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防治措施
①成虫期黑光灯诱杀;
②喷洒800倍氧化乐果混配1000倍辛硫磷乳油,或敌敌畏1000倍液,或2000倍吡虫磷混配1000倍氧化乐果,并及时修剪被害小枝。
2.9方翅网蝽
2.9.1危害及特点
方翅网蝽主要危害悬铃木等阔叶树。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受害叶片正面形成许多密集的白色斑点,叶背面出现锈色斑,从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受害严重的树木,叶片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2.9.2防治措施
在发生期,对树冠喷施10% 吡虫啉600-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48% 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根据为害程度连喷2-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3.常发性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3.1锈病
3.1.1危害及特点
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主要危害梨树、山楂、海棠类。
3.1.2防治措施
1500倍戊唑醇悬浮剂、苯醚甲环脞、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
3.2白粉病
3.21危害及特点
白粉病主要危害百日红、大叶黄杨、黄栌、月季等植物,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2]。
3.2.2防治措施
①改善栽培环境,增加通风透光。
②喷洒戊唑醇悬浮剂1500倍液、苯醚甲环唑、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
3.3流胶病
3.3.1危害及特点
流胶病是碧桃、杏、紫叶李、榆叶梅、樱桃等最重要的枝干病害,一般从发病原因上看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两种。
①生理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色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死树,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
②侵染性流胶: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枝条,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入侵,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2次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
3.3.2防治措施
①刮除病斑,树干涂白。
②涂抹800倍多菌灵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或早春喷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福美砷等。
3.4毛白杨腐烂病
3.4.1危害及特点
我国的杨树溃疡病绝大多数由真菌引起,林业生产上,造成严重损失的重大溃疡类病害的病原主要是葡萄座腔菌属(引起水泡型溃疡病)和腐皮壳菌属(引起烂皮型溃疡病)。葡萄座腔菌属所致溃疡病是我国北方杨树上的重大病害,造成树木溃疡、枝枯、流胶、花果枯萎腐烂等症状,尤其是杨柳科、蔷薇科、胡桃科、忍冬科等阔叶树种受害最为严重。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的中下部上,形成近圆形、直径约1cm的溃疡斑。新定植幼树及2—12年生苗木和幼树易发病且株率较高,病斑总面积占干表面积比例较大。
3.4.2防治措施
①加强苗木管理:早春、移植苗期、苗木生长高峰期,要加强水肥供给,雨季做好排涝,秋冬及早春注意防冻(涂白)。
②生长季节发病:用灭腐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腐必清、菌毒清涂干。
③休眠季节:对已发病的树木早春萌芽前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或50-100倍福美砷喷干或涂干;或喷施40%氟硅唑(星标)5000倍液。
4结语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工作,通过采取上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可起到初步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减轻因植物病虫害问题对城市园林景观造成的影响,应强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维护园林生态环境为宗旨,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有机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建立一个以园林植物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并力求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把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不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范围,将其对植物的破坏和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唐尚杰,秦汉忠,孙文达. 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上海农学院学报,1990,8(1):30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