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青藏地区分布型(代码Ⅴ)中,以青东南川西北高原分布亚型(Ⅴ2,13.4%)为主,藏东川西山地高原分布亚型(Ⅴ1,6.1%)次之,祁连山地与阿尔金山分布亚型(Ⅴ3,2.4%)、柴达木盆地分布亚型(Ⅴ4,2.4%)最少。
综上所述,安西保护区分布的中国特有种以西北地区分布型(代码Ⅳ)中,阿拉善高原与河西走廊分布亚型(Ⅳ3,39.0%)为主,其次为青藏地区分布型(代码Ⅴ)中,青东南川西北高原分布亚型(Ⅴ2,13.4%),其它成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分布型与中国西部和华北分布型所占成分最小。这表明安西保护区植物区系与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以及青藏东南部、川西北高原有密切联系。
由此可见,根据中国自然区划来划分的中国植物地理区系体系,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安西保护区分布的中国特有种的区系性质,这对揭示安西保护区植物区系性质有很大意义
图1 安西保护区中国特有种分布型所含物种数占总特有种数的百分比
Fig.1 The percentage of specie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ypes of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for the total in Anxi
4讨论
根据中国自然区划划分的中国植物地理区系分布类型体系,安西保护区分布的中国特有种的分布型共有11个分布型和7个分布亚型,通过对每个分布型及亚型所含物种的比较,得到安西保护区分布的中国特有种以西北地区分布型中,阿拉善高原与河西走廊分布亚型为主,其次为青藏地区分布型中,青东南川西北高原分布亚型,其它成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安西保护区植物区系与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以及青藏东南部、川西西北高原有密切联系。
以上结果表明,依据中国自然区划转换成的中国植物地理区系分布类型体系能清晰的反映出某地区分布的中国特有种的地理集中程度,这对研究该地区的植物区系性质意义重大。
笔者认为,中国自然区划的划分以我国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结构、发生、发展规律、地域差异以及改造途径的原则,是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各方面的差异型和相似性的综合体现,能与特有种的适应性分布相符合,将中国自然区划转换成中国植物地理区系分布类型体系对于研究中国特有种区系地理分布有很大帮助,可以作为研究特有种的统一原则,以方便各地区特有种地理分布型的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左家哺,傅德志.植物区系学中特有现象的研究进展(Ⅰ)[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9( 1) : 11-20.
[2]应俊生.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学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6, 34( 5) : 479-485.
[3]吴征镒.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J],云南植物研究,1979,1(1):1-22.
[4]彭华.无量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J],云南植物研究,1997,19(1):1-14.
[5]党荣理,潘晓玲.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分析[J],植物研究,2001,21( 4) : 519-526.
[6]刘瑛心.试论我国沙漠地区植物区系的发生与形成[J],植物分类学报,1995,33( 2) : 131-143.
[7]潘晓玲,张宏达.准噶尔盆地植被特点与植物区系形成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6(2):93-97.
[8]张宏达.植物的特有现象与生物多样性[J],生态科学,1997,16(2):9-17.
[9]刘廼发,杨增武主编.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科学综合考察)[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109-112.
[10]黄大燊主编.甘肃植被[M],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80-187.
[1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3]郝日明.试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类型[J],植物分类学报,1997,35(6):500-510.
[14]程芸,袁磊.新疆植物特有种的地理分布规律[J],干旱区研究,2011,28(5):854-859.
[15]左家哺,傅德志,植物区系学中特有现象的研究进展(Ⅱ)[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9(2): 93-106
[16]王荷生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多样性和特有性[J],云南植物研究,1994,16(3):209-220.
[17]刘媖心.中国沙漠植物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8]张勇,刘贤德,李鹏等.甘肃河西地区维管植物检索表[M],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19]马毓泉,富象乾,陈山.内蒙古植物志(第2卷) 第2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0.
[20]康永善,孙坤.甘肃省植物志(第2卷)[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