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为了落实公平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农村城市之间教育差距,国家投入的现代化的教育工程。但是在很多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成为一种摆设,一种硬件展示,一种个人政绩资源的炫耀,原因很多,但更多的是教师的理念的传统化使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工程成为一种摆设,一种闲置,这值得我们深思,
很久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教育资源短缺,仅靠粉笔、黑板、教科书开展教学活动的落后面貌一直得不到改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开辟了新的途径。如何充分发挥先进教育手段与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使其真正为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调查表明:有一部分学校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把远教资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远教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学校只是将远教资源下载后保存起来,并没有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有的学校只有在公开课或观摩课时,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农远设备和资源,这些情况造成了农远资源的浪费。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一些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方面,还停留在通过多媒体或计算机教室将远程教育资源展现给学生这一较低应用层次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远程教育资源效益的发挥。
为解决远教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应用策略。
1.切实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远教资源应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远教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传播者。受传统教育思想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更由于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原因,有些教师对于先进的教育手段感到不适应,习惯于驾轻就熟地使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愿意在新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花费太大力气。为此,我们必须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和培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只有当他们能够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娴熟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远教资源才不会被闲置,农远工程实施的效果才会明显,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才会加快。
2.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单一的枯燥的学习活动是消极的、被动的。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农远工程的实施和远教资源的有效利用, 大量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交流与合作学习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从而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
例如,“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超级链接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背景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电影片段等,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网络的交互性和异步性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学生间的协作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网络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统计汇总到教师机上,及时了解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从而调整学生的探究方向,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丰富、功能齐全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得到展现和发展,从而实现自主探究。这一模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
3.合理有效整合远教资源
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资源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广大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三种模式资源的综合优势,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三种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模式二”卫星教学资源的主要优势是,可以从空中获取多种媒体资源,并可及时得到更新,存储量大,覆盖面广,成本低廉,为学校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其方式主要是通过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从众多资源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资源,经过适当整合后进入课堂,变单一的被动接收资源为多途径的主动搜集和存储资源。
“模式一”的光盘资源、“模式二”的卫星资源、“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服务器中贮存的中央电教馆资源三者是彼此独立的,如果能把这三类资料有机地整合起来,会给广大教师提供极大的便利。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将卫星接收机、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服务器、互联网、学校教师办公室的电脑组成一个校园局域网,在学校网站主页上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卫星接收下载的资源、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互联网资源、校校通网络资源等链接在主页上。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方便、快捷地查找和使用上述资源,达到省时省力、方便高效的目的。
与此同时,各项目学校可以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自主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这样的资源不仅使资源建设更加丰富多样,而且也具有更加鲜明和实用的地方特色。
4.建立保障远教资源应用的长效机制
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资源的有效整合后,还应当建立一系列保障远教资源应用效益的规章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提高远教资源的应用效益,形成“磨不推自转”的良性机制。我县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已经在远教工程日常应用工作中累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例如,将远教工程设备设施的使用安排在课程表中加以应用,制定各种远教工程应用的激励政策,将教师应用远教工程设备设施进行教育教学的情况与教师工作量的计算、评模、评职相挂钩等。这些都在提高农远工程应用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基本解决了农远工程普及工作之后,在深入用好远教资源方面仍有许多工作可做。例如,召开各种形式的农远工程应用推进会、现场会,开展农远工程应用优质课评选活动等,都会对提高农远工程应用效益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提高农远工程的应用效益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项目学校校长和教师站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角度,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才能使农远工程发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作用,才能使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从整体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