的功能性需求
面料再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个性的爱美心理,因此体现在功能性上的意义相对不大,但也不能被忽视。该文章主要探讨服装功能性中的服装“舒适度”与面料再造的关系。影响人们舒适度的主要感觉是“肤觉”既皮肤感觉,它是由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感觉,包括最基本的触觉、温度觉、痛觉和由最基本感觉所综合衍生的湿感觉、软硬觉、痒觉、粗糙觉平滑觉等[3]。 鉴于再造后的面料会对肤觉产生一定影响,其一般不用于内衣的设计。设计者在对面料进行再造时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感受面料再造给服装舒适度带来的影响,同时作出相应的主观评价(面料再造是小批量的制作,一般不适宜于客观评价系统)所以在面料再造的过程中,辅料的选用应尽可能与面料相匹配,包括透气性、保暖性、缩水率等环节的匹配。如:在设计一件夏季裙装时,倘若腰腹处有绣花公工艺设计,设计者应相应多考虑绣花材料的透气性,吸湿性等以免夏季炎热高温给服装舒适度带来较大影响。一般来说人体颈部的肤觉较为敏感,因此该处的再造面料不宜过分粗糙、过分闷热。此外面料再造还应适当考虑面料给人体伸展性带来的影响。再造面料的辅料装饰物不宜过分夸大,否则会影响到人体的运动和伸展。
面料再造的过程亦是服装设计师们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需要设计师们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新的过程是设计师们将想象力、联想力表达成设计意图,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同时付诸于行动的行为过程。设计师有了创新能力的同时充分把握好织物的光感与色感,质感与形感,冷感与热感,粗糙感与平滑感等一系列面料的基本特征,最后结合恰当的工艺手段就可以完成优秀的面料再造。
 
参考文献:
[1]  服装设计基础--赖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国外后现代服饰—包铭新 曹喆   江苏美术出版社
[3]  服装心理学—苗莉 王文革   中国纺织出版社
[4]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张渭源   中国纺织出版社
[5] 服饰美学--(日)板仓寿郎  (译)李今山   上海人民出版社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