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学内容 |
牛顿第一定律 |
内容问题 |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物体的惯性? |
单元问题 |
解释 |
研究惯性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 |
阐明 |
如果地球静止不动且表面绝对光滑,而上面只有一个人,这人如何移动? |
应用 |
在公交车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提示:“车未停稳,请勿下车”,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简要的分析其中的道理。 |
洞察 |
古希腊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用力拉车,车就前进;不用力,车就停止。”这个事实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正确吗?为什么? |
神入 |
在伽利略所处的时代,人们反对哥白尼的地动说的一个重要论据如下:一块石头从高塔落下,如果地球作绕日运动,在此期间高塔已向东移动了一段距离,从而石头应落在塔底以西同一距离。如果你是伽利略,你怎样反驳这种说法? |
自知 |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你是如何思考的? |
基本问题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
3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下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物理问题设计要以《物理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在结合物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的同时,要体现物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结合。
2、物理问题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问题设计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情况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设计,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3、物理问题设计的应考虑问题的可迁移性。具有迁移性的问题,不只能解决教材中的问题,而且也能迁移到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领域中,能将物理的学习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物理问题设计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最近发展区对智力的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在发展水平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是“教学的最佳期”。
5、物理问题设计要体现知识的梯度。问题设计不是几个问题的随意组合,而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深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逐步跨入“分析”、“综合”、“评价”的高级思维活跃的活动区中。
4 小结问题是探究之本, 思维之源, 没有问题, 就没有思维, 没有创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因此,掌握好问题设计的策略和技巧, 精心设计有效问题,这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而物理问题设计的方法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问题设计。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中框架问题设计模式,使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设计出开放的,层次高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新的物理问题设计模式,还需大家共同的探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1]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 英特尔
®未来教育6.0.
[2]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6,3.
[3]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4]潘裕翼. 问题化教学与当代课堂的缺失. 教育发展研究,2006,8:56-57.
[5] Michael Wolfe, Daniel Edelson, Alex Kass, and Brian Davies. Goin Up: Using a Design Task to Teach About Force and Motion.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pp. 297-298).
[6]袁宝懿. 英特尔
®未来教育中框架问题设计例谈.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10:2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